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你為何總是對外示弱對內逞強
縱觀三十年來的歷史看,中國政府在內政外交上有這么一個“特色”——對外示弱對內逞強。
或許是受了當年蔣委員長“攘外必先安內”遺傳基因的影響,鄧小平與后鄧小平時代的政府都一貫奉行一套對外“韜光養晦”,對內“穩定壓倒一切”的基本國策和執政模式。
說到“韜光養晦”,曾讓中國人蒙受那種被人狠命抽了耳光都不敢還手的恥辱——美國導彈襲擊我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事件。更有甚者,人家打了你的左臉,還要把右臉挨過去讓人家揍——海南撞機事件。撞機事件明擺著美國欺人欺到家門口來了,中國政府非但沒有還人以臉色,居然還把墜海的美機打撈起來乖乖的給人家送回去。真是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面!與此相對照的是,毛澤東時代打下來的U2高空無人偵察機,從來沒有聽說給美國人送回去的。
幾十年來,政府一方面唾沫橫飛地大吹什么“改革開放的成果“,什么“高速成長的‘雞的屁’”,什么“世界工廠”,什么“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儼然一副十分了得的模樣。但是,一涉及到外交方面(尤其是領土爭端和主權完整問題),卻一再人前示弱當起了縮頭烏龜。一些實權人物甚至在公開場合或私底下,不惜出賣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利益,并不以此為恥。 比如早幾年政府與俄羅斯處理邊界的劃界問題時,竟然采取土地換石油的下下之策,把沙俄時期俄羅斯非法侵占的大片中國領土,作為禮物拱手送給普京政府。按常理,你現政府沒有能耐向俄羅斯索還也罷了,這種歷史遺留問題完全可以讓它擱置下來,留待子孫后代去解決。
你看人家日本人,俄羅斯本打算將二戰后長期占領的北方四島中的二個島嶼還給日本。但是日本人堅決不答應,非要四個島嶼一起歸還,否則寧愿讓它擱置起來,可見其寸土必爭的愛國理念。
說到日本,那就接著說說我們與日本的主權沖突問題。跟小日本在釣魚島問題、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上,中國政府給國內民眾的印象,何止一個“弱”字了得。不知是誰發明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處置方案。好一個“共同開發”,簡直是崽賣爺田心不疼。明明是毋容置疑無須爭辯的中國領海和海域,憑什么要讓日本人來插上一腳?憑什么要讓他們來分享我們的海底資源?
更可悲的是,政府決策層在處理領土爭議和海上爭端時,屢屢拿“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當法寶,并廣為應用。對日本如此,對南海周邊國家也同樣如此。真不知道我們這個泱泱大國“韜光養晦”要養到何時!養了三十年還不夠?要養到人家導彈打進你中南海嗎?
你們看看,在WTO問題上,在人民幣升值問提上,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對外資開放問題上,中國政府為什么總是低三下四唯唯諾諾呢?對歐美和西方為什么總是言聽計從呢?真弄不明白,我們養著幾百萬軍隊是干什么用的?我們擁有的核武器是干什么用的?我們十幾億人民是干什么用的?難道這些都不能充當你們鐵碗外交的堅強后盾和有效靠山嗎?我不知道要拿什么才能讓你們挺胸膛來,讓你們展現出大國風范來。毛澤東時代,我們中國各方面的底子都那么薄,但我們中國人怕過誰了?在國力大增的今天,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向西方和歐美屈服?有什么理由向周邊國家無原則地退讓和示弱?非要做得比慈禧太后還慈禧太后呢?
再來看看最近發生的國際國內事態:當西方反華勢力扇動臺獨、藏獨、疆獨時,當他們在全球范圍阻撓奧運圣火的傳遞并意圖攪局奧運時,中國政府除了對達賴一伙的“藏獨”騷亂予以果斷平息之外,總體而言,在歐美咄咄逼人的反華勢力面前,中國政府的表現看不到應有的“強硬”二個字。早幾年,網上曾有網民寫過這么挖苦人的文字:
世界三大強國的表現——
美國:想打誰就打誰。
俄羅斯:誰打我我就打誰。
中國:誰打我我就罵誰。
但是,我發現最近幾個月來,中國政府的“韜光養晦”又有長進,就連罵人也很少罵了。即便偶爾罵幾句,聲音也是怯怯的仿佛在喉嚨里打滾。你看,當我們的奧運圣火在法國境內遭遇“藏獨”分子的阻撓和搶奪,導至被迫息滅,以及法國反華勢力公然支持“藏獨”等羞辱中國的事件接連發生之后,全世界的華人都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并由此引發了一場海內外華人華僑支持奧運、反對“藏獨”的愛國運動。這場愛國運動讓西方反華勢力見識了全球華人和中國民間的力量。當國內許多城市發生抵制家樂富,抵制法國貨的抗議浪潮掀起沒幾天,法國領導人就坐臥不安要派特使來中國修好了。
此時此刻,我們的政府不僅沒有向愛國的民眾露一個欣慰的笑臉,說幾句鼓舞士氣的話,反而通過媒體向民眾繼續灌輸“韜光養晦”的理念,反反復復地強調“表達愛國熱情的時候要理智”,“愛國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等等,言下之意_老百姓最好莫談國事莫問國事,就當什么事情都沒發生一樣.中國政府的如此這般,真讓人不知說什么好。
再回過頭來說說內政,與外交截然不同的是,政府在內政這個問題上,一貫以強勢不可冒犯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政府極少以對話來代替對抗,總把民眾視為雞蛋把自己當成石頭。不該出手時也出手,還口口聲聲“穩定壓倒一切”,只要表面上歌舞升平就好,至于地底下的巖漿翻騰似乎與政府無關
三十年來,中國經歷了資本主義全面復辟之后,階級斗爭和各種社會矛盾空前的尖銳和白熾化。不同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和較量,往往形成你死我活的格局。作為政府,它不是去主動做好各方的利益平衡,不是去積極消溶、化解和疏導各方的矛盾與沖突,而是一邊倒地站在官僚買辦、房地產商、資本家等既得利益者一方,實行權力與資本的“強強聯手”。,對工農大眾進行制度性摧殘與暴力打壓。
每當房地產商與拆遷戶、房地產商與失地農民、房地產商與小區業主發生沖突;每當廠長經理為“企業改制”等問題與工人發生對峙時,地方政府往往動用國家機器,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后者進行打壓。依我看,人民政府的前面有“人民”二字寫在那里,你就不能對人民好一點,親和一點?你就不能念在他們當年用獨輪車幫助過你們的份上,也對他們也“韜光”一點,“養晦”一點?
作者:杭州八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