“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這句話是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在延安青年群眾舉行的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紀念會上講的,他那次講演的題目是《青年運動的方向》。
那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八字還沒有一撇。因為那時候革命對象一個是日本帝國主義,再一個是漢奸,共產黨“所做的一切,不超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圍。”毛主席告訴青年,“現在還不應該破壞一般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制,要破壞的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就叫做資產階級性的民主主義的革命。但是這個革命,資產階級已經無力完成,必須靠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這個革命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一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這種人民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就是革命的三民主義的共和國。”
雖然當時中國的社會主義八字還沒有一撇,但共產黨的最終目標并不是“革命的三民主義的共和國”,所以他又告訴青年們:“它比起現在這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來是不相同的,它跟將來的社會主義制度也不相同。在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中是不要資本家的;在這個人民民主主義的制度中,還應當容許資本家存在。中國是否永遠要資本家呢?不是的,將來一定不要。不但中國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并且明確指出:“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這樣一個定律誰都不能推翻。”
這些話是毛主席講的,但這個方針肯定是全黨的共識。而且中國共產黨的這個打算是公開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的,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農民知道,地主資本金也知道。后來的歷史證明了這個方針的正確性,十年后,預定的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它說明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農民選擇了共產黨,擁護“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所以,后來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順理成章,中國的社會主義八字終于有了一撇------
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毛主席告誡革命青年:“如果我們把過去幾十年的革命做一個總結,那便是只得到了暫時的部分的勝利,沒有永久的全國的勝利。正如孫中山先生說過的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現在要問:中國革命干了幾十年,為什么至今尚未達到目的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以為原因在兩個地方:第一是敵人的力量太強;第二是自己的力量太弱。一個強了,一個弱了,所以革命沒有勝利。所謂敵人的力量太強,是說帝國主義(這是主要的)和封建主義的力量太強。所謂自己的力量太弱,有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表現的弱點,但是主要的是因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勞動群眾還沒有動員起來,所以表現了弱,所以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如果要把幾十年來的革命做一個總結,那就是全國人民沒有充分地動員起來,并且反動派總是反對和摧殘這種動員。而要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只有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才有可能。”他號召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并且指出:“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標準呢?拿什么去辨別他呢?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結合于工農群眾,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結合了,或者反過來壓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他還提醒他們:“我們看人的時候,看他是一個假三民主義者還是一個真三民主義者,是一個假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一個真馬克思主義者,只要看他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的關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這一個辨別的標準,沒有第二個標準。我希望全國的青年切記不要墮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要認清工農是自己的朋友,向光明的前途進軍。”
毛主席的《青年運動的方向》發表已經七十多年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由失敗轉變到勝利,當年的那些青年走的走了老到老了,但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沒有變,“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的目標還在繼續,新一代的青年讀讀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對于了解歷史,認識現實,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肯定是很有意義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