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光用香港反腐經驗開眼界 多少借鑒一點!
《中共400名地市紀委書記集訓 將學香港反腐經驗》,一大早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讓人感到這不會是在做夢吧。仔細看到下去,果不其然是標題黨一個。
全國市級紀委書記培訓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了,培訓規模之大,參加培訓人數之多,是1978年中央紀委恢復重建以來的第一次,雙據說是繼去年對2000多名縣紀委書記進行培訓后,中紀委的又一“大動作”。 又中動作之大,又有“第一次”名頭,在官員腐敗不休、貪官頻頻落馬的情況下,確是中國反腐大業中大事一件。
從培訓內容看,涉及政治、經濟和外交多個領域。從培訓課程看,好像有那么一點新意。培訓課程中,除了中紀委常規講座, 非常有意思的是,“香港打擊腐敗的經驗和成功要素”這個惹人眼球內容,被報道列入了“也有”的范疇, 點明是“開眼界”的課程。
香港反腐經驗只是用來“開眼界”,新聞報道導向拿捏十分準確,說明咱中紀委是非常明智的,在反腐上內地還真學不了香港。但網上關于這次培訓報道的標題黨,可能也反映了一種民心所向,希望內地的反腐能有香港反腐的成效,多少能借鑒一點可以借鑒的東西。
借鑒什么?網上看到一則2009年的帖子說有五方面值得借鑒,順手引來,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其一,34年反腐,香港由亂到治,值得我們借鑒。上世紀70年代,香港是貪污橫行的時代。考駕照要給錢;茶餐廳發牌照要給錢;病了上醫院,要一杯開水,也要交紅包;消防員救火也是先拿錢……面對瘋狂的腐敗,香港成立廉署,并力精圖治,最終跨入世界最廉潔的地區之一,其常抓不懈的反腐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其二,懲防結合的反腐思路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們提出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敗斗爭方針,與香港的反腐思路不謀而合,應該堅持。不過,香港廉署在反腐敗的資源分配上,把70%以上放在調查執法上,剩余的20%多投入防貪和教育,值得我們深思。雖然目前我國反腐敗在資源分配上沒有一個權威的數字,但是,相信,同香港的分配比例相比較來看,肯定有較大出入。這一點值得研究。
其三,香港廉署的權力之大、反腐敗力量之集中,值得我們借鑒。香港反腐敗雖然只有廉署一家,但是,廉署擁有的反腐敗權力之大,是我們任何一家反腐敗機構都無法比擬的。目前,雖然我國反腐敗的力量比較多,有紀檢、財政、監察、審計和檢察等部門,但是,各自反腐的形式和重點不一,約束力也不一樣,力量也比較分散,而且,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基層,由于種種原因,相互配合不盡人意,反腐合力不是很明顯。
其四,香港的誠信建設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在香港,把對公務員的誠信管理作為預防貪污的一個重要方面來對待的,不但建立了誠信管理網絡機制,定期進行誠信培訓,樹立公務員的誠信意識,而且,還對公務員誠信問題進行問責。這個方面,我們幾乎是空白。雖然近年來對少數撒謊官員進行過問責,但是,欺上瞞下、政令難行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因此,筆者認為,建立公務員誠信機制,問責缺乏誠信的公力員,是當務之急。
其五,香港對腐敗的容忍度值得我們借鑒。香港從70年代貪污橫行到現在成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地區之一,也經歷了“貪污是生活一部分的現實”的“潛規則”這樣的陣痛期,但現在已經“把風氣改過來”,“現在整個香港的文化都不容忍貪污”。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潛規則”正值盛行。顯然,什么時消除了這種現象,群眾都不受“潛規則”脅迫,那么廉潔的風氣就形成了。
現在內地的腐敗亂象,其實與香港廉署成立之初差不多。所以,公眾很希望這次培訓,別光把香港反腐經驗用來“開眼界”,多少也借鑒一點什么東西,也改寫一下內地反腐總是很被動的經驗。
當然,內地反腐并不是一無是處。內地網絡反腐的生機、活力以及所取得成效,盡管仍然屬于被動經驗范疇,但仍不失為到目前為止,中國反腐大業中最大的一個亮點。令人欣慰的是,我在報道的“此外”中看到了這次培訓注意到了這一點,“如何用好互聯網”也作為專門的培訓課程出現在紀委書記們的“課程表”中。
2010年6月1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