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幻世界》的民主創舉喝彩加油
——再談中國未來的政改與民主
新聞回放:據新華社電,四川省科協機關黨委副書記李大用昨天表示,四川省科協黨組3月31日對《科幻世界》雜志編輯集體要求撤換社長職務的事件做出階段性處置,決定暫停李昶的社長、總編輯職務,并要求李昶配合處理遺留的刊號合作問題。《科幻世界》編輯3月21日發表公開信,批評李昶“不懂業務瞎指揮”,“不尊重職工和讀者”,要求主管部門撤換他的職務,重新民眾推選一位社長。公開信還列舉了對李昶的其它質疑,包括要求拒付稿費、拒簽勞工合同、廣告經營擠占雜志內容、涉嫌出賣刊號違規等。(《科幻世界》社長暫停職——編輯集體要求社長“下臺”,2010年4月2日《新安晚報》)
一、《科幻世界》民主創舉的歷史意義
《科幻世界》的編輯們通過自己的集體行動和民主訴求撤換掉自己社長的創舉,令人敬佩。這樣的民主創舉,在中國的未來政改中絕對都具有某種開創性的意義。這種一個單位、一個部門范圍內的自發民主,第一次地讓群眾的集體行動和直接民主主宰了自己領導的“官運”,真實地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鐵的歷史規律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我們的意識形態總是在老調重彈地告誡自己要時刻牢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種鐵的歷史規律,總是在說自己的民主是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徹底、最先進的民主,它讓自己的人民都翻身做了國家的主人,它把自己的干部都訓誡成了社會的公仆。老老實實地替自己的主人辦事,全心全意地為自己的人民服務成了這些社會公仆行動的指向和工作的宗旨。如果沒有辦好自己的主人所交辦的差事,就可能被自己的主人撤換或罷免。6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憲法和政治總是這樣訓導、教化著這些社會公仆的主人,這些社會公仆的主人們也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式的憧憬著這種民主的曙光,以便真正享受一下做主人的滋味。
而如今,這種民主的曙光終于被盼到了,這就是《科幻世界》編輯們的民主創舉——“通過自己的集體行動和民主訴求成功地撤換掉了自己的社長。”這種小范圍內的民主創舉對中國的貪腐官員具有某種震耳欲聾的警示意義,它異乎尋常地刺痛了當今那些悖逆民意、胡作非為、濫用職權官員的麻木神經;一旦中國的未來政改允許并支持這種小范圍內的民主創舉,就可能有更多的“李昶”被自己單位里的手下,通過民主罷免程序撤換掉自己的職務,而被攆下臺。《科幻世界》這種小范圍內的民主創舉對中國的未來政改也具有某種風向標的意義,它可能開辟中國民主演變的新紀元,為中國未來的政改指示一種還政于民、依靠人民的民主和權力的授予收回、監督官員規范運作手中權力的新路徑。
在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對接中,中國民眾的民主意識已經覺醒了,已不再是逆來順受、任其宰割的羔羊。中國未來的政改已經具備了依靠人民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政府官員權力運作的條件了。如果中國的未來政改允許并支持《科幻世界》編輯們的這種民主創舉,那么依靠群眾的這種“選舉、撤換與罷免三位一體”的民主,就可對政府官員權力的規范運作構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監督和制衡。在這樣的民主運作中,如果權不為民所用、利不為民所謀、情不為民所系,那么手中的權就可能被自己的民收回,自己的官位就可能被自己的民罷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不再是歷史的訓誡,而已成為實實在在的官位緊箍咒、官場顯規則。這樣,《科幻世界》的編輯們通過自己的集體要求而撤換自己社長的民主創舉,就勢必構筑出一道防堵官員貪腐與沉淪的鐵墻,而讓他們自警、自勵、自防。
二、人民的選舉、權力的分立與西方的民主
中國的時弊,有人用了這樣的兩句話來概括它的成因,那就是“權力失去監督、市場失去約束。”靠什么各出這些時弊,說穿了一靠法治、二靠民主。
