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楊帆:政府應為房價承擔責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 11:01 中國產經新聞
權威視點
本報記者 仲萊報道
“國六條”以及實施細則出臺已經3個月了。但與國家穩定房價的政策趨向相背,上半年內地房地產價格出現加速上漲趨勢。2006年7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呈現逐步加快趨勢;深圳、北京、呼和浩特、成都、廣州和大連等城市漲幅較大。
面對這樣逆政策而漲的北京房市,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楊帆在8月27日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依然保持他一貫的尖銳風格,“政府應該為居高不下的房價承擔監管責任。”
而逆政策而漲的北京房市,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了地方政府在貫徹中央宏觀調控的態度。楊帆認為,地方政府與中央不一致。他們追求GDP和經濟高速度增長的沖動一點也沒有收斂。市場經濟下的積累高予計劃經濟的積累。這就說明,根本的區別并不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區別。中央政府越來越管不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開始越來越“互動”地建立直接聯系,都說明這正是改革開放的結果,削弱了中央的權威,而不是什么“改革還沒有改徹底”。上海成為中國泡沫經濟的大本營。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越來越少,集中了全國和外國的投機資本的冒險家。其房地產價格必須降下來。
據有關人士分析,政府在房價上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開發商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動。開發商和部分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合演了一場“炒房游戲”,共同導致房價虛高。地方政府在土地開發一級市場中,低成本征收高成本賣出,賺取差價,土地出讓收入成為一些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開發商則不僅在土地二級、三級市場通過炒賣土地,而且通過炒賣樓花等眾多手段,牟取暴利。地方政府的行為提高了房地產開發的土地成本,開發商的行為直接導致房價節節攀升,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使房價更快地上漲。
宏觀調控的不理想反映了當前經濟存在問題。“積累率太高,對外依賴度太大,技術升級太慢,依賴于外資無法實現技術升級,消費者主權已經壓制了中國的生產者,兩極分化。根本是指導思想的右傾,市場教條。”楊帆指出。
一方面是政績沖動,另一方面是高壓線高懸,地方政府似乎也有難言之隱,但楊帆建議,堅決貫徹中央精神,不行就撤職。而從近期發生的大案,比如北京市副市長和天津市檢察院檢察長等等高官的落馬,盡管反映了中央在貫徹宏觀調控上的決心,但最重要的當然還屬百姓如何從中獲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