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夜話———康師傅,你還有臉見祖宗嗎?
臨近清明,張家口宣化地方電視臺不斷地播出幾條相關的字幕。一是很多單位或村委會聲明從哪到那多大范圍內的荒山、荒坡屬國有或將被新開工的項目征用;二是殯葬管理處聲明98年以前存入的骨灰不再保存,要求死者家屬盡快遷出自行處理;三是殯葬管理處要求占用公墓滿年限的家屬盡快遷出和按翻了幾倍的新價格預售公墓。看看,配合的多好的掠奪財富演出。這里的導演和主配角在幾十年的改革中大家再熟悉不過了。
諸位的歷代先人們地下長眠久矣,富裕者靠祖輩積累買下的風水寶地,貧窮者也是占用當年無主的荒坡、荒山。久而久之每家都形成了幾代人事實占有的墳地使用權,在墳地中誰家占有那一塊自有歷史事實為公論,民間很少出現爭議。即使當年合作化,我黨也沒有強制農民以私有土地入社,至少表面上還有自愿的字眼,并且給每戶留了自留地,明確土地仍然是歸入社農民集體所有。至于各家的墳地基本也能各安天命,尊重歷史。隨著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按著市場經濟的慣例,政府開發新項目中對涉及歷史形成的事實產權中多半是采用有償贖買的法律,如建國初期對民族資產階級的企業產權等。國際上也都如此,甚至民眾根據每家每戶的面積、地理位置等狀況和政府討價還價,和愛不愛國沒有絲毫關系。反觀我們國家,土地從私有到集體所有再到國有,除了當年的青苗補償和就業安置外,百姓失去土地的私有權沒有任何經濟購買行為。
現在的學者處處以西方的市場價值觀誘導政府的改革措施出臺,為什么對涉及自己和民眾的待遇問題上總采用雙重標準呢?個人利益和國家長遠發展產生矛盾時,讓步是再普通不過的愛國理念了。可為什么民眾不配合簡單粗暴的無償征用就是不愛國?國家拿無償征用來的土地按每平米數萬元的價格再反手出售給我們短短幾十年的使用權時,又何嘗愛過我們呢?至少用地單位也該免費給我們提供一塊墳地安置吧。
老話說的好入土為安,先人們安息已久。中國人教育孩子也總愛用對得起列祖列宗的話。每一個健康活著的人,我們為國家的利益犧牲些也罷。可今后這幾十年一到期的遷墳祖宗們怎么受的了,碰上個不爭氣的后人在不斷上漲的公墓價格面前遲早會把他們拋尸荒野的。臺灣的統一集團取健康之意尊稱我們為康師傅,那么康師傅們,家產沒了,祖宗面臨尸骨露天你還有臉見祖宗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