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阿克頓勛爵的這個告誡成了西方推行立憲民主與三權分立的一個最大考量。西方的立憲民主對人的品德始終抱有一種懷疑、防范的心理,而不像我們的治國理念總是在那么天真地相信人的道德自律,總是在那么天真地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總統是靠不住的》流露出來的就是美國人的這種懷疑、防范的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它們對民主的尊崇、對權力的分立、對官員的監督,說穿了就是為了防范和阻止權力的濫用與政府的暴政。它們的人民可以通過自己的民主和平、光明正大地選舉、撤換和罷免自己的官員。它們的政府通過人民的選舉而產生,通過人民的選舉而更替,是一個受到人民自己監督和管理的政府。而絕不像我們人大選舉出來的政府與官員,根本就受不到自己人民的多少實質性的監督和管理,人民的作用在這種政府與官員的選舉與罷免中根本就參與不進去,也根本靠不是邊。
監督、制衡權力,靠的依舊是權力。但這種權力必須分立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和不同的社會集團之中。國家權力必須在政治上的精英、人民自己的代表與人民之間進行合理的分立與配置。一切權力都來源于人民,一切權力都必須通過人民的選舉授予或收回。人民與自己的代表或自己選舉的政府之間是一種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人民只是把自己的權力委托、授權給自己的代表或政府代為行使。人民有權通過自己的選舉撤換、罷免那些不按照自己的授權和委托替自己辦事的代表或政府。國家權力經過這樣的民主安排,才可能被合理分立和配置在人民與自己的代表或政府之間,才可能讓自己選舉出來的代表或政府始終置于自己的監督和管理之中。這樣的權力配置是西方代議制民主的一個精義所在。一句話,人民必須有委托與收回自己權力的權力;如果人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選舉、撤換、罷免自己的代表或政府,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憲政安排,就只能是一種欺世盜名的政治謊言。
權力的監督和制衡,靠的依舊是權力。但這種權力卻不能被單純地分立在政府的不同部門之中。立法權、行政權與司法權在政府不同部門的三權分立,往往被我們看作是議會民主、代議制民主這些西方民主模式的一個精髓所在。僅僅看到這樣的三權分立是我們對西方民主模式的一種片面、狹隘的理解。實際上僅有這種形式上的三權分立,對監督、約束、管理自己的代表或政府而言,也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三權分立說到底畢竟是一種政府內部、官對官的自我監督與制衡。這里也還需要某種體制外的監督與制衡力量構架到這種權力的分立與配置之中,這就是人民的選舉。這一自下而上的選舉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又一塊基石。如果沒有人民的選舉對這些政治精英手中權力的定期授予與收回,那么它們就可能作為一個官僚集團而集體地濫用權力。這樣,它們的權力也就從整體上演變為一種沒有監督和約束的絕對權力了。這樣的權力運作就可能被濫用而產生大范圍的貪腐和暴政,它的歷史宿命就是走向自己的對立面——被自己的內部代理人借助人民流血的起義而攆下臺。古代的奴隸社會、中國的封建社會、歐洲的中世紀,莫不長時段、大范圍重演著這種不同的王朝、不同的政權在社會上層集團之間的流血交接與彼此的更替輪回。
為了阻止這種流血的政治,西方的政治文明發明了一種政權在不同的政治精英集團之間進行和平交接與更替輪回的辦法,那就是它們的民主制度。通過這種制度它們安排人民的選舉,決定政權的歸屬,產生并監督自己的政府。
如果中國的未來政改依舊執迷于這種政治精英層面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權分立,那么它就可能因為失去某種體制外的力量監督自己的政府與官員,而陷入這種政府暴政與官員貪腐不斷滋生、相互助長的惡性循環之中。
所以,人民的選舉這種民主,實質上就是為了通過權力的授予與收回,而監督與管理的政府運作。通過這種民主渠道,作為一切權力最終來源的人民有序地參與到國家與社會的管理中來。它們的這種參與并不是為了做出什么政治上的決策,它們在政治參與中定位的基本角色就是通過這種權力的授予與收回,而監督和管理著自己的代表、政府規規矩矩地按照自己的授權和意旨辦事當差。政治精英與人民之間的這種分工設計是西方代議制民主的一個精髓所在,也是確保它們選舉出來的政府規范運作自己權力的一塊基石。正是這種分工設計,讓人民與它們的代表在整個國家權力的運作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三、中國的政改與“三權”的分立
