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前有個時髦的說法,說只要把臺灣用經濟栓住,他就不會獨立,可是有兩者聯系嗎?韓國人拖家帶口的都來中國投資了,也沒見得韓國人就認同中國想加入中國了,倒是韓國的主要投資都在山東半島地區引起了我的注意,為什么?這里面是不是有陰謀,當一個地區的某個國家的人足夠多時,他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 為什么俄羅斯不允許中國到他的遠東地區移民,這里面的民眾與政權政治的關系值得我們深思.如果聯想到全世界的中國崩潰論,還有韓國叫囂的中國的好多領土是他的的話,這里面是否有一個沒有公開的陰謀? 就是將來韓國協助美國日本把中國搞垮之后, 韓國就可以利用他在山東地區的眾多的人口還有在那里投資形成的對文化、政府機關以及民間組織的滲透,在中國崩潰之后,完成對中國山東地區的兼并。他們沒有選擇東北可能是考慮到北朝鮮還有俄羅斯的原因吧。
我們現在的注意力都在臺灣問題上,認為我們的國家不會出現問題,可是我們是否想到一個巨大的陰謀在中國蔓延?臺資進入中國,拉攏地方政府,對上拉攏政府官員,腐蝕政府官員,控制政府官員,對下建設血汗工廠壓榨中國的老百姓,而臺灣人也在中國的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心理反應使得那些臺商會越來越不想統一,原因很簡單,臺灣統一了,他們就不會擁有現在的優越地位,而現在有一個問題,臺灣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也有扎堆的現象,通過集團性的合力形成對中國地方政府官員的拉攏,形成利益集團,看看那些臺商在中國大陸的活動,臺商到地方投資的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同地方政府交流感情,并獲得地方政府給予的各種稅收,政策優惠,難道這些投資是能夠帶動中國科技發展嗎? 顯然不是,臺灣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公司很少,他們基本就是從事血汗工廠的加工業,這樣的行業只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插滿了財富的吸管,吸管的流向方向就是西方發達國家,臺灣從中也有一點點分紅,而中國是得到收益最少的。
犧牲了自己的土地,資源,人力,環境,而且更得不償失的是通過補貼臺資的方式我們間接的補貼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對中國的入侵,并壓制了中國自己的本土民族工業的發展.而且還有人力的機會成本的損失,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本來應該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可是現在從事簡單的是人就能做的加工業,我們失去大量的智力資源的開發.而且如此下去中國地方政府因為缺少經濟的自生力,技術和市場方面被西方發達國家控制,加工制造方面的組織被臺資控制,這樣就會形成地方政府與臺資的利益共同體,一起為西方服務,中國就會被納入西方殖民經濟的循環鏈中(弱勢地位).因為西方人與中國人的種種文化,語言方面的障礙,臺灣人自然成了最好的西方控制中國經濟的手段,臺灣人在經濟上受制于西方特別是美國日本,而在文化上卻接近中國大陸.最近聽說北京大學一個教授要為某個臺商寫傳記,這個使我懷疑現在的臺商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是不是僅僅在于地方的政治,經濟領域,是否已經開始擴散到文化學術領域?
說到臺灣,其實應該也說到韓國,這兩個地方在經濟上方面對中國的關系有相似的地方.在地圖上,中國像一個雞的形狀,雞的一只腳是臺灣,雞的嘴尖就是韓國,一個雞如果腳和嘴不聽使喚,怎么可能吃到蟲子(日本),令人驚奇的是韓國和臺灣現在對中國的關系竟然也如此的相似,中國只有完全的控制甚至吞并韓國和臺灣才能具備崛起的動力和實力,才能吃掉日本,實現復興,現在的中國只能說是能夠站立,能夠生存而已。
臺灣問題,韓國問題其實都是美國問題,在70年代以前,他們聽命美國,成為在政治上,軍事上遏止中國的最前線.那個時代美國的目標是扼殺中國,可是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建設自己的國家,他們越封鎖我們卻越來越強,等中國自主的工業體系建立起來了,要崛起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麻煩,首先就是經濟的運行問題,是中央集權式的計劃方式為基礎的社會主義還有自由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選擇的問題.此時美國看到在軍事上政治上扼殺中國的戰略失敗,從70年后開始轉變戰略,企圖通過接觸的方式通過經濟手段遏止中國的崛起,注意以前是中國的生存問題,而70年代后是中國的崛起問題.當然如果我們現在崛起問題處理不好也有可能前功盡棄,生存成果也會被扼殺.
