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同存小異:對國共兩黨合作的企盼
擺在國民黨馬英九上任后臺海和平的兩岸人民的企盼愿景:一個中國。可以說歷史再次羞辱了臺獨"公投入聯"的陳水扁一類。回顧歷史:面對小日本的野心勃勃,當年國共兩黨為抵抗入侵者而建立統一戰線的八年抗戰傳統應當珍惜可不得遺忘,誰忘記了過去都意味著對中華民族主權國的背叛!一個簡單的民間道理:兩兄弟紛爭,突然作為鄰居的外人"入圍"大打出手于兄弟的一方,這個"鄰居"必將遭到兩兄弟合作一致的痛揍,于是總結經驗,將對抗變成對話,當然兩兄弟是歡迎鄰居介入說和的,這是外因。而內因還在兄弟間的共同努力!
記得一個雜志有這樣一段介紹,還在六十年代國共兩黨有過一次海上沖突。盡管以國民黨失利而告終,而雙方損失傷亡不小,傷痛教訓值得總結!傳說"西沙之戰",當軍艦上掛著五星紅旗的我中國一方與入侵者打得難分難解之際,呵呵掛有國民黨旗的軍艦與五星紅旗的軍艦"不謀而合"地痛打入侵者獲得了勝利,一個中國的勝利!也許這只是一個不實的傳說,然而作為無任何黨派的一個中國人的我,至今心里樂滋滋地深感自豪!我想這仍不失為又一次兩覺磨擦后的"精誠團結"。當然,漢奸、賣國賊們和善良的糊涂者是沒有這種感覺和認識的!
讓人們去說"一黨專制"吧,而我認為這則是"多黨制"。有人對美國當年攻打伊拉克表示贊美的理由是:薩達姆太專制,應當由美國收拾,好好修理一下這個專制分子!全然不顧聯合國眾多成員國家投票反對的決定而一意孤行!結果,伊拉克被占領,薩達姆被處死后,可伊拉克國內并不安寧。不是這里響了,就是那里炸了動不動還弄個什么"人肉炸彈"什么的"說出手時就出手"!這就是所謂的西方民主的人權、民主出其"國圍"而入侵它國帶來的民主和平!有人總企盼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也給中國來個類似伊拉克式的民主和平,然而他們既"不懂"中國一致對外的國共兩黨統戰八年"槍口"一致對外的衛國歷史,又無視伊拉克"失敗"后"民主與和平"的真實情形,難免一旦中國天下有事,自已落個漢奸的"美名"和下場!
伊拉克"失敗"了,中國仍屹立于世界東方。但其共性在于祖國統一的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求大同存小異"這種巨大的意識功能對物質的推動!
請看:
2008年3月28日 04:19新快報題為<<美學者指馬英九訪美不如訪京 不必搞象征性政治>>是如何評價的: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沙特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何漢理,昨天在華府一項研討會上,雙雙反對“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在正式就職前訪問華府,認為馬英九不必再跟過去政府一樣,進行這種“象征性政治”。
沙特在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舉辦的研討會上,被問到如果他是布什總統的顧問,他會建議布什歡迎馬英九訪問華府或婉拒他來訪時表示,如果他是馬英九的顧問,他會建議馬英九不要提出訪美的要求。
沙特說,過去十年來,臺灣對外關系的癥結所在,就是一味追求“象征性政治”,而“象征性政治”通常都是非常敏感的,馬英九不應也不必再做這種事情。
而何漢理則說,既然過去國民黨一再批評陳水扁政府走挑釁路線,使臺美關系受到傷害,國民黨執政后,就不要再去測試北京的可能反應。
何漢理認為,如果馬英九就職前要出訪,與其訪問華府,不如訪問北京,那
將是“了不起的大事”。
再看:
2008年03月27日15:07中國新聞網<<國民黨:馬英九上任后臺海和平之窗將逐漸開放>>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今天說,馬英九五月二十日就任后,臺海的“和平之窗”將逐漸開放。
據“中央社”報道,張榮恭上午發布新聞稿表示,馬英九在三月二十二日當選的晚上,重申了他一貫主張的“九二共識”及期望兩岸海基、海協兩會復談。
張榮恭說,二00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中的五項愿景第一項,就是“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
他因此指出,今年五月二十日國民黨重新執政后,兩岸既然都認同“九二共識”,停滯達九年的海基、海協兩會管道恢復正常互動,便可預期。
他說,如此便可打破一九九九年七月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后,兩岸兩會中斷的關系,更將扭轉陳水扁上臺后否定“九二共識”而惡化的臺海局勢。
張榮恭進一步表示,兩岸關系將進入穩定的和緩階段。臺灣在亞太區域安全中,也將一改民進黨執政八年來的麻煩制造者角色,重新扮演和平締造者。
據此我以為:一切人權、民主的實質性實現的基礎,唯有主權完整和國家統一而不能!將人權、民主寄托于西方文明的教條照搬和"入侵"無異于看鄰居家日子過得好而盲目效妨是可悲的。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越窮越分,越分越窮!