中國的未來政改口口聲聲地說自己要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的議會民主和三權分立,而實則也在遮遮掩掩地吸收了它們的一些分權制衡的設計理念。三權分立就是我們刻意借鑒的一個。西方在這個民主模板中充進去的是立法權、執行權、司法權的三權分立,而我們的政改充進去的卻是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權分立。西方的民主運作有兩塊奠基石,一是人民的選舉,一是權力的多黨競爭。依靠這種人民的選舉和多黨對執政權的公平競爭,它們的“三權”才得以分立制衡。也就是說這些權力必須由不同黨派的政治精英共同掌管,才可能發揮出這種分立制衡的作用來。這樣的憲政精義并沒有被我們的政改所吸收、所理解。在我們的政改中,權力的分立制衡設計運作于我們黨的一元化領導之中。在這種分立設計中,統攬全局、協調八方的職能定位,讓我們這個講組織紀律、講一團和氣,沒有平等、獨立、理性的反對派從中監督、制衡的各級黨委居于權力金字塔的塔尖。沒有什么體制外的力量可對它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和制衡了。雖說黨章規定這個黨委的上面,可能還有一個黨代會,可以作為它的一個最后的監督和制衡工具,管著它的運作。然而,這不過是一種紙糊的分權與制衡工具而已,根本指望不上它去監督和制衡這個黨委的運作。因為通過代表資格的審查和代表名額的配發,這個黨委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那些政治異己清洗出去,而只把自己合意的代表網羅進來。
四、人民政府的“名”與“實”
所以,我們政改中的這個“三權分立:”,只是徒具人家西方民主模板的外形,而沒有把它的真正精髓吸取過來。這個精髓就是人民的選舉對政府、官員權力的定期授予與收回,并通過這種權力的授予與收回而把政府的運作置于自己的監督和管理之中,防止政府對人民的暴政和官員對權力的濫用。這樣建立起來的政府才真正是林肯葛提斯堡演講意義上的那種人民政府,即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現在的中共也把自己的政府稱之為“人民政府”,這樣的政府不是林肯演講意義上的“三民”政府,它的這種稱謂有其“名”而無其“實”。因為我們這里的人民并沒有通過自己的選舉和代議制民主的運作,而享有選舉、監督和管理自己政府的權利。我們的國是黨國,我們的政府是黨的政府。因為政府的組成與選舉、執政權的交接、官員的任用等,都是由我們的黨替自己的人民代勞,人民根本就參與不上,沒有話語權。照此看來,我們這里的人民政府絕不可能是林肯演講意義上的“人民政府”。因為在我們的政改中根本就沒把自己人民的選舉,當作一種基礎性、體制外的分權制衡力量來使用,它的人民依然被阻擋在對政府的監督和管理的門外。
然而,《科幻世界》的編輯們通過自己的集體行動和自下而上的民主訴求,而撤換掉自己社長的民主創舉,卻在自己的國人面前公開地上演了一部西方民主的大劇。這樣的民主允許并保護自己的人民通過權力的授予與收回,選舉、監督和管理著自己的政府。這樣的民主把人民變成國家的主人,而官員則變成人民自己的公仆。
五、中國民眾應該為《科幻世界》的民主創舉喝彩加油
現在,《科幻世界》的李昶社長經過雜志編輯的集體訴求已被四川省科協暫停了職務、罷免了官位。這樣的民主撤換在中國民告官的歷史演變中將具有一種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的這種意義就在于第一次允許一個單位、一個部門通過自己范圍內的群眾民主,而和平地撤換、罷免那些不稱其職、胡作非為的領導。這樣的民主創舉在中國的政改中還只是一個星火,但它的這一閃亮卻指示了中國民主演進的未來航標。如果中國的民眾不想再延續自己目前的這種政治運命,那么他就沒有理由不為《科幻世界》的這種民主罷免自己社長的創舉喝彩加油!這樣的民主只有勃興起來,中國的民眾才可能把自己從各種絕對權力的暴政和濫用中解放出來,才可能歷史性地爭得自己做人的尊嚴和一個公民應該享有的政治權利。
六、中國政改的未來方向
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在一個“一把手”的集權一手遮天的地方,防范和阻止這種集權被濫用的一個根本指靠,就是權力的三權分立與人民通過自己的選舉授予與收回政府官員權力這種民主的勃興。中國的未來政改只有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把權力的授予與收回配置給自己的人民,并通過它們對這種選舉、撤換、罷免三位一體民主公式的運用,而監督、管理自己的代表和政府。只有這種民主勃興起來,中國的官員才可能按照人民的授權和意旨老老實實地辦事、規規矩矩地做人,才可能把自己的人民當作自己的主人、而不再干出李昶那種不尊重職工的蠢事。中國的官員就是這種品性,誰授予他權力、誰給他官位,他就把誰尊奉為自己的主人,就聽誰的使喚、服誰的管。如果中國的未來政改真的想把自己的人民變成這些公仆的主人,那么就必須讓自己的人民親自掌管“權力的授予與收回”這種最基本的民主權力,并通過這種選舉、撤換、罷免三位一體民主公式的運用,而監督和管理自己的代表和政府。
2010年4月8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