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列寧主義沒有過時
尊敬的胡總書記:您好!打擾您了!
自從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垮臺,共產黨失敗以后,人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產生了懷疑。馬克思列寧主義對當時的資本主義是正確的,1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馬克思列寧主義已經過時了。果真如此嗎?
1、《資本論》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
我們已經知道,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的科學理論,是資本家發財致富的福音書。我們也已經知道,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化生產+私人占有。政治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生產方式是富國裕民的最好方式,它不僅在原始社會中存在過,而且是永世長存的生產方式。政治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生產方式生產的是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工人的勞動,積累起來的勞動,因此,積累起來的勞動就是資本。財富本來是生產剩余物,是“生產物中并非直接需要的使用價值部分的形式,或者說,是其使用價值不屬于最必需范圍的那些生產物之占有。研究從商品到貨幣的過渡時,我們已經知道,在尚未發達的生產階段上,正是生產物的這種剩余或過剩,構成商品交換的固有范圍。剩余生產物變成可以交換的生產物或商品。這種剩余的適當的存在形式是金和銀,這是財富被當作抽象社會財富而保存時所采取的第一個形式。”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政治經濟學家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抽象社會財富就是金和銀或者就是貨幣,因而單個商品就成了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元素形式。政治經濟學家認為這種社會財富越多,國家就越富強,人民就越富裕。為了不斷積累這種財富,政治經濟學家,就把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并列起來,分別研究它們的運動規律,這些規律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政治經濟學體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去、現在、直到這種生產方式消滅以前始終是按照政治經濟學的原理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事實告訴人們或者實踐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它產生的那一刻起,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增加抽象社會財富,同時造成了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造成了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因而,造成了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滅亡。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僅以鐵的事實證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滅亡的自然發展過程。
馬克思從古典政治經濟學中接受了勞動價值理論,在此基礎上發現了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就以剩余價值理論為武器,對整個政治經濟學體系進行了徹底的革命性的批判,寫成了《資本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一方面接受和發揮了勞動價值理論,分工等正確的部分,另一方面以剩余價值為中心,糾正和批判了例如,商品交換規律、貨幣流通規律、工資理論、利潤理論、分配理論、消費理論等等,同時,確立了資本理論、剩余價值理論、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等等。馬克思的目的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并且根據以無可懷疑的知識所作的絕對認真的研究,得出了這個結論: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定要被消滅。由此可見,《資本論》所表述的各種經濟運動規律僅僅是為了批判政治經濟學體系,僅僅是從政治經濟學的各種原理出發得出必然的各種結論,僅僅是從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內部聯系中證明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滅亡。因此,在社會主義時期,想從《資本論》中尋找社會主義如何建設,如何利用《資本論》表述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各種規律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是大錯特錯了。現在,全世界社會化生產+私人占有這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僅在每一個國家占統治地位,而且也在全世界經濟交往中占統治地位。政治經濟學不僅在資本主義國家里是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南,而且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也是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南。因此,以批判政治經濟學,消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己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怎么會過時呢?
2、《資本論》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武器庫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除了得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必然滅亡這個最后結論之外,“作者在其整個篇幅中以全新的觀點陳述了政治經濟學上許多重要之點,并在純科學的問題上得出了一些結果,這種結果大大不同于一切先前公認的政治經濟學。”恩格斯語。這些結果是什么呢?
例如,關于商品。“可見,商品形式的奧秘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性質,從而把生產者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資本論》一卷p88-89頁。
例如,關于貨幣。“金是貨幣商品。金的第一個職能是為商品世界提供表現價值的材料,或者說,是把商品價值表現為同名的量,使它們在質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較。因此,金執行一般的價值尺度的職能,并且首先只是由于這個職能,金這個特殊的等價商品才成為貨幣。...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是商品內在的價值尺度即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形式。”同上p112頁。
例如,關于資本。“要轉化為資本的貨幣的價值變化,不可能發生在這個貨幣本身上,...在流通的第二個行為即商品的再度出賣上,也不可能發生這種變化,...這種變化必定發生在第一個行為上,但不是發生在這個商品的價值上,...因此,這種變化只能從這種商品的使用價值本身,即從這種商品的使用上產生。要從商品使用上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所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特殊屬性,因此,它的實際使用本身就是勞動的物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所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種特殊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同上p189-190頁。
例如,關于工資。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的價值可以歸結為一定量生活資料的價值。因此,它也隨著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即生產這些生活資料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量的改變而改變。”同上p195頁。
例如,關于提高勞動生產力。“我把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地改變工作日的兩個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相對剩余價值。”“必須變革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從而變革生產方式本身,以提高勞動生產力,通過提高勞動生產力來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縮短再生產勞動力價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因此,提高勞動生產力來使商品便宜,并通過商品便宜來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資本的內在的沖動和經常的趨勢。”同上p350-355頁。
例如,關于利潤、利息、地租、稅收等。“生產剩余價值即直接從工人身上榨取無酬勞動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資本家,是剩余價值的第一個占有者,但決不是剩余價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還必須同在整個社會生產中執行其他職能的資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分為各個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歸不同類的人所有,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獨立的形式,如利潤、利息、商業利潤、地租等等。”同上p619-620頁。
例如,關于資本就是剩余價值。“撇開一切積累不說,生產過程的單純連續或者說簡單再生產,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以后,必然會使任何資本都轉化為積累的資本或資本化的剩余價值。即使資本在進入生產過程的時候是資本使用者本人掙得的財產,它遲早也要成為不付等價物而被占有的價值,成為別人無酬勞動的貨幣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同上p625頁
等等,等等。
以上例子說明:“任何一個熟悉工人運動的人都不會否認:本書所做的結論日益成為偉大的工人階級運動的基本原則,...各地工人階級都越來越把這些結論看成是對自己的狀況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恩格斯語。因此,工人階級的政黨“都將歡迎這本書,把它看作自己理論的圣經,看作一個武器庫,他們將從這個武器庫中取得自己的,最重要的論據。”恩格斯語。由此可見,《資本論》是全世界工人階級為了解放自己,最終解放全人類,與資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的武器庫。現在,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工人階級獲得解放。因此,以解放無產階級為己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怎么會過時呢?