中國還有個現實:人們吃白蘿卜是因為營養豐富,然而白蘿卜則是國外西洋參移植中國土地這一"國情的變種而來!改革的今天,面對復雜而多變的國內外的風云變幻切不可照搬教條,與其它任何國家幾乎同樣,中國現實經濟基礎決定下的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的民族認同感是企望統一,反對分裂!如果達賴真心高度自治無意分裂國家,向馬英九學習,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西藏分裂出去,下來的事兄弟們可協商解決。贈:達賴及其打、砸、搶、燒、殺的人們和盲目支持者一句中國民間俗語:任何事,"只有說下場的沒有打下場的"!前題是,歡迎外人"調解";我們兄弟間的不快兄弟自會言和,反對他國插手從中魚利。
(2008-3-28日上午)
關于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戰的說明
閱友并版主:附關于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戰意在說明,1.國共兩黨在一個中國主權問題上反對分裂的一致性;2.南越侵我領土有"外人"即美國政府的插手;3.關于國共兩黨共擊入侵南越之敵,因無事實根據故,文中說的是"據說"這不影響我的觀點即:民族統一主權完整的觀點之成立。
70年代的中越西沙之戰
281艇從有利位置全速接近“怒濤”號,仍然以“貼身”戰術靠近敵艦,1 0條炮管一齊猛轟,致使其再次中彈起火,并于14時52分,爆炸沉沒在羚羊礁以南海域。
“1.19”海戰結束后,南越當局極力掩飾自己的失敗,并在“怒濤”號被擊沉后的當天,制造了系列的駭人“新聞”,說在這場海戰中,中國海軍派出了實力強大的“科馬爾級驅逐艦”,同時在交戰中還使用了“冥河式導彈”,妄圖以此蒙騙世界輿論,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
海戰結束后,中國軍隊乘勝發起登陸作戰,從南越軍隊手中奪回被占三島。
海戰這一回合結束后,1974年1月19日,廣州軍區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要求參戰部隊和民兵立即發起收復永樂群島中的珊瑚、甘泉、金銀三島的登陸作戰。其時的戰斗部署如下:
由榆林要塞派出守備10團的3個連隊、1個兩棲偵察隊和部分加強分隊與民 兵,總共500余人,分乘海軍艦艇及南海漁業公司的漁輪出發,首先集中兵力攻 打位于珊瑚、金銀兩島之間沒有堅固工事的甘泉島,打下該島后,再向工事堅固、 兵力較多的珊瑚島進攻,最后攻擊金銀島。在進攻的同時,組織海上力量打擊南越 軍隊增援永樂群島的海軍艦只。
西沙永樂群島中的這3座島嶼,是1956年被南越軍隊占領的。登陸奪回這3座島嶼,意義重大,在參戰部隊各級指揮員心里,只有一個信念: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1974年1月20日早晨,中國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分乘海軍艦艇和漁輪向三島開進。
到達預定位置后,登陸部隊換乘橡皮舟和小舢板,在海軍艦艇炮火的掩護下, 經4連、5連和兩棲偵察隊按3個梯隊在甘泉島東南灘頭登陸。
面對勇猛頑強的中國軍隊的攻擊,侵占該島的南越軍隊見難以抵抗,不得不放棄灘頭陣地后撤至甘泉島的中部地區。打頭陣的4連在占領灘頭陣地扣,不給敵人半點喘息,僅用10多分鐘就迫使被圍的南越軍隊官兵全部繳槍當了俘虜。拿下甘泉島后,5連和兩棲偵察隊及部分民兵,不顧疲勞,發揚我軍邊疆作戰的一貫戰斗作風,又分乘4艘護衛艇和1艘掃雷艦進到珊瑚島南側礁盤海面,再換乘橡皮舟,分3個梯隊,從該島的西南、東南及南面向入侵的南越軍隊同時發動進攻。
5連第一梯隊指戰員在向珊瑚島出擊途中,不幸橡皮舟被敵人子彈打穿,人和武裝都翻到海里,為不貽誤戰機,他們毫不猶豫地在水中踏浪前進,保證按時搶占 了灘頭陣地。
入侵該島的30余名南越官兵只得往島中央逃循。
