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賤傷的豈止是農民
今年,種大白菜的菜農遭殃了,白菜銷售遇到寒流。看著這顆顆飽滿粗壯卻只能爛在地里的大白菜,真不知菜農劉老漢心里是什么滋味。去年看著別人種白菜賺了大錢,自己在年初也投資了這2畝2分地兒,又趕上今年氣候好,討了個大豐收不說,而且顆顆都能有一抱粗,但令劉老漢和全村村民沒想到的是,今年的價兒連去年的一半都上不去,去年還每斤2毛呢,今年才5分錢。菜農劉老漢:“這投資錢是1700、1800,賣才賣300塊錢,才投資的錢都沒回來,別說是人工費?!眲⒗蠞h是賠了,為了少賠點兒,也只能讓這粗壯的大白菜爛在地里也不敢再花錢運到城里去。村里和劉老漢一樣的菜農占了大多數,王大嬸看著自家的白菜心疼,也只能把這些顆顆粗壯但賣不上價的大白菜帶回家。今年菜農的日子不好過,批發市場里的菜攤們更是為這些白菜發愁。連1毛都賣不到,很多河北的菜農真沒想到本來是老百姓的當家菜,怎么北京的價兒卻是一跌再跌。菜販:“賠錢,二畝錢賠了5000塊錢。”“去年這個時候是1毛多,現在是幾分錢?!薄棒菇^對比白菜好得多呀,批發的時候都能發到1塊6、7呢?!苯衲甏蟀撞藘r格上不去,一方面是由于豐產,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冬天白菜價格高,直接導致了今年白菜的種植面積大幅增加,造成供過于求。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副總經理顧兆學:“大白菜銷量呈現出一種明顯的波浪效應,也就是說今年低,很有可能明年的價格比較高?!彪S后,記者走訪了一些菜市場,發現白菜的零售價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但是菜販把大白菜稱作不招人喜歡的破菜,就算價格一降再降,老百姓就是不買賬。市民:“現在蔬菜比較多了,白菜在這其中只是一個調劑作用了,不是主要作用了。”農業專家建議,可以增加白菜品種并逐漸建立和餐飲集團的訂單生產,是解決白菜銷售難的一個好方法。(2006年11月11日北京電視臺《首都經濟報道》)
記者在建議觀點里寫道:
1、記者采訪的是大興魏善莊鎮和龐各莊鎮,有妻兒老小,真不知劉老漢的冬天能不能溫暖起來。
2、現在在菜農里面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因為在中非論壇期間就不讓菜農開著車把菜運進城,真怕奧運會來了,他們的大車進不了城,就沒法生活了。
3、今年,很多蔬菜的命運都不好,陜西的芹菜、甘肅的蓮花菜都爛在了地里,賣不上價。
看著菜地里郁郁蔥蔥粗壯結實的大白菜,現在都成片成片地爛在地里,菜農目睹著自己勞作時日之后的成果面臨的竟然是如此下場,甚至掄起鋤頭把成品白菜都搗爛,把充盈著自己心血的勞動成果毀掉,欲哭無淚,實在感覺很揪心。
其實,今年秋冬以來,各地有關蔬菜無法及時運送到市場上,結果都爛在地里的報道不絕于耳,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評論。有人分析了菜賤傷農的三大原因:市場價格波動大供過于求就價低、政府對農業措施投入不夠、加強農業保險實行財政補貼;還有人煞有介事地提出解決如此困局的具體方案:信息引導、政府調控、科技支撐、農產品經紀人及協會組織的帶動、龍頭企業帶動、……
湊巧的是,就是該節目,2004年11月5日,也曾經報道過這么一則消息,我也曾經以此為主體說過些許,題目為“每斤1分大白菜的悲哀”。讓我們來看看當時我所引用的節目正文:今年風調雨順,蟲害較小。據農業部信息中心的數字顯示,11月上旬,北京新發地等三家市場冬儲大白菜的平均價格是每斤9分多,比去年10月下旬下降了兩成多,是2000年以來同期價格最低的一年,可上市總量卻是4年來同期最多的一年。專家分析,大白菜的價格每斤三毛錢比較合適,如此低的菜價是很不正常的,按照這種價格來算,菜農基本上是白忙活了一年。新發地市場有的菜農3、4千斤大白菜只賣了75元,據說連他到這里幾天吃飯的錢都不夠,今年肯定是要賠了。
時隔兩年,這種狀況再度出現,而且出現的情形是如此驚人的一致,簡直就是在哪兒爬起來再在哪兒摔下去,前年什么樣,今年還是什么樣,甚至這種災難連個花樣翻新別出心裁都沒有,初始到了在同一個地方不住地反復,并且一年度為輪回周期,一年好一年壞,循環往復。
而翻看當時我寫的蚊子,也無非就那么點子說辭,基本上涵蓋了菜賤傷農的路數和后果。這些文字被不少地方引用,至少是起到了將“菜賤傷農”這幾個字在當今媒體上光明正大使用的作用,將“谷賤傷農”這種作為封建主義農業國時代的詞匯偷梁換柱直截了當用到了當代。
