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奶奶來,故事可就多了。我的這個奶奶,跟別人家的奶奶本來是沒有什么兩樣的,都是農村“三沒”老婦女:沒知識、沒文化、沒鈔票。
有所不同的是,在我奶奶的頭腦里邊,至今裝滿了封建帝王思想。她是一腳橫跨兩個世紀的人。轉眼間,我們這些山里人,連滾帶爬地都稀稀拉拉地進入了21世紀,我奶奶卻還想著為舊社會的家長制復辟。每天茶余飯后,她便挖空心思想著怎么控制人,這里頭不但有她的晚輩,而且包括那些比她年長的人。譬如,我爺爺的母親,也就是我曾祖母,還在世的時候,就飽受她的欺凌。就算我那年逾古稀的爺爺,至今也還是生活在奶奶的陰影之下,因憤成疾。奶奶的強勢,無疑為我們的家族裝上了一顆定時炸彈,誰也猜不到,這顆炸彈什么時候爆炸。
在禮儀之邦,揭自己長輩的短,實屬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而揭露長輩的長輩則更加是大逆不道。所以這些話,你們聽著有壓力,我講著更有壓力。
眾所周知,生活在中國社會底層的人群,歷朝歷代都背負著某種“有苦說也說不出來”的心理壓抑,只要是受慣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等各種壓迫的中國農民,無不想著下輩子翻身。中國農民所謂的翻身,與西方憲政國家的平民老百姓頭腦里邊想到的翻身,根本不是同個概念。早在文藝復興,甚或更早時期,西方人就吵著要民主、要自由、要平等。這在咱們中國農民老百姓眼里,那是多么滑稽可笑的事兒!每逢社會變革,老百姓就認為是大工程。費那么大的事,就為了圖個自由和平等?農民領袖往往便覺得不劃算,絕計不干,怎么說也得弄個皇帝當當。洪秀全就是一個例子。其實,在我們中國,就算最貧窮窩囊的賤民,其“志向之高”也不會遜于法國的拿破侖。
說窮苦老百姓天天夢想著當皇帝,并不是什么驚世駭俗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奶奶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底層老百姓的縮影。因此,不管她是不是我的長輩,我都得拿她來開刷。
皇帝是靠暴力來維持他對社會的威權統治的。見過我奶奶的人,都知道她手無寸鐵,雖然牙尖嘴利,但畢竟說的都是些蠻理,在我們這些受過高等教育和民主思想熏陶的后輩面前,什么事都得由她說了算的思想自然找不到市場。那么,很多人便奇怪,她靠什么來維系自己的威權,進而發揮她對家族治理的影響呢?
我先說一樁事,那是我弟弟告訴我的。因為那天我不在家,不知為了哪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我叔叔他們突然質疑了奶奶的一個觀點,由此引爆“炸彈”——看著這些后輩居然敢反對她,奶奶立馬歇斯底里地鬧了起來,歷數我家祖宗十八代的丑事,翻來覆去地講了七七四十九遍還覺得不解恨,接著又摔凳子、砸臉盆,看看眾人還是不肯向她低頭,越想越氣,于是當著眾人的面縱身跳下了屋門前的魚塘,可真個把我媽養的一塘草魚嚇壞了。
雖然親戚們都知道,塘水沒不過膝,絕對淹不死人。但奶奶這一跳的確是驚天地、泣鬼神,效果立竿見影,不但震住了在場的所有人,而且把附近的鄉親們也招來了,統統圍在塘邊看熱鬧。
當眾投塘,明擺著有人救。眾人七手八腳地好不容易把奶奶勸上了岸,不過,經過她這一搗騰,可想而知,所有親人的心理底線都崩盤了。據我所知,那以后,至少兩個月內,奶奶在家族內部推行她的那些不合理的主張,都無一例外地暢通無阻。原因不言而喻,對她這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做法,親戚們都怕了。
誰都知道,我們反對一個人,只是想著讓她改過、為她好。倘若結果卻傷害了她,那豈非有悖初衷?奶奶正是利用親戚們對她的這種愛護,通過種種耍無賴的做法,強迫家庭內的異己份子向她妥協、屈服。這種人,在我們農村,俗稱潑婦。潑女在農村是最討人厭的,她們制造威權的伎倆很簡單,無非就是放棄一些有正常道德操守的人不敢或不愿意放棄的底線,使人在一種畏懼的情愫下,對她的訴求和主張作出讓步。這是多么不道德的行為??!
在整個家族里邊有了威權,奶奶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和調配身邊的資源,從而維護其對家族專橫獨斷的統治。這是我們年輕人最難以容忍的事情。本來親戚之間是應該相互寬容、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然而,因為奶奶的帝王思想在作怪,正常的親倫關系和道德秩序經常被沖破,甚至被顛覆。在我與奶奶曾經朝夕相處的那些日子,親眼目睹了不知道多少這種帝王思想給家族帶來的災難。
談起“帝王”的災難,母親和嬸嬸是最有發言權的。自打嫁入馮家的那天開始,她們便跟這位刁蠻無理的婆婆開始了無休止的博奕。因為輩份的原因,婆婆往往可以占據道德輿論的高點,如果再加上奶奶的這種帝王作風,作媳婦的自然便處于絕對的弱勢。所以,對母親和嬸嬸來說,因服侍不周而遭到謾罵和毆打,是司空見慣了的事。
帝王思想在我奶奶頭腦里發育,根源在于奶奶對自身生存狀態的不安全感,這跟我們家族的成員家庭長期處于集體貧困的大背景是分不開的,以致于在農村這個資源高度匱乏的熟人社區,奶奶變得過度敏感。即使到今天,農村的經濟狀況已大大改觀,奶奶依然脫不了其思想囚徒的本性。
農村是一個制度供給嚴重缺乏的地區,弱勢群體遭受打壓往往很難通過正常的司法程序來獲得救濟。帝王思想在農村的泛濫,經常造成一些逼死人的現象。在我們村,因受“帝王”的迫害而通過服毒、上吊等方法結束生命的村民便不在少數。
曾子在《大學》里頭,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統而論之。由此可見,齊家和治國用的是同一個“道”。希望奶奶的故事,可以讓我們反思到一些東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