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游戲規則的限制,是我國傳統特權的主要體現,而靠作弊賺錢,則是特權階層的謀生手段。比如體彩,最基本的游戲規則是參與者有中獎的幾率,體彩的主辦者發現,只要破壞這個游戲規則,就可以把全部的中獎機會都留給自己。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結果出了一次“錯”,“誤”把一次中獎的機會漏給了一位民工,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異常堅決地要糾正這次“錯誤”,把那個漏掉的獎追回來,鬧出了轟動全國的“跳廣告牌索獎事件”。
對于玩弄游戲規則的特權階層而言,非利益團體內的參與者中獎是不可忍受的,貪婪到一定程度,人會愚蠢到不可思議、愚蠢到理所當然。當大家終于發現主辦者一直在作弊、參與游戲毫無機會的時候,自然就不玩了。
無疑,中國足球也是這么給毀掉的,毀掉它的正是主辦者--中國足協。
最近看了一篇新聞:《歷次風暴中的中國足協》,講的就是中國足協在阻撓打假打黑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中國足協先后由7人掌管,第一任足協主席黃中在位24年,1979年,由曾擔任解放后第一任國家隊主教練的李鳳樓接任。其后分別由袁偉民和年維泗接任,當時無論球隊勝敗與否,足協和球隊都能被球迷尊重看待。1996年,王俊生當選專職副主席。雖然國足和國奧隊無緣法國世界杯和悉尼奧運會,使其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不信任,但他在位期間,球市火爆,球迷們心安地享受著每個周末聯賽帶來的快樂。”
快樂、激情、未知、期待,與朋友、與素不相識的人群一起歡呼、一起痛哭,是游戲的魅力,可是如果游戲的結果提前搞定了,還能夠期待、享受嗎?勝利還值得歡呼嗎?
所以,足球的投資者決心打假、打黑,可是,中國足協堅持作假、“穩定壓倒一切”,為什么?如果結果不能控制,足球背后的游戲者就無法穩贏不輸,這是習慣于作弊贏利的特權者所不可忍受的。所以“閻世鐸和謝亞龍時代,屢屢身處足球風暴中心,足協數次出面,對黑幕采取綏靖政策,并用鎮壓的姿態抹平事態”。不是綏靖,是保護。謝亞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成為全世界嘲弄的對象:“甚至于北京奧運男足半決賽阿根廷對戰巴西的比賽上,比賽一旦陷入沉悶,現場的52000名球迷居然也高喊‘謝亞龍下課’,為現場提供娛樂”,收獲也不少:“2009年,謝亞龍足協任期已到,遂‘高升’任中體產業公司董事長,年薪超過一百萬”。這是一種富足優裕而恥辱的生存,以這種方式生存的,不僅僅是謝亞龍董事長。
世界杯是世界人民的狂歡,中國球迷只能厚著臉皮湊熱鬧,挺尷尬。
游戲規則被玩弄的,不只是中國足球。
:
歷次風暴中的中國足協
http://epaper.hljnews.cn/shb/html/2010-01/31/content_48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