從70年代,美國開始扶持韓國,臺灣發展經濟,一方面為他們提供技術幫助(不涉及核心技術)另一方面為他們提供市場,而日本是在二戰結束后不久就被利用在政治上,軍事上(提供后勤物資保障)打壓中國,不過因為毛主席的成功化解,美國不但沒有得逞在政治上利用日本壓制中國的目標,反而因為倚重日本太多,反而為自己培養了一個強有力的在經濟方面的競爭對手.
在扶持臺灣,韓國的同時美國應該也把手伸到了中國大陸的內部.以前看一個介紹冷戰之父—凱南的文章,里面提到在斯大林逝世的時候,他建議美國政府扶持蘇聯國內的改革派來改變蘇聯的社會制度,達到和平演變蘇聯的目的,美國政府沒有聽他的,后來陷入了越戰泥潭,還幾乎喪失了在經濟領域獨步全球的地位.而恰恰就是從70年代開始我們發現美國開始轉變政策,由以前的重軍事,政治轉變成了以價值觀為掩護,重經濟的路線,從一本<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這本書里面也能夠看到美國政策轉變的一些脈絡,就是通過培養經濟殺手達到誤導別國發展并控制別國的目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聯想到后來的卡特總統提出的自由民主*等價值觀,蘇聯的多元化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以及自由化思想在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蔓延,還有美國動用幾乎全國力量主要通過匯率手段來打擊日本經濟的經濟戰的勝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涉及到中國的現象就是中國越來越”自由””開放”,幾個不三不四的人竟然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會否定*的合法地位.我們的經濟領域的自主權越來越少,我們自主的好多的涉及到國家長久競爭力甚至涉及中國國運的重大的科技項目被下馬,我們的軍事發展被荒廢,我們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到私人腰包里了,我們的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大學生被自由民主了,還振振有辭以為自己獲得真理一樣的罵起了自己的國家,罵起了*,其中包括一些黨員,這個現象絕對設計到中國的國家安全,我們國家在道義領域的自我否定是萬萬不可以的,我們必須建立中國*在道義上的制高點,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心.
以前看過一本涉及中國預言的書--<推背集>,其中有一段說的是”美人亂我朝政”,里面提到美人服色尚白,以前好多人認為是江青,可是接觸的東西多了,越來越覺得這里的”美人”說的不是江青,而是”美國人”,這一段說的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和平演變.
以上扯的有點遠了,還是主要說臺灣和韓國的問題,這兩個國家經過美國的扶持的現在已經成型,不過臺灣更聽話一些,在經濟上對美國的依賴更嚴重,在經濟上打壓中國的民族工業方面更甚,這方面我以前的一些文章寫過一些,這里就不多說了,主要的方面就是臺灣在技術上和市場方面對美國的依賴更嚴重,技術比韓國落后,而在中國經濟領域臺灣對中國地方政府的滲透范圍更廣,程度更深,而韓國因為已經完成了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所以他們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在經濟方面更多的是為自己利益服務,韓國的投資的集中就說明問題.
