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世界傾訴
孔慶東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必將整成一場“掀起你的頭蓋骨”的視覺盛宴,這已經是豬八戒他岳父高老員外都知道的超級秘密——因為中國的導演都改行當攝影師了嘛。所以孔老師扒光了兩棵章丘大蔥,洗得潔白翠綠,外加兩張魚香茄子餅,往電視機前一坐,主要的精力就放在聽覺上了。
果然不出所料,從19點50開始,2008鳥巢杯中國文化大講堂徐徐拉開帷幕了。中國人會“擊缶”,兩千多個“小力巴”每人守著一個泡菜壇子,藏頭縮脖,一通亂拍。張藝謀不知聽了誰的主意,偽造了這個令南郭先生自愧不如的合奏大車間,來冒充中國的“盛世禮樂”。我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從燈籠鬼到琵琶精》,批評張藝謀的裝神弄鬼,自毀才華。此后老謀子光明正大了不少,但這個開頭又犯了老毛病,弄得主次不明。真是“擊缶,擊缶,應是綠肥紅瘦。”
好在后面的展開部,張藝謀作坊確實才華橫溢,揮灑得可圈可點,讓大多數中國普通民眾著實豪橫了一把。怪不得七年來中國的春晚越辦越糟呢,原來人才和智慧都留到這個夜晚了。如果要批評,自然也可以批他個千瘡百孔。但我們要注意欣賞角度——這場開幕式,不是單給咱中國人看的,或者說主要不是給咱中國人看的。中國人會寫字,會唱戲,會打拳,有文房四寶、四大發明,能九天攬月、五洋捉鱉,這些還用跟咱中國人嘮叨嗎?你聽聽那舒緩幽怨的音樂,那是一種什么旋律?那叫“如泣如訴”。在表面的宏偉絢爛之下,中國向世界款款深情地傾訴著:“世界啊,我被爾等冤屈多時了。我有燦爛的禮樂,光輝的文明。你們有的我都有,你們沒有的我也有。今天,我忍了那槍林彈雨的掃射,我花了這海水般的銀子,挨家挨戶都請到了,你們吃著喝著,且聽我王老五訴說訴說,我跟爾等是同一個世界啊,我跟爾等是同一個夢想啊……”
這傾訴,應該說是真誠的,也是動人的。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生物學家認為中國人的大腦比西方人的重量輕,屬于“弱智民族”。西方的語言學家認為漢語是一種“野蠻人使用的原始語言”。西方的所有學家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1932年,那個叫劉長春的中國運動員,獨自遠征第七屆奧運會。他高大的身軀,粗壯的手臂,卻擎不起那面垂頭喪氣的青天白日旗。今夜目睹北京上空如“失火的天堂”一般的絢麗,我們眼前不禁浮現出那個東北漢子憂傷的眼神。那個眼神中深藏的,就是我們今天正在傾訴的“中國夢”。
聽懂了這個傾訴,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那種視覺上的過分的炫耀。其實我們在體育問題上用得著那么自卑嗎?早在三皇五帝時代,中國的體育事業就起步了,只不過那時候不叫“體育”而已。無論奔逐、跳躍,還是投擲、射擊,無論打球、騎馬,還是舉重、格斗,中國都是這個世界的領跑者。最近一位美國人還發現,是中國的探險家最先發現了美洲,是中國的船隊引發了歐洲的文藝復興。然而,這個領跑者不知什么時候,稀里糊涂地變成了“東亞病夫”,甚至到了要向顧拜旦大叔學習“體育”,才能達到“保國保種”的地步。
于是,從洋務運動開始,中國就向世界傾訴了。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里具體談及了體育教學,主張小學生應該“專以養體為主,而開智次之;令功課稍少而游嬉較多,以動蕩其血氣,發揚其身體。”昨夜的奧運開幕式,我們看到的正是“血氣動蕩,身體發揚”的一個大同世界。數年來的奧運宣傳,已經使婦孺皆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句話,甚至有左派人士激憤地說這不符合毛主席“三個世界”的偉大劃分。其實,同一個世界里當然可以再分若干層次,兩者并不矛盾。但我們所說的同一個世界,應該是生機勃勃、和諧興旺的世界;我們所說的同一個夢想,應該是博大深邃、美麗純潔的夢想。倘若世界沒有聽懂中國的傾訴,那同一個世界就還是彼此爭奪資源,弱肉強食的世界,同一個夢想就還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那種夢想。那這奧運會,也就誰辦都一樣了。
此番奧運,百鳥朝鳳,居然呼啦啦來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隊,這是連韋小寶稱頌的“鳥生魚湯”也未做到的功業啊,不禁令人想起“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展望一萬多“巴圖魯”爭奪那302張金餅,必然煞是好看。而100多位大酋長齊聚鳥巢,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極為難得的“大會諸侯”。布什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參加在美國本土之外舉辦的奧運會的總統,雖然也順便帶來些碎布頭亂石塊,但總算給咱“擊缶”一回。布什的老爹親自擔任美國代表團的名譽團長,小布什則擔任美國啦啦隊的隊長,阿美的牛仔風格畢露無余。俄羅斯總理普京雖然不當一把手了,仍是一副鎮定自若的大將風度,冷冷地看著運動員入場,宛如《世說新語》中謝安的“小兒輩大破賊”的神情。中國各級領導這兩天忙得不亦樂乎,政治局委員傾巢出動,迎接各路大賓。從電視里明顯看出胡錦濤一天到晚“老主席”著,略微顯出疲倦,而溫家寶雖然“總理發”,但鬢角透出斑白之色,顯然是忘了染發,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舉國上下是何等奔忙。
然而這一切奔忙,都在李寧的太空漫步中,升華成滿天的興奮了。中國一邊傾訴,一邊給全世界人民上了一堂中國文化普及課。孔老師雖然諷刺了張藝謀兩句,但仍鄭重建議,開幕式錄像應該做為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保留課程。單向的傾訴,是不能達成真正和諧的世界的。唐人韓翃詩曰:“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孔老師則希望:“此夜北京傳圣火,祥風遍染五洲霞。”當中國不需要傾訴的那一天到來時,不曉得我們的同胞,能夠懷著大同之心,慈愛之心,多聽聽別人的傾訴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