戰斗打響后,擔任第二梯隊的兩棲偵察隊的指戰員們,為了配合5連行動,在離岸700多米的地方,紛紛跳入海中,向岸邊游去登陸后,與5連匯合并肩戰斗,使四散逃跑的南越士兵大多舉手投降。
但是,也有少數頑敵鉆入島中央的碉堡內開槍抵抗,對此,中國軍隊給予了猛烈的還擊,并用越語向其喊話,最后迫使這些南越官兵打出白旗走出碉堡繳槍投降。在打掃戰場和搜捕殲敵的過程中,我登島部隊又在樹林中抓獲了珊瑚島南越軍隊最高指揮官范文鴻少校。
1974年1月20日下午,南越當局得悉甘泉、珊瑚兩島被中國軍隊奪回的消息后,立即派出“麒麟”號軍艦搭載了1個營的兵力,往援珊瑚島。中國南海艦隊和廣州軍區空軍為了保證收復3島戰斗的順利進行,也立即派出了軍艦和作戰飛機展開迎擊態勢。南越當局經過海戰的較量,害怕“麒麟”號艦此番增援有去無回,只得在該艦僅距西沙永樂群島40多海里的海域時,下令返航。甘泉、珊瑚兩島收復后,一連向金銀島發起了進攻。登島后,發現侵占該島的敵軍早已隨南越海軍艦只逃跑,于是,收復金銀島的主攻部隊未發一槍一彈,便順利完成了作戰任務。
西沙海戰與登陸戰結束后,南越當局竟欲再較高下,無奈中國沿海三軍嚴陣已待,最后不得不發出“應當避免下一步與中國作戰”的哀嘆……
在中國軍民誓死保衛西沙群島的壯烈海戰中,處于劣勢裝備的中國海軍,共擊 沉南越海軍護航艦一艘,擊傷驅逐艦3艘,斃傷其“怒濤”號艦長及以下官兵10 0余人;在收復甘泉島和珊瑚島及金銀島3島登陸作戰中,中國部隊和民兵俘虜南 越軍隊范文鴻少校以下官兵48人,美國駐南越峴港領事館聯絡官科什也當了中國軍民的階下囚。
當然,在保衛西沙群島的戰斗中,中國軍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中國海軍2 74號艇政委馮松柏等18名官兵英勇犧牲,67名參戰人員受傷,我389艦被擊傷。
西沙之戰結束后,南越當局為撈回挨打的面子,曾一度頻繁調動飛機和軍艦, 準備報復。南越海軍除派出2艘驅逐艦由頭頓和芽莊開往峴港集結外,還派出6艘 軍艦從峴港出發向西沙群島方向機動,同時命令這一地區的海、空軍處于緊急戒備狀態,再次向中國發出戰爭叫器。
對此,中國政府授權中國外交部于1月20日再次發表聲明,警告南越當局必須立即停止對中國的一切軍事挑釁和侵略活動。同時,中央軍委命令中國駐守南海海疆的陸、海、空三軍部隊和官兵,時刻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準備殲滅入侵之敵。鑒于中國三軍的緊急備戰,完全進入了臨戰狀態,南越當局自再打只能碰得頭破血流,于是不得不于1月21日作出了“應當避免下一步與中國作戰”的決定,縮回頭去。
1974年2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向全世界宣布,中國政府決定將在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中俘獲的范文鴻等48名南越官兵和1名美國聯絡官,全部遣返。
西沙自衛反擊戰的真實背景(百度點擊: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Data=S&Tid=293916)
毛澤東說:"蔣(介石)先生是深明大義的"(百度點擊:中越西沙之戰揭秘http://www.shw365.com/rmht/bktm/200711/33683.html)
西沙自衛反擊戰雖然是一場小規模的戰斗,但是其背景相當宏大、復雜。牽涉到了當時中、美、蘇三個大國的全球戰略,還有越南、中國臺灣地區。要說西沙自衛反擊戰,還得先從尼克松訪華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開始。