3、《資本論》是消滅資本,而不是保留資本
我們已經知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社會化生產+私人占有。馬克思在說明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時說:“私有制作為公共的、集體的所有制的對立物,只是在勞動資料和勞動的外部條件屬于私人的地方才存在。...勞動者對他的生產資料的私有權是小生產的基礎,而小生產又是發展社會生產和勞動者本人的自由個性的必要條件。...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的分散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產資料的積聚,也排斥協作,排斥同一生產過程內部的分工,排斥社會對自然的統治和支配,排斥社會生產力的自由發展。它只同生產和社會的狹隘的自然產生的界限相容。...它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造成了消滅它自身的物質手段。從這時起,社會內部感到受它束縛的力量和激情,就活動起來。這種生產方式必然要被消滅,而且已經在消滅。它的消滅,個人的分散的生產資料轉化為社會的積聚的生產資料,從而多數人的小財產轉化為少數人的大財產,廣大人民群眾被剝奪土地、生活資料、勞動工具,--人民群眾遭受的這種可怕的殘酷的剝奪,形成資本的前史。...靠自己勞動掙得的私有制,即以各個獨立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被資本主義私有制,即以剝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排擠。
“ 一旦這一轉化過程使舊社會在深度和廣度上充分瓦解,...一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站穩腳跟,勞動的進一步社會化,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進一步轉化為社會使用的即公共的生產資料,從而對私有者的進一步剝奪,就會采取新的形式。現在要剝奪的已經不再是獨立經營的勞動者,而是剝奪許多工人的資本家了。
“這種剝奪是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內在規律的作用,即通過資本的集中進行的。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隨著那些掠奪和壟斷這一轉化過程的全部利益的資本巨頭不斷減少,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而日益壯大的、由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的機構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也不斷增長。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并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同上p829-832頁。這就是恩格斯在評論《資本論》時,對期望從馬克思著作里獲得共產主義是什么樣子的人說的那個“篇幅”:在這個“篇幅上會向他說得非常清楚明白的,誰有眼睛,誰就會看到:這里社會革命的要求是足夠清楚地提出來了。這里所指的不是象已故的拉薩爾所說的擁有國家資本的工人協會,這里所指的是根本消滅資本。”
由此可見,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告訴無產階級要消滅資本,而不是保留資本。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消滅資本,因此,以消滅資本為己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怎么會過時呢?
4、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向消滅資本的過渡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就要消滅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列寧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徒,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無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列寧試圖開始消滅資本,走馬克思指出的社會主義道路。但是,當時列寧遇到的是小農經濟為主的前資本主義經濟。小生產占統治地位,社會化生產的程度還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消滅資本列寧說“就是自殺”。怎么辦呢?列寧認為,要把小生產變成社會化的生產,就要解決與農民的關系問題。列寧發現,唯一的辦法就是與農民進行商品交換。這個辦法就是“新經濟政策”。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掌握著國家政權,利用商品交換解決農民問題是一種行得通的,后退的,改良的臨時辦法。商品交換就是資本主義。因此,無產階級就利用受到限制的,規定其活動范圍的屬于無產階級國家的資本主義,來解決農民問題,就成了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內容。列寧認為,無產階級在小農經濟為主的國家里奪取政權以后,必須經過一個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生產方式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個過渡時期完成以后,就要消滅資本進入社會主義。
斯大林篡改了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杜撰了名為社會主義實為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導致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垮臺,共產黨的失敗。把已經取得政權的工人階級推到世界資本主義的深淵。
由此可見,由于人們不認識列寧的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國家資本主義是一個過渡時期,受斯大林的影響混淆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致使得社會主義國家沒有一個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說馬克思列寧主義過時了呢?
現在,在一個國家內,熱病式的生產、經濟危機、兩極分化、利潤率不斷下降、惡性競爭、貪污腐化、等等一切社會弊病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消滅資本!在全世界范圍內,經濟危機、局部戰爭、撲不滅的恐怖事件等等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消滅資本!資本消滅了,這些問題就統統解決了!消滅資本就是社會主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世界!
此致敬禮
勞動者 2004年9月15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