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森先生在《為什么必須堅定捍衛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后連續跟帖,擺出了無需捍衛的種種理由。這些理由無論是偷換概念也好,演變本質也好,割裂關系也罷,總之就是思想政治的不作為主張,實質也是精神防線的不抵抗邏輯。這種主張或邏輯,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陣地的拱手相讓,就是思想后院的全面失守。
一個基本常識是,必須高舉的旗幟,就必須堅定捍衛。即使天安門廣場和煦春風中的五星紅旗,也由手握鋼槍的戰士捍衛,象征著神圣不可侵犯的莊嚴國威。而在錯綜復雜的大勢下,旗幟就更加需要捍衛。旗幟無論深插山頭,還是高舉在手,無人捍衛的結果,必然是陣地丟失后的旗幟易主,甚至在連營大火之中,旗幟也就成了對方的重大戰利品。捍衛旗幟有種真實場景是:“山上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可見旗幟不僅是要捍衛,甚至要用無數人的鮮血和生命守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不去捍衛旗幟的邏輯,實則是典型的不抵抗邏輯。
而鑫森先生偷換概念的邏輯是:正確的理論立于不敗之地,無需捍衛。他的原話這樣講:“正確的理論立于不敗之地,中國共產黨執政不需要捍衛自己正確的理論!”、“既然毛澤東思想是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現在仍是共產黨執政,為什么說堅決捍衛呢?”。那么是不是鑫森先生想表明,旗幟是要捍衛的,而正確的理論不必捍衛?假如此話當真,那么從事宣傳工作的文化人,是不是大可改行去做買賣了?因為不宣傳理論照樣還是正確的;為學生反復糾錯的師長們,是不是不如甩手去賣炊餅好?因為理論不糾錯照樣立于不敗之地。那么是不是謊言重復三遍就是真理、廣告轟炸有人信以為真、一個中國可以各自表述、人們只管不知疲倦地CNN好了,這些全都白費嗎?顯然不是。鑫森的話說對一半,雖說正確的理論不去捍衛,理論仍然還是正確的。但正確的理論無人捍衛,人們的思想必然混亂,于是正確的漸行漸遠,也就慢慢地不知所蹤了。
鑫森先生演變本質的邏輯是,需要捍衛的理論,必然是強權理論。同樣也有原話:“一種理論需要捍衛肯定就是強權理論。從未聽說馬克思主義需要捍衛。”、“從未聽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需要有人捍衛。需要捍衛是強權理論。一種理論有人提出要捍衛,那末這種理論到了芨芨可危的境地了。”。但鑫森先生根本不重邏輯關系,也并不具備基本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理論的目的是要指導實踐,理論指導下的實踐過程,本身是對理論的捍衛過程,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的內在關系。由于實踐的一般過程要求統一思想,那就必然伴隨著思想斗爭,也即必然需要思想理論的捍衛者。否則再正確的理論,只能束之高閣,最終成為百無一用并被時光消蝕的廢棄物。不僅理論指導實踐是一個捍衛過程,而且理論自身發展也是一種捍衛過程。如果所有那些有人捍衛的理論,或者可供實踐的理論,或者具有效用的理論,或者還在發展的理論,全都成了鑫森先生筆下的強權理論,而且是岌岌可危的強權理論,這在根本上是在全面地踐踏理論。
鑫森先生割裂關系的邏輯是,毛澤東思想不是毛澤東的思想,更不是毛澤東,而且相互關系似乎不大。他的原話主要如下:“應該也必須弄清毛澤東思想不等于毛澤東個人的思想,尤其弄清毛澤東錯誤的理論己排除在毛澤東思想之外。”、“毛澤東不正確的理論己不包括毛澤東思想之內。”、“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不包括毛澤東的錯誤理論)的發展,不完全等于毛澤東思想。”、“把毛澤東當作毛澤東思想了,認為不提少提待虧了毛澤東,所以提出捍衛。”這的確表達了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結晶的基本結論,但在另一方面卻又掩蓋了毛澤東思想與毛澤東個人的重要聯系。毛澤東同志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貢獻,是無可否認的,而且不是抽象的,要有本征性的具體指向。我們有理由問,既然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她的基本內涵?黨員必須學什么?群眾應當學哪些?我們既然可以從鄧小平的原著中學習鄧小平理論,又從哪些具體方面去學習掌握毛澤東思想?《毛澤東選集》如何定位?等等,這是根本不能回避的。否則就被空洞化。
總之,無人捍衛的大旗,必然想舉舉不住。抽象化地舉起來,陣地不能不設防。而在無人捍衛的大旗之下,必然是無人守護的萬里連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