因為沒有時間對兩國做一些細致的了解,這里只能大體的說一些,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很請諒解并指出來.臺灣韓國經濟的強項基本都是新興的經濟領域,例如電子,通訊等方面.這些是信息革命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而信息革命是美國主導的,韓國,臺灣只是個跑腿打零工的,美國人把代工的業務給他們來扶持他們,提供市場給他們,讓他們獲得產品的銷路從而發展國內經濟,例如在筆記本的代工領域,臺灣幾乎占了全世界的90%,手機的代工領域他們的分額也很高,數碼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等領域,臺灣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臺灣之所以只能搞這些,一方面是臺灣沒有形成資本與政權的結合,而且資本與政權還有矛盾分歧,所以弱小的資本只能給大款打零工,而且美國還不時的對臺灣資本進行戰略誤導,例如為了讓臺灣安心的做制造業,哈佛某教授拋出一個臺灣企業的運營優勢,還被一大群傻瓜頂禮膜拜,被人耍了,還以為自己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而韓國不一樣,因為韓國民族的向心力形成的聚合力,完成了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以前是政權占主導,李明博的上臺標志著現在韓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已經完成了資本的主導, 他的這種模式類似于日本,德國的崛起模式,從這一點講,韓國如果完成對北朝鮮的統一,就會成為第二個日本,在經濟領域他會繼續與美國,日本,歐洲結盟來壓制中國經濟崛起,而臺灣只是在分工中充當一個廉價勞動力的組織者,發揮他那可憐的運營優勢.如果說在此以前臺灣在代工領域對中國的威脅最大,那么今后在經濟領域韓國對中國的威脅會越來越大.因為代工者畢竟是低技術,在中國自主的科技興起,反而他們有可能被我們所用,為我們代工,而在中國自主科技發展現在的最大競爭對手應該就是韓國了,美國的基礎研發的強大優勢,加上韓國企業在市場調研和應用研發幾乎百分百的投入下,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夠為中國企業提供保護,主導建立完整的自主的產業體系,那么中國企業又一次的崛起就會被壓制。
就象是在90年代末和本世紀處中國民族企業第一輪的崛起主要被臺灣代工加美國技術和品牌打跨一樣.中國民族企業現在又一輪的崛起浪潮就會被美國基礎技術,美國和韓國的應用研發和市場品牌壓制下去,兩輪經濟領域的崛起都被壓制下去,以后再想崛起發展,談何容易,而且因為民族自信被打擊,國民對本土品牌的信心的喪失將會將中國本土經濟的崛起更加無望,經濟崛起失敗,中國的經濟就會成為殖民經濟,而這樣的經濟基礎決定中國的政治也將逐步的演變為國外資本的代理人,*就會要么變質要么在一場血雨腥風的最后掙扎反抗中被顛覆,中國會分裂,山東地區會被韓國吞并,北朝鮮因為缺少中國政府的支持會被韓國統一(現在北朝鮮對美國霸權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國的南方地區已經形成的地方官員與資本的結盟就會趁機宣布獨立.而中國在經濟崛起的失敗將宣布中國生命的結束.
現在中國因為80年特別是90年代后一些政策的原因,使得現在的中國已經錯過了經濟崛起的最佳時機,中國經濟崛起的最佳時機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可以說鄧小平當年的判斷沒有錯,的確是個機遇期,可是我們放權式的改革,失衡的政治結構,還有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不作為使得中國已經錯過了這個可能使中國完成經濟領域崛起的最佳時期,那個時期,兩大強權都遇到了麻煩,美國經濟實力衰落,并在道義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動,而且在軍備競賽方面也是被蘇聯超越,而蘇聯表面看很強盛,而國內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的束縛以及政治領域封建化形成的特權階層的副作用開始顯現,而此時中國經濟此前的高積累底消費,形成的經濟,技術的積累本可以在80年代大放異彩的,經濟崛起的環境比起毛澤東時代完成中國生存的階段要好的多,可是不辛的是我們錯過了這個戰略機遇期.
現在的世界形勢是美國已經率先完成了信息技術的革命,經濟技術獨部世界,并開始謀劃打壓潛在的競爭對手與威脅,韓國已經經過了經濟的發展完成了資本與政權的結合,過度到國家資本主義階段,經濟,技術,文化,甚至政治的擴張性開始顯露出來,北朝鮮面對中國自己20年來的變化,越來越不信任我們,并開始做最后的自保式的掙扎,臺灣的資本已經因為中國大陸實行的優惠政策完成了規模上和質量上的突變,擴張意識,自我意識開始膨脹,正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形成自我主張,也許趁著臺灣政治風云的突變,他們完成了對政權的控制,從而形成國家資本主義,那個時候,因為自我做主的需要他們將更加不會同意回歸大陸,而且還會更加主動的幫助美國瓦解中國,因為中國有他們需要廉價勞動力,資源,土地.而中國自主的政府的存在只會頒布勞動法,改革稅法來減少他們的贏利.
