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夢既然圓過了,體育就該回歸“增強人民體質”
奧運會結束了。北京奧運會不僅沒有出多大安全亂子,而且空氣質量、環境和服務都被外國運動員稱道。尤其是中國獲得51塊金牌名列第一,應該說是成功舉辦了這次奧運會。
我們用“百年夢想”來描繪這次北京奧運會,總的來講也沒什么不對的地方,畢竟中國人以前被稱為“東亞病夫”。如果從洗刷恥辱角度說,費這么大的勁兒花這么多的錢也算沒白費。
但是奧運會畢竟是一場游戲,無非是請全世界人來玩的一場大游戲。除此之外奧運會沒有任何別的意義。如果把奧運會抬得太高,把奧運精神作為體育精神,甚至還想貫徹到其他方面,就會出亂子。
其實,自1988年所謂“兵敗漢城”后國家體委提出奧運戰略,圍繞奧運會安排體育工作以來,我們已經損失了很多。損失的不是別的,就是人民身體健康。
這次奧運會成功一點表現在破紀錄上。北京奧運總計28個大項302個小項,其中只有10個大項,約200個小項存在記錄問題,各種球類、體操、跳水、拳擊等沒有記錄問題。這次賽會紀錄被打破一半左右,其中破世界紀錄38項。
對比一個數字:2007年蘭州市17歲以下中小學生田徑項目中,男女組共6組114個項目的運動會記錄中,有78項記錄保持在10年以上無人打破,其中33個項目保持在15年以上,有6項記錄竟然保持了30年。
也就是說,我們青少年體育運動并沒什么起色。
去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其中有這樣一段:“……由于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難以保證。近期體質健康監測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狀況亟待改善。這些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一些省的數字也說明問題。去年7月,遼寧省教育廳通過對全省青少年調查后公布一組數字,說與1987年相比,青少年體重、身高、胸圍都增加了,但立定跳遠、 50米 跑,男孩 1000米 和女孩 800米 跑下降了,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肺活量和視力水平。另外一組數字說明:從1985年開始,我國進行了4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最近20年,青少年體能素質在持續下降,其中包括學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都在持續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了一倍;眼睛近視的比例更不容樂觀,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達到76%,大學生甚至高達83%,也就是說,現在的10個大學生中,還找不到兩個視力良好的人!教育部調查,2002年我國7—18歲城市男生的肥胖檢出率達到了11.50%,城市女生則為7.74%,而在8年之前,上述的比率分別是男生3.98%,女生3.46%。
體育運動并不改善身高體重,改善的是力量、耐力、爆發力和心肺能力。青少年的肺活量、肌肉的耐力和爆發力、包括柔韌能力下降,說明中國體育出了大問題。而且調查表明是“最近20年”發生的事情,而這個20年,恰好是1988年提出奧運戰略開始的。這里難道沒有關系嗎?
當然有關系,而且是直接關系。以奧運為中心,非奧運項目就會從全運會中砍掉,比如中國式摔跤等。以奧運為中心,非奧運項目,但是是比較容易普及的項目就得不到重視,比如中國武術,登山,野外游泳等。至于跳繩拔河踢毽子等,就更不要談了。以奧運為中心,大量資金將被安排在中國原來沒有項目的設施建設,設備采購和運動隊建設上,大量圍繞奧運的基地被建起來。這樣,在群眾性體育活動與奧運項目之間,肯定后者要多分配出很多資金。中央文件上就承認“由于體育設施和條件不足”是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在歡呼成功舉辦奧運會的同時,一定要認識到為了奧運會我們付出的太多了。我們是犧牲了一代人的健康換取的51塊金牌。而這一代人恰好是中國人今后的希望和支柱!
犧牲的已經犧牲了,我們不能再犧牲一代人吧。如果中國有40年年齡段的人身體素質不符合要求,早晚還是東亞病夫的。因此,國家體委必須改變指導思想,把“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放在工作中心位置上來。
首先,要狠抓中小學體育設施建設和隊伍建設,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間做硬性規定,并把體育達標,以及達標標準按比較大權重放進畢業、中招、高考的分數上。而且測試方法要同組織高考一樣嚴格。
其次,在全運會恢復非奧運項目,并要求各地體委恢復單位間的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賽。要求各單位和地方體委組織登山、游泳、武術、踢毽子、跳繩、拔河、長跑等各種容易開展,不用場地和器材的體育活動。
第三,消除市場化對體育的影響。體育有社會福利性質,不是有錢人才需要健康。現在幾乎沒有不收費的體育場所了,國家應該在城市規劃中由政府出面建設一批公益性質的體育設施。現在街道旁邊的老人健身器材并不是解決全民健身的全部設施。
奧運總算結束了,該還給中國人健康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