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一段大家可能會說欠賬還錢天經地義,沒什么可說的。可是,不顧他人死活的要債確實不夠厚道,也不符合美國人的一貫思維。那么我們看看美國人是怎么對待德國的債務危機吧。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不可避免的被勒令交巨額的戰爭賠款,這是被戰火摧殘的德國無法忍受的。這時美國資本站出來了,他們大量進去德國,幫德國經濟恢復活力,以使得德國擁有還債能力。甚至當他們面臨1929年的經濟危機他們都沒有停止對德國的幫助,甚至力促世界大國逐步取消了對德國的債務要求。我們通篇看來,美國人好像并沒得到絲毫實惠,反而確實是德國人的恩人,難道真是這樣嗎?
這讓我不得不聯想到《貨幣戰爭》上的描述,上面說一戰的停戰條款就是個為期20年的休戰書,戰爭仍不可避免。我不可能完全相信它的解說,但我也可有自己的一些懷疑。一戰過后,美國人的經濟實力已無人能出其右,當美國人以勝利者的姿態來到巴黎時,他們以為全世界都在他們腳下。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他們的利益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大部分被日本占據,中國也有成為日本獨霸的危險,甚至美國一心想要建立的國聯,也被美國國會否決了。美國人這時是十分失落的,他們覺得世界怠慢了一個偉大的巨人,他們也看清了光有經濟實力,而沒有強權的傳統,世界是不會過分敬畏的。所以他們有了牽手落魄的德國巨人的想法,他們要借德國人之手,打碎一個舊世界,建立一個新世界。所以寫出《我的奮斗》的阿道夫。希特勒被民主世界接受,成了德國的領袖。希特勒開始還是比較克制的,他在敦刻爾克放過了30多萬英法聯軍,在不列顛空戰中又放棄了一舉消滅皇家空軍的機會。用《希特勒傳》上的說法就是,他想要和英國人劃分勢力范圍,而不想過分傷害英國人。為了打消英國人的顧慮,他義無反顧的進行侵蘇戰爭。可是當他在斯大林格勒遭到了慘敗,想要就此收手時,他得到的答復卻是無條件投降。咱們拋開別的不說,但從強權思維上來說是不合理的。雖然德國人遭受重大損失,但他的實力還在,提出這樣苛刻的停戰條件,就是一種走向毀滅的聲明。你可能會說,這是世界徹底鏟除法西斯勢力的英明做法。但美國人有這么偉大嗎?他們為了少死幾個人,可以讓蘇聯攻占柏林,可以讓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為什么此時美國人不多撈一筆呢?在《希特勒傳》里希特勒也多次表達了對猶太美國人的不滿,甚至屠殺猶太人也是在后期才被大量屠殺。我現在很懷疑蘇聯人搞到的頭骨是否真是希特勒的。
但有一件事情是很明確的,美國人是二戰的最大受益者。他們不但大發戰爭財,而且順利的進駐歐洲——這一他們夢寐以求的圣地。并且通過馬歇爾計劃,他們也逐步控制了歐洲的經濟命脈,通過和蘇聯人的雙簧,成了歐洲半個主人。在德國的7萬美國大兵也是他們權威的不二體現,任何想要徹底擺脫美國人的行為都會面臨巨大的阻礙。當拉美國家在80年代想搭乘經濟快車想一舉和美國人劃清界限時,債務危機邊不期而至,讓拉美人再次傷心落淚,繼續看美國人臉色行事。并且美國人又再次利用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完成了他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使蘇聯解體,讓世界納入他們自己的軌道。當美國人的控制力下降時,世界又適時出現了恐怖主義,讓他們可以有大舉義兵的可能。我是真的不相信美國人抓不住本。拉登,這也太小看美國人的智商了。我只相信他們是希特勒,戈爾巴喬夫的延續,不管主動被動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或許僅僅是意義上的存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