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火炬要給救災讓路
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已經有兩萬多人死亡。其中汶川一鎮萬人居民,僅兩千多人生還。最后的死亡人數恐怕超過五萬。而在六月份,奧運圣火的傳遞按計劃要在四川舉行。有人乘機提議:把圣火傳到汶川,鼓舞當地人重建家園。
圣火是否應該按計劃舉行、是否應該傳到汶川,當然要看震后的恢復情況而定。在我看來,這樣一次幾十年不見的大地震,傷亡又如此嚴重,震后的恢復非常艱難。不僅是象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在面對新奧爾良這種事先有預報的災難時,也會措手不及。目前余震還在繼續,救援人員也剛剛進入汶川;他們面臨著多么嚴峻的局面,不身臨其境很難體會。我相信,此次震災的救援工作,其難度恐怕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即使專心專意、全國動員,也恐怕多有力不從心之處。特別是當地人大部分痛失家人,生活尚無著落,很難有心思參與圣火接力這樣的活動。更何況,這次地震許多學校的房屋倒塌,但政府建筑多還立在那里。對比驚人。許多建筑恐怕是違章修建、偷工減料。許多受害者家屬對此還有話說、有問題要問。他們難道在這種悲慘的境地,還惦記著圣火嗎?所以,現在一切應該以救災為中心,其他事情都應該讓路。
在此我不妨提供一個海外視點。圣火接力,不久前在國際上招來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中國的國際形象在客觀上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也給北京奧運會帶來了巨大壓力。不過,此次震災后,中國的國際形象則大幅度提升。西方主要媒體的報道也大都非常積極。五月十四日《紐約時報》頭版頭條的大照片,就是五位中國士兵把一位受傷的老百姓從倒塌的建筑物中營救出來;而當天美國最大的政治新聞,即希拉里在西弗吉尼亞民主黨預選中大勝奧巴馬,反而被壓到了次要地位。該報頭版的新聞分析,也對中國政府的果敢救援行動和媒體不受管制的直播大為贊譽,指出此次地震正好在緬甸熱帶風暴之后,兩國受災規模相似,但政府的反應截然不同。緬甸軍政府棄災民而不顧,不積極和國際救援機構合作,特別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暫時放棄政治恩怨、表示立即參與人道主義援助時,該政府則處處設防,使救援工作進展緩慢,天災進而演變成了人禍。中國政府的反應則截然不同??偫韼讉€小時之內就親臨現場指揮,救援的第一反應相當迅速。媒體現場報道也相當開放,畫面不斷傳出來,向世界通報災情。同時,該報還特別稱贊政府鑒于災害、縮減了火炬接力的程序,顯示了務實親民的姿態。同日的英國《金融時報》,也發表社論贊揚中國政府的救援行動和開放的姿態。本周的《經濟學人》,也把中國政府這次的表現和緬甸軍政府對比,和過去中國政府在唐山地震、在幾年前薩斯中的表現相比,贊揚了中國政府行動的果斷和開放性。總之,當中國的政府和社會一切一災民為中心、坦誠勇敢地面對猙獰的現實時,就會自然贏得世界的尊重和贊譽。
當我們煞費苦心地組織全球圣火接力時,不僅沒有獲得預想的“宣傳”效果,反而惹了一身麻煩。而當面臨天災,政府和社會一心一意地救助災民、把“宣傳”暫時忘記時,則大大增強了人們對中國的信心。由此我們應該學到寶貴的一課。中國需要的不是包裝、不是假大空的盛典,而是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同時,面臨這樣巨大的危機,政府不干預媒體的報道,使電視能夠二十四小時不斷地展現實況,也體現了政府對自身的信心,讓世界看到一個開放的中國。我和許多海外的中國人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我們希望看到的不是虛張聲勢的慶典,而是災民得到切實的幫助,政府能變得更加開放,世界能夠迅速恢復對中國的信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