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其實并不喜愛中國的功夫小子、宗教人物、民運斗士和西化精英們,因為他們的名聲實在太臭。之所以目前還要拼命地利用他們,是因為他們擁有著相當可觀的社會資源和經濟資源,還有可榨取的油水。美國人真正“喜愛”的是中國的“左派”人士。
美國人之所以喜愛中國的“左派”人士,是因為中國所謂的“左派”力量,盡管基本處在社會底層,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卻始終把維護民眾利益,作為當前現實的階層訴求,從而也是深受廣大群眾擁護的社會力量。當今中國所謂的“左派”力量,就群體而言,數量相當龐大,任何集團和組織都不能無視它的客觀存在。
事實上,中國根本不存在“左派”力量,只有既得利益集團和弱勢群體之分。所謂的“左派”力量,僅僅是處在社會金字塔中下層的廣大民眾。這種民眾力量有善于主張權利的知識群體和不善于主張權利的體力勞動者之分,但他們本質上是利益共同體。這個利益共同體,由于發展前和發展中的問題未能妥善及時處理,于是逐步地日益壯大起來了。
這種“左派”,明確要求實事求是地看待、分析和解決發展前和發展中的存在問題,它與右派——既得利益集團的根本分歧,在于對各類問題的思想、觀點和態度不同。而“左派”內部也同樣存在程度上的認識差異,從而形成緩和與激進的不同解決方案。區別真假“左派”的試金石就是:只要執政黨勇于正視和全力解決問題,那么真正的“左派”就沒有任何加以反對的理由。
據筆者觀察,最近有兩種或有信息表明,“左派”力量的發展,可能會對中國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一種信息是當今國內的部分政治意愿,可能繼續傳統的反“左”思維,并把反“左”當作突破口;一種信息是國外對于“左派”力量越來越為重視,對于“左派”擁護的毛澤東的評價越來越高,甚至網絡中有相當部分的活躍人士,從原先大談西方民主,開始向“左”的觀點靠攏。
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在國內警惕所謂“左”的同時,國外反倒關注起“左派”力量了。因為所謂“左派”即使存在,也無疑有著強大的民眾基礎。而在國內外你一推我一拉的過程中,未來發展就有可能出現新的變化。
我國特色理論中存在一個明顯空白,就是缺乏一種充分有效的關于問題的認識和解決機制。發展的過程,實際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如何正確對待各種問題上,才出現維護利益的“右”和堅持正義的“左”,反“左”很難得到響應,只能導致矛盾向不利方面和激烈形式轉化。
倒是美國人可能變乖了,他越來越喜愛中國的“左派”人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