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如果僅僅是涉及一般的觀點問題,我會盡量心平氣和的討論;如果是涉及到人口方面的問題,休怪鄙人爆粗口。前者,最多是立場、世界觀、知識面的因素,后者,直接就關系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左、中、右爭半天,到頭來國民都沒了,還爭個屁啊?大家的后代都上天堂去議論姓資姓社?
有言在先。
這幾日出現了幾篇帖子,作者據說是旅美華人評論家、筆名“資中”,原文發表在《僑報》。帖子的核心內容,就在于鼓吹中國今后要繼續堅持“一胎化”。為此,“資中”從多個方面闡述了觀點。如果我用最溫和的語言來形容這些觀點,那就是:“資中”的觀點就好比篩子、過濾網、紗布----渾身都是洞!
以下摘引的“資中”觀點,均來自烏有上轉帖的其人文字,不一一注明。以【 】區別
【如果不是計劃生育,今天會多出兩、三億人口,還能夠過得上小康的生活嗎?如果建國初期不批判馬爾薩斯人口論,不把馬寅初先生批判得“一錢不值” ,今天的中國最多只有八、九億人口,豈僅是小康,恐怕離富裕也不遠了。】
====上述論調,是計劃生育吹鼓手們最容易引用也最喜歡拋出的觀點。說到底,就是認為:中國窮,因為人多;要是人少,中國更富。
我就奇怪了,如“資中”這樣的東西,目前所享受的一切物質成果,到底是人創造出來的,還是上帝變出來的?中國最近三十年的經濟飛速發展,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就是充沛的人力資源,其中關鍵的就是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這一批人。假設“資中”的預測實現,中國現在只有8、9億人口,意味著起碼要減少4億以上,然而整個六、七十年代中國也就出生了4億人!“資中”的意思是該把這些人都干掉?然后呢?工廠里、農田里都是六七十的老頭勞動,大量創造豐厚的GDP,大家一塊小康、富裕?!
如果當初接受馬寅初的方案搞計劃生育,把人口控制到8、9億,意味著自那時至今的五十年內中國只能出生不到3億人,年均600萬,實際情況是,在六七十年代,中國年均新出生2000萬,相差70%!當時根本沒有成熟的避孕技術和流產手段,怎么去控制人口?生下來凡是超過年均600萬定量的全部溺死?
無論理論還是現實,“資中”一類的都是在放狗屁。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貧窮或者富裕,歸根結底在于其發展的模式、分配的制度,人口并不是決定因素。三十年前,兩口子養活四五個小孩,雖然物質條件不算豐富,但是起碼養大沒問題;三十年后,人口增長30%,物質產品增長十幾倍,按道理說養育的壓力應該更小。實際呢?現在有幾個老百姓敢養四五個小孩?
難道說,這是中國人口多了之后的問題?要知道,三十年前我國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比現在要更高;要知道,三十年后我們物質生產的提高幅度遠遠超過人口增長的幅度。
減少人口,實質上是減少人口密度,光比較人口總量沒有任何意義,你能說3億的美國比1億的日本人口壓力大嗎?根據2005年世界銀行公布的分析報告,世界上最富裕十國中,有五個比中國人口密度大;最貧窮十國中,有七個比中國人口密度小。由此可見,所謂“人少富裕人多貧窮”之類的純屬胡說八道。
“資中”據說在美國,怎么不倡議美國趕緊把人口降到三千萬向加拿大看齊?這樣的話,美國人不是人均可以更加富裕么?難道你是因為更加愛中國,所以不想把這個秘方透露給美國人?那我真要代表美國人民謝謝你了!
【根據筆者提出的人口變化估算模式......如果按二胎化計算,即F=2,則一、二、三代均得2人,當第三代出生、第一代去世后,原來的2人變為4人,增加比例p=4/2=200%,表明二胎化的結果是在70年后人口將增加 100%,這當然更不能容許。可見,在一胎化和二胎化之間,也就是在F=1至F=2之間,必然存在一個人口平衡值。換言之,此值必然小于2。從人口統計和預測數字看,此值可能就在F=1.6左右。】
=====“資中”裝模作樣的提出一個公式:假定人均壽命70歲,35歲生一代,如果一對夫婦生兩個,70年后人口就會增加一倍.......所以,人口的世代更替水平不是2,應該是1.6.........