七十年代初,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在中國北部邊境陳兵百萬。特別是六九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后,中國受到了到來自蘇聯的巨大戰爭威脅。美國與蘇聯在冷戰中的對抗中,也顯得非常被動。六十年代末,蘇聯戰略力量與美國趨平,美國面臨蘇聯戰略威脅嚴重上升需要聯合中國共同遏制蘇聯。與此同時,美國政府急于從越南撤軍,也需要中國的戰略配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和尼克松從戰略高度的眼光,打開了中美關系大門。西沙的收復可以說是這一戰略決策的附屬產物。
越戰期間,西沙的很多島嶼是被美國支持的南越占領的,而不是共產黨的北越。美國知道自己撤出之后,南越將很快被北越消滅。美國不希望撤軍時西沙的這些島嶼被北越占領,因為把西沙交給北越就等于是交給了蘇聯。這有一個重要的例證:美軍在越戰中的重要軍事基地——金蘭灣,越戰后蘇聯很快就租借金蘭灣作為自己的軍事基地,一直至今。(2004年到期)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中國在收復西沙問題上,是與美國有默契的。這并不是出于美國對中國有多么友好,更不是恩賜,完全是出于美國自身利益。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抓住時機收復了西沙。
中國收復西沙時,南海艦隊的兵力不夠,需要從東海艦隊支援。臺灣島處于南海和東海之間,以往艦隊的調動都是從臺灣島以東的外海繞遠航行,避免走臺灣海峽的敏感航道。這一次艦隊行動時間緊迫,規模又很大,能從臺灣海峽通過嗎?尼克松訪華,對臺灣蔣介石政府的打擊可以說災難性的。這個時候大規模的艦隊調動通過臺灣海峽,蔣介石會有什么反?映?中共的高層通過秘密渠道與蔣介石取得了聯系,蔣介石出于民族大義的考慮,讓艦隊順利地通過了臺灣海峽,贏得了戰機。
西沙自衛反擊戰,并不算是大規模的海戰。戰斗結束后,共產黨的越南北方立刻發表聲明,“感謝中國政府幫助他們從南越手中解放西沙”。這等于是向中國提出了西沙的領土要求。中國政府對此沒有理睬,中國將戰斗稱為“自衛反擊戰”,強調西沙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是從美國支持的“南越偽軍”手中,收復自己的領土。
正是這妙到豪顛的一招好棋,使得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贏得了未來的主動。可也正是這一段不算遙遠的歷史,今天卻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了。透過這場戰爭,我們能看到若干偉人級政治家,遠見卓識的全球戰略眼光。這一影響至今的,為中國收復藍色國土,為中國打開海洋大門的戰爭——我們不應該輕易忘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越西沙之戰 2007-3-25 10:43:42
作者:東方博客 的個人首頁 【大 中 小】
1)參戰艦艇數目
我方參戰艦數目的真實數目和型號:一共六艘:獵潛艇2,掃雷艇2,高速護衛艇2;其中先開戰的是前4艘,后來趕到的2艘,而正是后面趕到的2艘讓南越海軍以為還有大批增援艦艇趕到,嚇跑越軍,在最后關頭讓勝利的天平傾向了我方
2)誰先開第一槍
其實現在也說不清誰先開第一炮。據參戰人員說,當時我方肯定沒有下達開炮的命令,但在開打前越方以小口徑炮向我方發射了一發炮彈,(當然沒有命中)由于越方艦艇的主要火炮均是由雷達自動控制,故這發炮彈我方判斷為是射擊前的火控系統校正,同時越方艦艇后退以圖拉開距離(這在戰術上大艦和小艇開戰時必須的),所以我方指揮命令兩個編隊緊緊咬上,同時警告所以炮位:注意,敵人要開炮了!這個時候,海戰爆發了。我方人員發現敵方炮位上火光一閃,立即腳踏擊發!所以,幾乎在敵方開炮的同時,我方的炮彈也出膛了!但由于我方是小炮,初速高,這樣,后擊發的我方首群炮彈反而先落在南越海軍的頭上。這時我方指揮確實沒有下達開火的命令,反擊完全是戰士們自覺的反映(這個自主反映相當關鍵,如果等軍官下令再還擊,可能西沙戰事的歷史要重寫了)。寫到這里,誰先開火大家可以清楚了。
3)海戰拼開了手榴彈?