但也僅此而已,媒體的評論對于實際的狀況的干預程度幾乎嘛都沒有。菜農還繼續著那種周而復始的小農生產方式下的厄運。
從評論方面看,我在《央視論壇》時曾經與周邊的人交流過,其實,世界上的所謂真理就那么幾條,說來說去很多都是同義反復,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事務,很多事情也不過就那么幾句話完全就可以打發了的。因此,當時做節目請嘉賓面臨的問題就是,雖然是個時效性很強的題材,但基本上都可以預知嘉賓會說些個什么,無非又是那么幾句話,嘉賓自己說著煩,節目制作人員編輯起來也煩,毫無新意,如果將其或者隨便其他什么人曾經說過的類似相近內容的同期聲剪輯起來,會發現有時根本不用做任何刪改。
這也是在無奇不有的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的現在,我們所面臨到的評論困境。最典型的,莫過于時時刻刻發生的礦難了,開始時媒體還有些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的說辭,漸漸地,礦難沒完沒了,評論卻銷聲匿跡,因為,總共就那么兩段話,怎么說也不會推陳出新到了面目全非令人耳目一新。于是,真理的供給短缺,形成了在礦難面前媒體評論集體“失語”的奇怪景象。
不過,如今的菜賤傷農現象的背后,卻與2004年時有所不同,這么著還是可以找到些許說辭來給如今這混亂的世象增添點子色彩。
與2004年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其一,是在連續幾個最高委府的一號文件之后,提出了新農村建設,倡導工業反哺農業,要彌補幾十年來農村對于中國工業化的巨大的透支性貢獻。當三農問題引起了全國上上下下的廣泛關注和萬眾一心的動作,成為委府的重中之重??瓷先?,現在如果不知道新農村建設,不去關懷三年,簡直就不是個具備現代中國特色社會意識的人,枉自一具活脫脫行尸走肉而已。可我們看到的卻是,任憑那些文件政策滿天飛口號喊地震耳欲聾,菜賤傷農的情形還是勢不可擋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也許,我們還可以寄托于改良的樸素情懷,可以冀望于慢慢來的推脫伎倆,但看到那些菜農呆呆地面臨爛在地里的心血,我們似乎不應該如此掩耳盜鈴地認為,這是轉型時期的必然吧,更不能傷天害理地認為,這是改革所必須的代價吧。
其二,在創建和諧社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新三民主義、仨代表、八榮八恥等文牘傾向的形式主義坐而論道之后,人們卻發現,新一屆委府親政后,基本品價格全面暴漲。水電氣煤運,無一幸免;教育醫療房價真正成了新三座大山。
而且,這種漲價的勢頭愈演愈烈,在一片與國際接軌的叫囂當中,公用事業產品價格、以及其他基本品價格進行了全面的上調,以至于坊間認為,2002年后的這些年是更加口是心非的時期,名義上國泰民安,實際上卻每況愈下。
年中國際油價一路攀升,給了國內石油集團提供了非常好的說辭。年中媒體報道,新一輪的成品油價格上調方案正在醞釀之中,汽柴油平均每噸可能上漲300元至400元左右,漲幅與3月底的調價大體相當。據悉,中石化已將此漲價方案報送國家發改委并獲其批準,目前正等待國務院批準,預計該方案將在未來幾周內擇機實行。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的能源專家牛犁認為,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是大趨勢,3月份成品油漲價時,原計劃本年之內就與國際接軌,現在國際油價漲到了70美元,漲價已是在所難免。
但此后國際油價開始下跌,國內油價的漲聲還是斐然。這不能不讓人驚詫到,如今利益集團綁架政府要挾國家的能力已經到了何等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今年油價上漲的時機選擇上,我們看到了被石油企業裹挾著的發改委還口口聲聲說要避開夏收季節農用車使用高峰,在柴油價格調整上盡量錯開農用車大規模使用時節??梢坏﹥r格漲了上去,占據國內成品柴油用量70%的農用車及其主人,就成了石油巨頭贏家通吃的犧牲品,和每當政策調整之際萬劫不復的排頭兵。也就是說,在所謂工業反哺農業的美妙動聽說辭之下,演出著血淋淋的農業向比如石油暴利集團繼續貢獻搜刮對象的現實而悲慘的劇目。