計劃生育的吹鼓手有這種智商,我一點不奇怪。正常人誰會有這種思維?現在居然還挑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
“資中”的公式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先天就是廢品!他等于是假設有這么一個國家:所有人都是一樣大,從0歲長到35歲,然后再生育,然后再活到70歲......敢問一句,這些人是誰養大的?!上帝么?!一個正常的社會,必然是老中青幼各年齡層次都有。因此,在“資中”假想的35歲夫婦生育的同時,這個社會就已經有老人逝去!順勢類推,隨著生育的兒童逐漸長大,原有的老人也在不斷死亡,并不是非要等到那批“35歲夫婦”到70歲后這個社會才會出現死人!這中間的人口變化豈能是僅僅算生育數?!
給“資中”以及白癡一樣的吹鼓手們普及一下“世代更替生育率”這個常識。
這個數值代表了能夠替代父母雙方所需的平均子女數,也就是說,達到這個數字后,出生和死亡將趨向均衡,人口規模將保持穩定。但是,這個數字是受出生率、死亡率、人均壽命都多種因素影響,并不是所有階段、所有國家都是一致的。在一些發展程度低或者戰亂頻繁、疫病橫行的國家,生育率達到5、6個了,人口依然增長緩慢甚至減少(比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這個時候5.0、6.0的生育率都不是“世代更替生育率”。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受各方面所限,這個更替率略高一下,有的能達到2.5以上甚至更多;而現在的歐美發達國家,一般的都以2.1為標準。
為什么不是2?因為人口出生的性別比有天然差異,男女比例即使純自然條件下也有102-105:100,由于女嬰相對少,因此未來生育的女性也相對少,所以要略微高于2。
事實上,2.1的“世代更替生育率”是理想狀態下的理論均衡值,歐美國家因為發展水平高,可以認為已經非常接近這個數字。不過,即便再接近,也不可能低于2。最簡單的邏輯思考:夫婦兩人,生育兩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上下兩代人的均衡;所有年齡層次都滿足這個條件了,那就意味著所有的上下兩代年齡結構上都均衡。
這還需要“資中”裝模作樣的編造公式?居然還能編造出個1.6?I真服了you!
一個簡單的說明:所謂“世代更替生育率”,或者說2.1的生育率,并不是意味著:只要達到了,人口馬上一定均衡了,不增加也不減少了!!受人口結構、出生率、死亡率的影響,人口增長是有一定慣性的,比如中國,生育率多年低于2.1,但由于建國后死亡率不斷降低,人均壽命不斷增加,人口依然在保持增長。但是死亡率的降低和壽命的增加不是無限的,目前的中國在這些方面已經比較接近發達國家,意味著“慣性的增長”已經是強弩之末。人口的停滯乃至負增長迫在眉睫。
所以,“世代更替生育率”是對一個較長時間范圍內,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后得出的生育值。只要實現了穩定達到該數值,人口的增長即便有一定的慣性期,隨后也必然進入穩定。
附帶說一句,由于中國的新生兒男女比例大大超過正常水平(120:100),兒童死亡率也要高于歐美國家,中國的“世代更替生育率”實際上是應該大于2.1的!
【當前世界人口衰減得最嚴重的國家是日本、俄羅斯和烏克蘭。預計到2050年,這三個國家的人口將分別衰減26%、23%和22%。他們還不曾敲響人口衰減的警鐘。中國的人口從現在到 2050年仍可增加7%,反倒在此時敲響了人口警鐘,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這段話讓我實在不知道說什么才好了!日本、俄羅斯為了解決本國的人口問題,只差沒有跪在地上求國民生孩子了。隨便用搜索引擎一搜,網上大把的材料。
“資中”呆在美國,是不是不看報不看電視也不上網,一門心思就發文章支持中國一胎化?
“資中”的文章,只要一出現自己的總結、分析、推測,基本上屬于胡扯蛋一類,隨便一抓就一個,比如:【法國F=1.98,美國 F=2.05,兩國人口到2050年將分別增加40%和38%;】,法國現在人口6300多萬,法國自己官方權威預測是2050年增加到7000萬,僅增加700萬,增長11.1%,這里面還包括計算了每年大量的海外移民。“資中”的40%,意味著增加2500萬!敢問一句,這多出的1800萬,你負責生出來啊?
我沒興趣一個個的挑出來了,吹鼓手們都是這些檔次的東西,可見你們所支持的是個什么玩意兒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