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婁煩縣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當地文物旅游部門決定,由婁煩縣花果山生態苑有限公司著手開發建設“花果山孫大圣故里風景區”。(6月18日 中國新聞網)
眾所周知, 無所不能、具有72般變化的孫悟空本是《西游記》中一個虛構的神猴,但近年來一些地方卻為它的“戶籍”爭論不休,相繼出現山東說、河南說、福建說、甘肅說、江蘇連云港說和山西婁煩說等多種爭端。尤其可笑的是,山西學者孟繁仁、李國成與中國西游記文化研究委員會會長李安綱教授等多位專家經過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認定,孫悟空老家為山西婁煩說的依據最多。
一看專家發話,婁煩縣和太原市政府官員趕緊附和(誰知他們是不是早已串通好的),孫大圣的故里在婁煩花果山,是歷史賜予婁煩縣的一處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當地要保護、利用好這一遺產,將它建設成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于是乎,位于婁煩縣海拔1816米的花果山山頂和山北側的道人溝中,占地面積共7000多畝的“孫大圣故里花果山景區”建設項目開始折騰起來。
爭神猴來源于歷史人物之爭,只不過,比起歷史人物之爭更顯得滑稽罷了。歷史人物之爭在當今中國比比皆是,我們很容易列出一份“爭古清單”的,上百城市卷入其中。比如,爭黃帝、爭老子、爭屈原、爭孫武、爭李白、爭諸葛亮、爭水泊梁山、爭董永故鄉,就連臭名昭著的西門慶、潘金蓮都有人爭,五花八門,等等等等。爭……爭……爭……,爭得血脈忿張,爭得不亦樂乎,爭得頭破血流,爭得不可思議。真有文化的要爭,沒有文化創造文化也要爭。爭來爭去,就成了瞎折騰。君不見,“世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中華姓氏文化”,還有“南北分界標志線”等各種文化招牌的東西伴隨“稀奇古怪”之爭紛紛出籠。
但細心者不免發現,盡管爭有萬變,但這些官員們的動機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為本地“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而放大自己的“政績”。爭的方式則是投巨資建遺址、建旅游區、辦文化節,且請高官定位、名人押陣、央視宣傳,乃至申報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爭的結果當然是誰會說、誰為套狼舍得孩,誰就更像正版歷史擁有者。不僅如此,光爭還不足以體現實際行動,于是什么最高的黃帝雕像,最長的中華始祖龍等也都披著文化的外衣粉墨登場。
為了取證,就有人或含糊其詞,或故布疑云地大造“偽史”,并美其名曰“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這些貼上文化標簽的“東西”,在更多意義上卻成為商業化的幫兇,很大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官員及其雇傭的“專家學者”們不負責任的行為。在這些窮極無聊人的造勢下,于是人們“欣然”看到,真正的歷史成了一種道具,就像女人出門前“加工”后的臉,雖咋看一臉光鮮,卻難以堵住知情人的嘴。偏激些說,爭的后面,無非是找一個“有力的祖上”,為自己的無能作證罷了。最終,就算你一時能綁架歷史,或索要到榮譽,也勢必會留下被世人恥笑的話柄。
山東省陽信縣國土資源局邱海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