我們北方的俄羅斯已經在混亂中完成蛻變,國家又一次走向了復興之路,俄羅斯是一個強悍的民族,民族自尊心很強大民族,他們自己認為他們有對全世界的使命,這個決定了他的擴張性,不過現在的俄羅斯實力還是不夠.歐盟現在也越來越大,開始謀求一個聲音說話,美國和俄羅斯的刺激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促使一個新的聯邦制國家的出現,不過現在的歐盟主要是對內的整合.而在中國東邊的日本,早已經完成了內部的經濟政治的整合,現在他在經濟領域因為美國的壓制無法占據主動,信息行業幾乎快被韓國蓋過一頭.但是他在制造行業特別是制造工具方面對中國已經造成滲透.而我們中國現在內部的形勢也是不妙,西方自由化思想的滲透特別是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已經到了危及國家安全的程度.國外在國內培養的他們的利益代言人現在已經到了很猖獗的程度,中央政府權威被弱化,政令不出中南海使得中國的改革處于失控狀態.腐敗鐵三角已經形成,一個腐敗的政府不論是走什么道路都是不會有任何前途的.如果說在30年前中國有走向資本主義或者民主社會主義的可能的話,那么現在因為我們經過30年的改革自主的強大的民族資本沒有形成,現在的中國只有走君權(中央集權)與民權結合的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
現在因為中國在經濟領域的被動以及國際環境的惡化,使得中國現在需要走一條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為基礎的,加上李斯特的經濟運行模式,加上大力擴充軍備的發展道路.具體就是在生產資料的領域實行公有制為主導.在經濟運行方面實行國家主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對外),投資保護主義(例如對待外部資本要加稅),扶持國有企業,并大力發展全民教育,全民醫療等設計到能夠提升國民身體素質,文化素質的方面.在擴充軍備方面現在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了,外部威脅步步逼近,我們當然需要發展軍備,并通過軍備的發展提升我們的重工業水平,提升裝備工業水平,提升民用工業的技術以及制程技術.
打臺灣方面,我個人覺得打臺灣打的不僅僅是臺灣,而是打擊的美國為主導的直接政治,經濟,技術甚至軍事秩序,臺灣的工業經濟在全世界的美國主導的工業鏈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發生臺海戰爭,世界經濟運行的鏈條就會發生紊亂,美國經濟運行的成本就會成倍提高,而且美國主導亞洲的政治秩序也會被中國打斷,如果加上美國現在的次貸危機,臺海戰爭對美國的打擊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對于國內來講,中國的出口會大幅減少,會打擊出口企業,不過看看現在我們的經濟形式,那些出口企業大部分都是外資企業,他們是踩著我們民族工業倒下的尸骨發展起來的,他們是中國民族工業的殺手,現在中國實行新的法律他們就想跑。
這里我想政府提一個建議:NOKIA要把工廠從德國遷往羅馬尼亞,德國政府就收當年給NOKIA的補貼.中國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如果那個外企撤資或者變相的撤資,中國政府就收回當年所有的稅收優惠以及政策優惠讓他們產生的額外獲利,對于那些免稅時間到了工廠就換地方的公司政府更應該征收以前的優惠部分,并征收懲罰性稅收.如果那些充當在中國的世界經濟鏈條的一個環節的外資出問題,地方腐敗鐵三角就會出現問題,就方便中央政府收拾他們.不過需要作好周密的準備,例如弱化地方政府的經濟智能,加強中央集權,加強公正的法制建設,加強民權與中央權力的結合等等.
另外臺灣問題韓國問題的相似性以及階段性決定,解決這兩個問題將是中國經濟崛起的第一步.因為經濟崛起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和平崛起的機遇,現在我們需要走經濟崛起與軍備擴充同時進行的經濟崛起之路.通過經濟擴張帶動軍備發展,通過軍備發展促進經濟崛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