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學習筆記
(兼 重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之一:《唯一標準》的作者大概連做夢也不曾想到,他在今天看到了些什么?假如縱觀一下三十余年的前前后后,我們驚奇地發現,這變化之大確是亙古未見的,沒有的現在全有了,有的現在幾乎全不見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越來越加快了,我們為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相繼誕生而歡呼雀躍,中國終于邁入了國強民富的新時代。鑒于此,該作者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續篇也應該出爐了。希望他不負眾望,順應民意。——我的丑文以此開篇。
草民只會說草民才會說的話,言辭里充滿著泥土的氣息;土是土了點,但無土就會無人,這也是真理之一。 我拿什么來檢驗此真理呢?一句話,賣光了土地,不等于斷了子孫們的糧了嗎?沒了糧食人還怎么活?轉基因主糧或許很好,可有沒有危險或者風險呢,實踐一下吧,中國有的是小白鼠。我非正宗的農民,上數三代不曾務農,而本人卻確實種過田地,下田下地前,見農民在田里耕田插秧、在地里用鐵耙掏地如一幅畫圖——確也有畫家畫過的,看上去很優雅很賞心悅目。但當我真正地下田下地實干后,靈魂大震不已,原來這農民的辛苦比我想象的還要辛苦得多。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才知道人不學導師的思想理論確實不行,導師的話就是真理,我是體驗了導師真理的無可懷疑性而已。集體模式養懶漢、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一些人看來是真理,并且宣揚了好一陣子,至今尚余音繞梁經久不息。但當我看見單干后的農民為了爭水而在田里吵罵打架時,我又想起了“人民公社好”這個真理。不是嗎?就算集體最不好、最不符合中國的農村實際,也不曾發生過爭水、將整大塊的農田分割成一塊塊的香干狀和拋荒農田等特色新時代模范之事。幾年的種田種地經歷,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種顆粒無收,種了不勤力照樣少收,而勤力了不一定就能高產豐收,這其實是真理。如何來檢驗這真理呢?答案是無法檢驗,既是真理,當然無需也無法檢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指揮員和戰士們不是也很勇敢嗎?何以失敗了呢?因為博古是教條主義者、盲從主義者,李德則是盲動主義分子,他們拋棄了毛主席手中的真理,用無數紅軍指戰員的生命和鮮血體驗了一把什么叫做慘重的失敗。事物內在的道理總是相通的,我由種田想到了打仗,這就是草民的理論。對此嗤之以鼻可以,想要駁倒它也有一定的難度。
其實種田地是一種現成的農業生產實踐活動,最機械化現代化也離不開下種施肥施藥耘田除草之類的行當,所能減少的只是人工而已。過去農民常說“種在田里,收成在天里”,是由于保證農業生產豐收的真理掌握在老天爺那里,即風調雨順不旱不澇,才能基本保證農業豐收。農民通過幾千年的生產實踐獲得了這條真理,后人只能夠改良和改造土地,使用機械化設備耕種,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而無法再來檢驗這條真理的真偽,因為它就是真理。從實踐中得到的真理,還需要用實踐再來檢驗嗎?1967年夏天我們這里百日干旱,河底朝天,農田連續兩季(夏秋)顆粒無收,連下田去實踐的機會都沒有了,還侈談什么用實踐去檢驗。毛主席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當我們嘗到了梨子的味道是甜的之后,就用不著一天到晚地吃梨了,如果再一個勁地嘗下去,用我們的家鄉話說,就是“背嗒嗒”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