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東方時事的洋奴本質
柳鯤鵬
http://www.wyzxsx.com/m/quantum6
2008-8-18
關鍵字:東方時事 市場換技術 洋奴
簡介:東方時事鼓吹頭目們在國際事務上深謀遠慮、智計百出,但是在國際上越來越被動,所以相信的越來越少。東方時事給中國開出的藥方是:讓日本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出口到世界市場上大量賺錢,然后中國從中得到一點殘羹冷炙。這就是笑貧的“市場換技術”,骨子里是“中華民族劣等論”,也就是洋奴本質。
東方時事評論剛剛出來的時候,很是讓人耳目一新。那種發掘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無限放大,還真的讓人以為形勢一片大好。在東方時事的評論中,某些頭目在國際斗爭中深謀遠慮、智計百出,在維護國家尊嚴和利益方面絕不讓步,敢于斗爭。這聽起來也很能滿足人們的愛國心,以為中國不斷在好的方向發展,所以非常受歡迎。所以剛出來的時候,大家想盡辦法尋找網絡文本,然后到處轉貼。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發現事情完全不對勁。國內方面就不用說了,環境污染、血汗工廠、沉重的幾座大山、崇洋媚外、貪污腐敗,日益加重,甚至連奴隸社會的奴工都出來了。人們忍不住懷疑:國內問題如此嚴重,卻天天鼓吹形勢一片大好,這樣的頭目,真的會在國際上強硬起來嗎?
中國在國際上,不惜代價加入世貿組織,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推動全球化。
分到的什么工呢?就是最吃力、最沒有技術含量、利潤最低、污染最嚴重、資源消耗最大的加工業,號稱“世界工廠”。這“世界工廠”很好聽,但是這不是殖民地經濟又是什么?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是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便宜,總之就是完全被動;
有人動不動就到西方某國大肆購買各種產品,卻絕對不肯花力氣搞自己的高科技。自主創新提了N年了,結果什么也沒有看到。
中國有了大量外匯數字是沒有錯,但是能夠購買的東西價格飛漲,拿在手里卻花不掉,只有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鈔票飛速貶值。
至于中國在人權、臺灣、西藏等方面的被動,那就更不要說了。現在對臺灣連“一中”都不敢提了;南海連個屁也不敢放;東海方面咱們也不用重復了,沒有了。
但是東方時事要么對以上事實視而不見,要么就說成是在拉攏別人改善關系——結果是看到錢大把大把的花出去了,別人說翻臉就翻臉,在對付中國方面是完全的團結一致。那么東方時事是如何講解中國應付世界時事的呢?
在亞洲,利用朝鮮的核設施對付霉國控制的臺灣。這什么邏輯?臺灣是誰的?結果呢?朝鮮早早甩開中國跟霉國談判,連自己的核設施都炸了,中國現在對臺灣卻不敢提“一中”。而東海被河蟹的時候,東方時事不忘意淫,說中方的議案實際上是針對著琉球群島——是不是說領土沒有了,還完成了統一別國的大業?
在國際上,東方時事一方面非常喜歡中國的那個外匯數字,鼓勵中國繼續大量采購霉國西歐的設備,另一方面又說中國和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方面合作,不斷跟霉國斗爭。真是狗屁不通,中國現在什么問題都看著霉國的臉色,哪里敢跟霉國斗爭?在國際上,誰不把中國的話當作耳旁風?誰不知道中國只會抗議,最好欺負?
東方時事給中國開出的藥方是什么呢?大概誰都想不到,東方時事的藥方是:甘心當日本的殖民地,讓日本以中國為生產基地,出口到世界市場上大量賺錢,然后中國從中得到一點殘羹冷炙。換一種說法,就是甘心加入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然后領一點賞賜。
東方時事的這個藥方的基礎是什么呢?這跟笑貧的“市場換技術”是完全一致的;而“市場換技術”的理論基礎,就是認為中國人搞技術不行,所以必須換取自己的高科技;中國人搞技術不行,搞管理也不行,文化有問題,體制也有問題——這不是赤裸裸的“中華民族劣等論”嗎!東方時事不是洋奴又是什么?這種政策的后果,不是讓中國成為殖民地了嗎?中國不是出現大量洋奴嗎?
有人說,難道又要閉關鎖國?其實閉關鎖國本來就是一個假命題,清朝的時候中國對外貿易非常發達,白銀大量流入,英國于是就公開販毒進而發動鴉片戰爭。毛主席時代中國同世界各國建交,1971年進入聯合國,1972年洋奴的主子霉國總統帶著自己的小兄弟來朝圣,這是閉關鎖國?而毛主席時候沒有提出“市場換技術”,而是奉行“獨立自主,以我為主”,在學習外國技術的同時大力推進高科技,這竟然成了閉關鎖國的特征。不得不佩服洋奴們的洗腦政策啊。
東方時事現在網絡上比較少了,說明沒有市場了。大家只是知道東方時事跟事實不符,狗屁不通,卻沒有看清楚其本質。現在趁著某會期間,寫此文揭露其洋奴本質(甚至可能是日本資助的),希望大家能夠深思,讓更多的被蒙蔽的人清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