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實名舉報是“請君入甕”?
盡管有關部門一直在倡導實名舉報,但事實證明,實名舉報對舉報者來說是一個陷阱,是舉報者的“墳墓。
正義網報道,2009年6月22日全國檢察機關統一開通12309舉報電話。12309的開通近1年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受理網上舉報案件29萬件。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材料顯示,在那些向檢察機關舉報涉嫌犯罪的舉報人中,約有70%的舉報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其中,各類“隱性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因其手段“合法”,行為隱蔽,難以界定,一直處于法律救濟的“邊緣死角”。
被舉報者是怎么知道舉報者的,舉報者的舉報材料最終是怎么落到被舉報者的手里,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單位,竟然是制度性的層層批轉的結果。對于這種情形,相信公眾絕不會感到陌生。
在這種情形下,舉報者的命運可想而知。這方面的事例舉不勝舉,周圍百姓都知道了,有關部門就是裝聾作啞。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有關部門還視一些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為“合法”的,并以所謂的法律救濟的“邊緣死角”來雷人。
令人十分震驚是,新中國成立之至今,保護從舉報者法律上看竟然沒有上升到國家層面。深圳大學法學院教授鄒平學在 “中國2010年檢察舉報論壇”上表示,“總的來看,現在還沒有在法律層面明確國家應當向舉報人承擔何種責任,沒有明確舉報人和受理舉報機關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沒有突出以保護舉報人權利為原則的系統的制度和程序建設,有關規定或失之于原則和抽象,或失之于分散和凌亂,不利于保護舉報人的權利和鼓勵人民群眾與腐敗行為做斗爭的積極性。”
鄒平學教授這番話,很好地為“合法”的打擊報復行為是怎么成為法律救濟的“邊緣死角”的作了注腳。
70%舉報者受到打擊報復!無情地撕將了中國司法一軍,也讓中紀委臉上無光。讓人感到有關部門大力倡導實名舉報有點居心叵測,是現代版的“請君入甕”。
希望最近開班的全國市級紀委書記培訓班,能多多研究如何保護舉報者的問題,而不是相互交流如何應付舉報者、讓舉報者不能不敢舉報的經驗。
2010年6月2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