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傳中國復制日本模式,此前有包括本人在內很多人都預言房地產泡沫2012年破裂,但是今天完全不同了,因為那是建立在完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經濟規律所做的預測,而今天,我們又為房地產制定了特定條件,來保障它不崩盤。
事實上中國的市場經濟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下的特色經濟,與我們一直以常規思路去思考的市場經濟完全不同,這種與其它市場經濟國家不同之處在于政策可以控制資本流向,有這一點的存在,房地產泡沫就很難破裂。
首先,基于中日兩國國情不同,經濟體制不同,調控政策方向不同,人口規模不同,以及城市資源配置不同等幾個方面對比看,在最近四個月的調控政策方向下,中國短期內已經不存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風險了。
從經濟體制講,政府有能力隨時控制資本流向,也就是可以隨意控制投資需求的比例,當然這個手段就是貨幣政策,依靠金融杠桿來左右市場,可以讓房價漲,也可以讓房價跌,有控制漲跌的能力就有控制穩定的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誰反駁,只能說他比我更看不懂中國經濟。
與日本不同的是中國有14億人口,目前城市居民規模僅為6.3億,在城市化過程中未來將有4.5-5億人口被城市化,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需求,在貨幣化速度過快情況下,實體產業低迷,投資與自住兩大需求也尚有可透支余地,尤其是投資需求短期內對房價仍有很強的支撐能力。
此外,最近四個月的調控政策方向已經明朗,保障性住房建筑用地規模要占地方政府住房建設用地審批的70%,在不增加土地供給規模情況下,等于商品住房的建筑用地縮減了70%,未來兩年及今后的市場供給將嚴重不足,這樣一來將使商品房具有更大的投資價值,原因在于以目前地方與中央的財政投資效率,與財政可支配力看,70%用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速度將相當緩慢,并不能較好的覆蓋夾心層,夾心層都將淪為剛需,按每年城市化2000萬人口中有20%人群從收入上進入中產階層算,每人購買30平米就可以消化掉1.2億平米商品房,改善型需求群體每年也可以消化掉近2億平方米,這樣按09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9.37億平方米的30%計算,正好供需相等,與09年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7.02億平方米數字的30%相比,就已經出現嚴重缺口,此外無論政策如何限制都將會有部分投資需求滲透房地產,所以按此計算下,未來五年內商品房市場仍然屬于賣方市場,價格也將繼續上漲。
還有從當前房價泡沫與城市資源配置角度看,一線與沿海城市房價泡沫最大,但是同樣資源配置優勢也最強,因此,在實體經濟不回暖導致產業結構沒有調整成功的情況下,這些城市的凈流入人口增長趨勢短期內只會加強,因此居住需求也會逐漸增長,所以在有前面調控政策左右供給規模的情況下從需求角度講,即便當前人均收入很低,從房價比、租金比、租售比等等角度看,房價泡沫都很大,但需求群體過大,即使按百分比計算也還是有著相當大的支撐能力,這些我們討論過多次,事實也證明過很多次。
其實對比日本當年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最大因素是貨幣升值壓力與貿易打壓,兩者結合一起就使我們此前賴以支持發展的人口紅利作用喪失,因此在我們今天出現了與當年日本同樣情況的時候,才會有人拿中日經濟走勢來做對比。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更重要的問題,09年中國出口扯了GDP百分之四以上的后腿,我們的經濟卻保持了8.7%的增長,原因在于我們發放了過多貨幣,推升了房地產價格,拉動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時又利用了四大糧商對糧食價格的操控穩定了糧價,控制住了通脹率。去年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6232億元,對GDP起到10個點的拉動作用,盡管其它產業在衰退,房地產依舊能帶動經濟增長,這說明房地產上的文章還有更大的可操作空間,當然這樣做有些殘忍,因為它傷害了無數農民的利益和無數房奴的心。
至此我們可以看清一個方向,就是政府要以一方面不斷推漲商品房價格,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的方式,來化解房地產泡沫,并以此來依賴房地產繼續拉動經濟。這種做法下,在有著寬松的經濟政策與貨幣供給基礎上,房地產短期內就不會出現崩盤。
當然,這樣操作下的結果是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夾心層依舊難以解決,最終少量的商品房又消滅了每年生成的中產階層,而高收入人群與炒家,依然可以憑借資本優勢在房地產中逐利,房地產的市場化方向也沒有改變,僅是永久的犧牲了中產階層和短期內拋棄了夾心層,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木已成舟,我們誰都無法改變,只有無條件接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