其三,從國際上看,農產品價格走勢表現出強勁的態勢。6月27出版《每日工業快訊》報道,生物能源將推動農產品價格在未來幾年中持續上漲。6月26日,荷蘭合作銀行食品及農業企業戰略咨詢研究部亞洲區總裁韋派克表示,國際油價的上漲催生了對新能源的迫切需求,由于玉米、糖、小麥等農產品是乙醇汽油等生物能源的原料,故農產品價格將在油價上漲的推動下獲得大幅提升。韋派克表示,近期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印度等國家對于農產品的大量需求。而另一更重要的因素則在于油價的上漲,催生了對新能源的需求?!耙掖计秃蜕锊裼投际呛芎玫拇嫫贩N,而玉米和糖正是乙醇汽油的原料?!笔聦嵣希诳吹睫r產品價格與能源有關聯后,許多國際資本也將目光投向了農產品。早年同索羅斯一起創辦量子基金的國際投資大師羅杰斯日前也表示,眼下若要在原材料股上尋覓新商機的話,農產品不失為一個選擇。羅杰斯指出,未來10年,投資棉花、咖啡、小麥、黃豆、糖等農產品都會帶來相當財富。韋派克的報告還指出,境外資本今年加快了進軍中國農業食品領域的步伐。除此前已有較多外資進入的啤酒、乳品行業外,油制品加工、水果蔬菜加工及動物飼料行業正在吸引外資的注意力。據荷蘭合作銀行統計,2004年在華的外商直接投資中,4.2%投向了農業及食品領域。
可在中國,卻表現出農產品價格反向波動,中國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對外開放進程中,農業逐漸顯現出入世之初人們所擔心的景象。
其四,而對于農業保護上中國委府的差池,也讓全世界觸目驚心。7月25日快訊,一路不順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24日陷入無限期中止狀態。此前,主要參與國為挽救談判而作出的最后努力在互相責難之中宣告失敗。此輪談判的6個核心談判方(印度、巴西、美國、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但各方在農業自由化問題上存在無法協調的分歧,導致談判破裂。在談判中,美國仍要求大幅削減農業進口關稅,以向美國農民開放市場;而歐盟、日本和印度卻強烈反對這一要求,表示美國必須首先進一步削減農業補貼。除非世貿組織(WTO)的149個成員能夠達成共識重啟談判,否則始于2001年11月的多哈回合談判將陷入無限期中止狀態。美國國會授予白宮的貿易談判授權將于2007年到期,這意味著7月底實際上是世貿組織就農產品和制造業產品達成協議的最終期限。在參加談判的6國之中,有4個國家將談判失敗的主要原因歸咎于美國。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森表示:“如果美國繼續要求完全對等的補償,以市場準入(削減關稅)換取美國減少農業補貼的話,沒有哪個發展中國家會接受這一點,歐盟也不會?!鄙踔林С窒鳒p農產品關稅的巴西也認為,美國在農業補貼方面的不妥協態度阻礙了各方達成協議。上周末在圣彼得堡召開的八國集團(G8)會議,曾為本輪貿易談判順利進行燃起新的希望。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均承諾,將賦予談判代表更多靈活性。
就此編輯部點評道:“多哈回合”談判的破裂令WTO陷入自成立以來最黑暗的日子,如今看來,要想及時達成有意義的貿易自由化協議,已經不可能了。各方在農業保護問題上意見不一,是阻礙達成協議的絆腳石。但更深層的原因是,與得益于貿易自由、但往往并未意識到這一點的多數人相比,得益于貿易保護的少數人政治“能量”大得多,自由貿易要想還有前途,就必須改變這一點。
國際上對于多哈破裂也是憂心忡忡。6月29快訊,《華爾街日報》認為:錯失多哈回合談判將對全球貿易帶來巨大打擊。在世界貿易組織從6月29日開始的會議中,各國貿易部長有望為WTO的多哈發展議程注入新的活力。他們必須為關稅水平以及農業補貼等問題的最終解決確立方向。如果多哈回合再無法在新期限內取得應有的成果,無疑會使外界對WTO在當今時代的實際作用產生質疑。根據多哈協議,在農業談判中應當解決三個廣泛議題。首先是關于發達國家對國內農業產品以及出口農產品的巨額補貼。其次是發達國家的高額關稅以及缺乏透明度的關稅體系。最后一點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的結構問題以及資源限制。然而,到目前為止多哈回合談判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在工業關稅問題上,當前的談判僵局與發達國家要求重新擬定多哈發展框架不無關系。在烏拉圭回合結束后,許多發展中國家將關稅大幅調低至“限制”水平之下。但是發達國家整體上卻沒有履行承諾。現在,發達國家要以目前使用的關稅標準作為多哈回合削減關稅的基礎。這將導致完全不平衡的結果:發展中國家降低關稅的整體幅度將大于發達國家。