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公司派遣,我到浙江慈溪的一個工廠里工作。在這里二個月了,對于工人的各種情況,有了一些直觀的了解。
工廠在慈溪的農村里,整個工廠的人數在400-500人左右。主要以代工洗衣機和電瓶車為主,在當地,算是小有名氣的工廠。工廠里工人的來源,主要是內地一些省份,比如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的農村,學歷基本都是在初中左右,按年齡看,90%以上都是30歲以下的。
在這家工廠里,工人是一周七天的工作制,沒有休息日,如果某天一個工人因為生病或別的原因沒有上班,那月末他結算工資的時候,就會扣掉他一天的工資。每月工資是八九百元。我在這里的2個月,有三分之二的日子,工人在晚上都要加4個小時的班,這樣算下來,一個工人每月的工作時間大約在320小時左右的。放假的話,只有2種情況會放假,一是過年,會放半個月左右的假,二是夏季用電高峰,企業被通知要停電的時候。
工廠是不包工人的吃和住的,工人都是在附近農民的私房里租房住的,一件大約10平米的房間,住2個人,月租金是150,水和電加在一起在190到200左右。工人吃飯的話,都是自己買菜燒飯的,附近的農村里,種的都是果樹,糧食和蔬菜都是別處運來的,所以價錢和城市里差不多貴的,我到工人那里吃過飯,中午燒菜,只是燒2,3個蔬菜,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各種葷菜,難得吃一次的,很有名氣的寧波海鮮,他們是想也不會去想的。米,菜,油鹽之類算起來,一天一個人的開銷在15元左右。吃和住這2項,就占去了工人工資的三分之二以上。
工廠里的大多數工人,工廠是不與之簽合同的。簽定合同的,只有辦公室的人員,和工人中的管理人員。工人沒有社會保險之類的福利,生病的話,都是自費看病。我問過辦公室的人,上面有人來檢查怎么辦?對方笑笑,說每年,下來檢查的人,請到鎮上的酒店吃一頓,每人送些東西,就算通過了,是不會下到工廠來檢查的,這里的各個工廠都是這么操作的,從沒出過什么事情。要是工廠里出了工傷之類什么事情,隨便給點錢,工人要是不滿意去勞動部門或者法院去告,上面受理后就沒有下文了,只要不死人,不出大事,都沒什么事情的。對于工廠主而言,賺錢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工人,是賺錢的機器而已,要保證這些機器以最小成本為他謀取最大的利益,而對于機器本身他是不會關心的。
大多數的工人,都痛恨工廠老板的剝削,覺得自己像機器一樣每天高速運轉,沒有休息,拿的錢卻只能維持溫飽,老板在吸他們的血。但他們無力改變這種狀況,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一方面痛恨工廠主,一方面又無能為力,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我覺得有幾方面的:第一,工人都來自于農村,他們成長的時候,已經是個人顧個人的包產到戶的年代了,只要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對于工友的事就不去參與,難以團結,而且容易被分化。第二,工廠里沒有工會,就算工人自己想建立個類似于工會的組織,也會被工廠設法破環的,比如開除帶頭組織的工人,派一些人進去搗亂。但工廠會默許工人建立像幫會似的小團體,讓他們為了個人和小團體利益內斗。第三,由于工資低,生活費用高,工人必須長時間的加班,也沒有時間去了解相關法律知識,不知道怎么保護自己。
這家工人的狀況,和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工人狀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工人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被麻痹,個人有反抗的意識,但得不到正確的組織。記得看過的文章上說過,解放前中國的工人階級,都來自于農民。一方面有階級的反抗意識,另一方面,也收到小農意識的影響,難以團結,現在的工人階級也是這樣。這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去引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