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鶴問答》后記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一、四月一日早飯后,偶然間,中央電視三臺開始播出的28集電視連續劇《柳樹屯》吸住了我的眼球,每天兩集,一直看到四月十五日的劇終。在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這部直面改革開放農村種種問題的電視片實在難得。每一集都使我感動。村支部書記申天亮,關奶奶、啞巴大叔、縣委宋書記,以及鐵柱、冬陽、青苗、冬月等人實在太可愛了。那個喬三、小玉也太可惡了。房地產老板蘭大川、老支書王長貴,以及桃園三結義的張三更、王長友的轉變非常有意義。鎮黨委那個周書記,大搞開發區的“政績觀”非常典型。總之,這是改革開放條件下,如何搞好新農村建設,最有說服力、最具感染力的一部電視片。從這里,我們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希望。申天亮不光是蘭大川的“克星”,更是他的救星。全心全意為了柳樹屯村的集體利益而不懈奮斗的申天亮,實在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顆明星。有鑒于此,我特意托友在百度搜索中拍下了《柳樹屯》的一幅照片,收藏在我這本書的“影集”里,以進一步表達我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用“毛澤東思想完全可以解決今后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的理解。
二、〈龜鶴問答〉的二十二篇文章,有二十一篇先后在五個網站上發過,主要是新浪網、毛澤東思想旗幟網和烏有之鄉網。其中十九篇有跟帖,共64人次。絕大多數是贊成帖,不贊成表示反對的只有兩、三人次。點擊率最多一、兩千,少的有一、二百。被添加“精”字、被“置頂”、被“重點推薦”、被列為“熱點文章”、被“熱薦”的文章共六篇。我所以要把這些跟帖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一條不漏地錄下來,主要是為了表達我對這些網友的感謝。沒有網友的支持和鼓勵,我絕對堅持不到寫成一本書,可能寫個三、五篇早就放棄了。這些跟帖飽含著期望,交付著責任,使我不斷糾正和澄清著自己的模糊認識,力爭更加準確地表達和記錄這個社會的種種現象。長達三萬字、1700名人士向十七大的獻言書,也是網友們轉過來的。我覺得這是一份很好的史料,很有研究價值,就更不應該把它丟掉。
三、電腦的使用,紅陽226資料的提供,網友們跟帖的熱情,兩篇序言的有力支撐,圖文彩印又一次的精益求精,是《龜鶴問答》所以能面世的“五大功臣”。沒有子女們給我買來并幫我學習使用電腦,看不到網上大千世界的立體信息,學不會用電腦打字和外界交流,《龜鶴問答》只能止于《春憂秋樂》中的那一篇。沒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去紅陽226號得到的相關資料,就產生不了再寫《龜鶴問答》的激情。沒有網友們的跟帖,就不會有《龜鶴問答》的連續。沒有李老和左教授的序言,確實不敢結集成書。經典圖文精心地打字制片,彩虹印刷既保質量、又讓我省錢的高貴情懷,實在讓人感動,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無論如何也聞不到“書香”!此外,河北省燕趙都市報的“時評”攔目,從二00五年十一月以來,至今已兩年半,它刊載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沒有放過,可以說都讓我從中受益。有時外出,回來再沒時間,也得先把“時評”看完。我這本時評、政論性的《龜鶴問答》,沒法不受它的啟發和影響。----于此,我對“五大功臣”、“烏有之鄉”、“毛澤東思想旗幟網”、“新浪網”、“西陸社區網”和“燕趙時評”等表示衷心的感謝!
四、《龜鶴問答》既聽到了支持和鼓勵的聲音,也遇到過不少阻力。首先是家庭方面的誤解,其次是老領導、老同事們的好心勸告,最大的問題是與主流媒體在某些觀點方面的相左(如最近又有一個叫什麼胡福明的委員,講了一通關于毛澤東和“新一輪”解放思想的言論)。為此,我無數次地表示了動搖,基本是“走到哪算哪”。后來“阻力”轉化成了“動力”,竟然是“一意孤行”、“先斬后奏”。現在已弄到即將制片、即將印刷成書的時候。我別無選擇,只能也來個“人言不足恤”。并小心謹慎地做好每一個細節,以避免子孫后代們笑話,確實能經受住歷史的檢驗。
五、有兩篇外出日記,一篇哲學論文,順便也“附錄”在這本書的最后。和《春憂秋樂》、《龜鶴問答》一樣,也是一種“隱私”的外揚、“自我”的推銷。我這全身的里里外外,不到暴露無遺之時,恐怕難以走到生命的盡頭。
六、特別是《龜鶴問答》最后幾篇的有些觀點,雖然自認為都符合憲法、黨章,沒有違背法規和黨紀的地方,但這不等于就沒有風險。如果出現問題,我負全部責任,請不要株連我的家人和我書中提到的任何單位和個人。
七、我在《問答》十四中曾說“鄧模式也是毛模式的繼承與發展”,在《問答》二十一中曾說“矛盾論”和“圓點論”應是“對立統一、相反相成、互補長短、互相依存的關系”,在《問答》二十二中則又說“鄧和毛之間,就不好說也是‘繼承與發展’,‘鄧和毛使得勁是相反的’”。那麼毛和鄧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到底應怎樣解釋呢?鄧使反勁,為什麼還能取得這麼顯著的成績呢?此問題看來尚需做進一步的探討,只能留待今后的慢慢思考與提高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