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一些國家再次 大唱“中國威脅論”,中國在應對危機的同時,也實現了良好的經濟增長發展勢頭。
中國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歲月,經濟增長率保持在年增加10%左右,根據國情及防務需要,就新一代軍事技術、武器設備等進行了革新研制,當中國軍力取得這些進步的時候,有些國家感覺中國對他們構成了潛在的安全威脅,然而,我國對世界各國的重大安全利益等并未造成或構成威脅,相信無論是今天、明天,還是將來,盡管我們的軍事力量有所增強,即便有了實力,我們主觀上也無意威脅世界上的任何國家。
近年,“中國威脅論”被歐美一些國家的鼓噪下,甚囂塵土,涉及的范圍包括中國的經濟、軍事、政治、能源等領域,五花八門的。然而中國和平崛起政策與擔負國際責任的事實卻予以不爭。所以,中國威脅論不是中國威脅的問題,而是這些鼓噪的國家制造出來的煙霧彈。
在歐美國家的鼓噪下,一些國家跟風,對中國的思維還是保持在冷戰期間的模式,對中國的發展也一直采取遏制中國的態度。對中國的軍事發展威脅,大肆渲染,如“中國的軍事發展對周邊地區乃至美國構成了威脅”等。那么美國為何不辭勞苦的鼓噪呢?我認為無非以下幾種企圖:
1、是基于遏制中國發展的考慮。通過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美國挑撥周邊國家與中國的關系,拉攏周邊國家,苦心建立遏制中國的包圍圈,當然也利于美國軍火的銷售,擴大其在亞洲的軍火市場;
2、是基于美國的全球霸權的考慮。面對中國的國力、軍力不斷的增強,歐美國家深感憂慮,擔心中國的壯大會影響這些國家在東南亞的利益及影響,日本的《防衛白皮書》與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遙相呼應,大力強調中國“過度”發展軍事力量,旨在破壞地區軍事平衡的景象,其意圖也是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延續;
3、是基于歐美國家在國會、議會爭取更多的國防軍事預算的考慮。還記得前美國國家安全特別事務助理克萊利所說:“自冷戰后,美國在世界上并沒有遇到與其勢力旗鼓的對手,美國是在制造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目以便有更充分的理由討要預算。”
中國威脅的提出,是由于大多數西方國家沒有改變其固有的大國心態。“東亞病夫”的崛起,使得這些國家很煩惱,既破壞了他們原有的分析模式,也動搖了西方文明的優勢地位。
中國的外交一直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友鄰及世界各國發展關系,我國是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之路。客觀的說,中國目前正在“被威脅”。
盡管新中國建國60周年,但是中國并沒有實現完整的統一,我國的領土方面一直存在威脅。這中間一直有歐美國家的勢力在背后阻撓。中國的南海一些島嶼,一直被他國占領,中國采取的態度是克制的,主張和平解決領土及管轄權的爭端,且在2002年與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簽訂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美國對臺的軍售一直沒有停止,且對華實施先進技術和武器禁運,并阻撓歐盟解除對華的武器銷售禁令。
歐美國家以中國產品威脅論為借口,限制中國出口。造成了很多國家“反華”“排華”現象。
以上種種行為,看的出中國是被威脅的而不是威脅哪方。中國政府現代化建設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必由之路,是我國人民珍重的選擇和承諾,也是基于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中國的和平崛起將進一步證明中國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穩定及和平,有利于建立更為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并且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可以借鑒的寶貴模式。
網絡問政,傾聽民意。
歡迎各位網民提出好的建議。
以上內容借鑒了李紅莆及王曉勤老師的相關作品。在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