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運動,中國當代新革命的希望?
——讀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有感
■ 悟空非空
最近讀了毛澤東1927年3月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聯系今日中國社會,感覺仍然需要一場農民運動來“做大事”。
只是今日的農民革命力量,已與二十世紀前半葉的農民不同,今日農民的革命力量,是農民工——離開土地長期或短期打工的農民,他們是農民與工人的混合群體,既非純粹的農民,也不是一般所謂的工人,他們是不同于傳統的一個新階級,是仍被視為農民的工人階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力量,他們的血汗支持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工廠”的強大生產力,他們至今仍被置于社會主流之外,但他們絕對應是中國未來新希望的生力軍。
昔日的農民,因為有了農會,“一切權力歸農會”,農會組織“廣大的農民群眾起來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建立了“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今天的農民工,則缺乏組織,一盤散沙,淪為國內外資產階級和官僚勢力聯手共同壓榨的對象。顯然,農民工需要“組織起來”,成立一個農民工會,農民工有了廣大的組織,便能行動起來,“活得更有尊嚴”。農民工將比傳統工人表現出更大的堅決性,因為他們除了自己的勞力,在城鎮中本一無所有。
當年毛澤東列舉了農民在農民協會領導之下做了十四件大事(1、將農民組織在農會里;2、政治上打擊地主;3、經濟上打擊地主;4推翻土豪劣紳的封建統治——打倒都團;5、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6、推翻縣官老爺衙門差役的政權;7、推翻祠堂族長的族權和城隍土地菩薩的神權以至丈夫的男權;8、普及政治宣傳;9、農民諸禁;10、清匪;11、廢苛捐;12、文化運動;13、合作社運動;14、修道路,修塘壩)。我不敢想像,今天的農民工若是組織起來,在農民工會的領導下,能做多少件大事?
由于傳統工會已經喪失了組織工人的機能,當然不能承擔起這個使命。那么,如何建立農民工會,由誰來掌握農民工會的領導權,就是目前中國社會主義運動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