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朱潤博)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豬肉等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不僅危及人民生命健康,同時也嚴重透支中國食品行業公信力。全國人大代表、雨潤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材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這些事件背后有不少“科技專家”在幕后指點,國家應加大對“毒專家”的懲罰力度,從源頭保障民眾餐桌安全。
祝義材在一份準備向本屆“兩會”遞交的建議中透露,多宗食品安全事件中均有“人禍”因素。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只有精通食品工程和化學工程的復合型技術人員才了解三聚氰胺的假蛋白作用,而一般技術人員對此無從了解。
據知,三鹿集團的此項奶粉“涉毒”技術曾獲得2007年度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技術由三鹿集團和某國家級乳品工程技術中心等單位聯合研制。祝義材指出,在毒奶粉事件給近30萬嬰幼兒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后,三鹿集團因此倒閉,相關負責人也被判刑,但為該集團提供技術支持的某國家級乳品工程技術中心及相關專家卻未被問責,這一結果“令人不解”。
再以中國國民大量消費的豬肉為例,近幾年各地發生過多起“瘦肉精事件”,嚴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和肉類產業的發展。祝義材指出,普通的養殖戶并不知道瘦肉精是什么物質,也不知道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提高豬肉的“瘦肉率”。祝義材呼吁指出,這一非法技術也是由專業人士傳授給生豬養殖戶的,其危害是巨大的。“在食品中有意添加的有毒有害化學物的性質一般較穩定,食品加工的熱處理等措施無法消除其對人體的危害,結果是消費者急性死亡或慢性中毒。在食品生產中有意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與人工投毒的恐怖襲擊沒有本質區別,司法機關必須對其嚴懲。”
祝義材告訴記者,在西方發達國家,如在食品中人為添加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添加劑,危害到人體健康,一旦舉報被證實,將面臨刑法和經濟處罰雙重懲處,即終身監禁和被罰傾家蕩產。如果危害到嬰幼兒和孕婦,會被判一級謀殺,并可能處以死刑。由于此類事件的性質嚴重、懲處嚴厲,很少有膽敢冒險者。
祝義才最后呼吁說,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是具有可溯源性,食品安全事件的查處也必須“溯源”。因此,在查處“投毒型”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必須對提供“制造有毒食品技術”的專家進行嚴懲,否則那些無良專家還會繼續研究與創新各類制毒技術,這將對中國的公共安全構成嚴重危害。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相應法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控制,加大對“毒專家”的懲罰力度,從源頭保障民眾餐桌安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