服務行業改革是多哈回合的重要議題之一,但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這一議題的參與極不均衡。Mode 4(允許熟練工人在其他國家臨時居住和工作的服務交易)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對于Mode 4的討論未必是要卷入很多發達國家的移民敏感問題中。但到目前為止,多哈回合談判在解決這些顯著不均衡問題上沒有取得多少進展。從另一方面來看,很多發展中國家已經通過它們自己的自由化努力在市場準入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調整。WTO本月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挽回多哈談判的信譽,履行多哈協議對于促進發展的承諾。錯失這一機會,對全球貿易來說無疑損失慘重。
在如此國際格局里,很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中國對國際開放了農業,卻不對本國農業進行任何保護,無論是在農產品產銷方面,還是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領域,抑或農業信息化的工作里,以及全社會對于農民的關注上。
其五,簡單地說,從電視制作就角度看,有什么專門為農民制作的節目?所有的電視新聞節目,都千篇一律是給城里人看的。為什么?農村題材的新聞城里人不感興趣,沒有收視率;政策制定上收視率定生死,那么就必須把三農作為敬而遠之的題材,當作電視的喪門星。
如此宣傳,再加上當今人人自危的生存狀態,城里人連自己什么時候被無處不在的政策和商家的陷阱弄得神魂顛倒還不知道,哪兒有心情和機會去體察農民的甘苦。
其六,現如今,附庸風雅溜須拍馬已經是時尚。沒看見新農村建設引來了一大堆鳥男狗女大賺其錢,新農村建設的概念甫一推出,各地就已經涌現出了密密麻麻的新農村,其中搜刮農民財富者不計其數,新農村建設日益成為黃宗羲定律兌現的勝地。。媒體透露,中央投入新農村建設的錢不及地方政府從農民土地拿走的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央表示今年將投入3397億元資金。這些資金顯然是不夠的,連填補從農村土地“剝奪”的收益都不夠。中國體改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稱,每年地方政府從土地農轉非過程中的收益幾千個億(一說是4000億)。地方政府拿走了4000億,中央財政又返回了3397億,這等于在農村搞了回“收支兩條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介紹,低價征地已成為新時期“以農養工,以鄉養城”的一種新形式。來自江蘇的調查表明,在全省農地轉用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約得60%~70%,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得25%~30%,而農民只得5%~10%。高層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擅自動用土地,損國害民。利用衛星遙感監測發現,近幾年違法用地平均占新增用地總數的34%,有的地方高達80%以上。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張新寶透露,近7年,全國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100多萬件,涉及土地面積近500多萬畝。其中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土地違法案件尤為突出,且面廣量大,甚至還出現了“梯度西進”的動向。有的一個協議就提供四五十平方公里土地,使大量土地資源被少數企業壟斷。而低地價又造成國有土地資產流失、侵害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國的保險業,竟然面對人口總量占大部分的農民所從事的農業拒絕承保,這也算是市場化的璀璨成果吧。如此情況下,即使風調雨順,農產品獲得豐收,農民還不照樣倒霉?
這是社會主義時代的農民?這是與時俱進的農業?這是中國特色的農村?
所以,那些大白菜爛在地里,能夠給我們提出的警示,恐怕還是挺讓人心領神會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