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這樣的句式“雖然那時吃的差一點,但那時人有追求、有信仰,中國人是挺著胸膛的!”(自己略微加工,大意如此)。
這樣講的人,是有良知的,是對時下坑蒙拐騙深惡痛絕,對時下韜光養晦對外當烏龜對內當王八極度憤慨的。
“那時”應該是指建國后“改開”前。
本人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也經常這樣給人講。
但現在,我發現這樣講是頗有問題的!
“那時”,真的“吃的差一點”嗎?
且不說那時一般人基本能夠吃飽,即便吃個半飽,半糧半菜度日,就能說那時“吃的差一點”嗎?
不,那時吃的一點都不差!
那時的中國人,人人都能夠享受今日的“特供”!
與這句話相對的,就是現在“吃的好了”!
現在“吃的好了”嗎?
請問,吃上“口感不錯”的轉基因“大米”叫“吃的好了”嗎?
請問,吃上“適量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叫“吃的好了”嗎?
請問,吃上“地溝油”炒的菜叫“吃的好了”嗎?
如果這也叫“吃的好了”的話,那只能說明那時的人傻!
那時的人,怎么就想不到將油下地溝、地溝翻出、再上餐桌這樣的高招呢?
到底是那個時代的人傻呢還是這個時代的人“太聰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