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無產階級斗爭及其發展方向
---一個80零后的觀察
列寧說,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分為經濟斗爭(反對個別資本家或個別資本家集團,爭取改善工人生活狀況)和政治斗爭(反對政府,爭取擴大民權,即爭取民主和爭取擴大無產階級的政治權力)。【1】
在我國,由于我們是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領導我們國家建設的是具有無產階級性質的政黨,所以關于政治的斗爭比較復雜,暫且不論。但是由于我國私營性質的企業越來越多,占我國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重,以及解決我國普通勞動者的就業人數越來越多,加上我國本來的國營企業無產階級也漸漸分出等級和層次,那么無論我們討不討論,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的經濟斗爭已經顯得無比的激烈。
那么,經濟斗爭無比激烈的現象都有那些特征呢?
第一, 罷工。
東莞二千家具廠工人罷工要求加薪【2】。
從惠州超霸電池廠工人的罷工,看階級壓迫的殘酷性【3】。
廣州環衛工人屢次罷工反對“市場化”【4】。
江蘇臺企爆發2000名員工大罷工 場面一度失控【5】。
……
由于沒有官方的統計數據,我無法確認最近發生在中華大地上的罷工次數,規模,以及罷工的結果。但是,很明顯從可以看得到的資料可以看見,罷工確實已經發生在我們的國土上,罷工的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第二, 討薪。
前些年為農民工討薪的事可謂是沸沸揚揚地炒作了一陣。可是,如果你深入到企業,你可以發現,欠薪的不只是農民工兄弟姐妹們。在中國,隨便走到那個企業,首先壓你一個月左右工資是常態,如果你離開一個企業,壓你的工資發給你,說明這個企業老總還可以,但是如果不給你,只能說明老板還算正常。而有些公司一個季度結一次,一年結一次,甚至年終也可能一跑了之。
所以,這些年,為勞動者討薪,也算是政府可以拿來為之宣傳的政績了,所以年關將近,總是有代表,代表著所有的無產階級,領著雪花花的大洋呢。
第三, 辭職。
這些年,企業人才流動加大,更多的專家學者解讀為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可能有這樣的原因吧,但是,有些人跨行業,跨地區的轉行就業,怎么個合理配置呢?而一方面我國的未就業人數持續攀升,一方面這里,那里又鬧工慌。很明顯待遇好,條件好,誰不往上沖呢?很明顯這里面有問題,而主流媒體有是怎么的解讀的呢?
存在于企業的不公平,不合理因素在加劇,作為企業一方,認為目前人力充足,力量的天平明顯朝著企業一方傾斜,所以很多人有恃無恐,可以說弄出了很多的霸王條款,很多讓人難以接受的條件。
列寧在《談談罷工》里曾這樣描述:工人愈來愈多,因為農民愈來愈窮,他們從鄉下跑到城里來,跑進工廠。地主和廠主采用了機器,就擠掉了工人的工作。在城里,失業的人愈來愈多,在鄉下,窮人愈來愈多;饑餓的人們使工資愈來愈低。工人一個人同廠主斗爭已經不行了。工人想要拿高一點的工資或者不同意降低工資,廠主就會回答說:走你的吧,門外有的是挨餓的人,工資低他們也樂意干。
第四, 消極怠工。
因為干多干少,一個樣。當然,這些年績效考核,好像就是用來對付這個的,但是資產階級的性質決定了,績效考核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也只是一個傳說,為什么呢?很明顯除非發展超出了公司的預測,那么在合理的游戲規則下,你可能的到更多的報酬,無疑,有一段時間績效考核很火的時候,情況就是這樣的。但是目標總會到達極限,而可能的話,為什么就不能定更高的目標給你呢?大多數時候,那個資本家又能眼看著你,拿走跟多的利潤呢?
很多結果,我們都沒有認真去想,一方面要講政治,可是群眾們卻更多的生活在經濟之中,那些喊著口號想要改變世上這一切不公的人,有沒有認真的想過,現今是企業里大家近,還是國家。而當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政治體制,法律,這些抽象得讓普通的群眾無法理解的東西上面的時候,有沒有認真地注意一下,無產階級兄弟姐妹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做些什么,都和那些人打交到,而他們的真實感受又有那些呢?
這些,被我理解為經濟斗爭中很激烈的表現,無疑只是我的一些個人看法。而他們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這些激烈的表現,都是在這塊土地上自發產生的,它產生于孕育它的環境和土壤。
而這種自發斗爭的發展,必將隨著社會形式的發展,由個體向團體轉變,有局部向更大的局部發展,有無組織向有組織發展。因為,一旦每一個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力量的弱小后,想要砸掉那枷鎖,必將向團結靠攏!
參考文獻:
【1】 選自《我們的綱領》
【2】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03/134443.html
【3】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2/134059.html
【4】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1/127664.html
【5】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1/126053.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