并不是我方在海戰中有拼手榴彈的戰法,而是當時的一艘艦由于受傷,舵機失靈,速度過快,直接沖入了越方兩艘艦艇之間,受到交叉火力的攻擊,起火燃燒,損失慘重,后面我方艦艇看不清楚(當時以為是自己施放的煙幕)怕誤傷己艦,又不能支援,結果,這艘艦眼看駕煙帶火直接撞向敵10號艦,艇長紅了眼:裝火箭深彈!準備和敵人同歸一盡。可是10艦一轉舵,和我艦擦身而過,險到了極點。這時雙方的火炮都用不上,艇長臨機一動:仍手榴彈!當時我方根本沒有準備打海戰,這艘艦上了好幾箱給守島民兵送的手榴彈,這時候倒派上了用場。于是,大家七手八腳的把手榴彈扔上了南越的10號艦,有人抄起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筒也向越南艦艇發射!這就是后來南越向新聞界通報的共軍使用了導彈的出處),趁敵人暈頭轉向時,全速倒車,退出了越軍的夾擊,然后就是沖礁自救去了。
4)海戰戰術的得失
海戰的結果大家已經知道:越方最小的一艘護衛艦(怒濤號,650T)沉沒,其余3艘驅逐艦受傷(甚輕)。我方:掃雷艦一艘幾乎沉沒(搶灘成功,當然,如果搶灘不及時肯定沉沒),重傷一艘,其余2艘也受傷不清,但后來加入的兩艘幾乎沒有任何損失
(a)開戰時雙方均本著擒賊先擒王的想法,攻擊對方的指揮艦,但均判斷失誤:我方兩個編隊中,沖在最前面的一艘是指揮艦,而敵方攻擊的是我方兩個編隊的后兩艘艦艇,判斷失誤(如果敵人當時看看國內的報紙就不會失誤了)。我方判斷敵人怕死,所以指揮官應該躲在后面,所以也攻擊后面的兩艘艦,同樣判斷失誤!戰后查明,敵人的指揮艦是第二編隊中的首艦!
(b)戰術運用上越方失誤:南越海軍認為,我艦大炮大,用穿甲彈把你穿幾個孔,你小艇馬上就沉,所以交火中越方使用的是穿甲彈(當然,不能說不對,但是,如果一艘用穿甲彈一艘用爆破彈,可能我方的結果就慘了,畢竟我們的艇太小了)我方認為,盡管你是自動化火力,但你總得來人操作吧?我把你人全打趴下,你自動化也沒有人撳按鈕啊!故我方采用的是爆破彈(筆者認為這是當時沒有辦法提出的戰術)交戰時的情況:雙方一交火,南越軍艦甲板上的水兵全都鉆甲板下去了,而自動化的火炮也因為火控雷達天線被我重點攻擊而失靈,由人操炮當然打不過我們啦。我方受穿甲彈攻擊后,水線下穿出一個個大洞,而我們準備的最大的堵漏塞也不夠大,辛虧戰士舍命堵漏,才保住了戰艦。
西沙海戰中關于蔣介石
過程簡述: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顧中國一再警告,派兵侵占中國西沙永樂群島,并與守島民兵發生沖突。從而展開了西沙海戰的序幕。
南沙海軍火速支援,無奈越南艦隊噸位和火力都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海軍浴血奮戰,但是漸漸力不能支。緊要關頭,中央火速調動東海艦隊支援。然而,東海艦隊必然要通過臺灣國民黨海軍封鎖的臺灣海峽,如何安全通過,成為了中國海軍的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海軍通過臺灣海峽的消息很快被臺灣國民黨得知,當臺灣海軍司令唐x林向蔣介石請示如何應對時,蔣介石說了他一生中最閃光的一段話:“你不知道西沙吃緊嗎?”畢竟蔣介石明白,國共之爭屬內斗,在外地入侵的時刻,中國人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唐x林欲領命而去,蔣介石又指示說:“你們要一路護航,保證艦隊安然通過。還有準備補給船,給前線送給養
結果,出乎東海艦隊意料。國民黨海軍不但大開綠燈放東海艦隊過海峽,而且一路護航,保證了艦隊的安全。此外,幾十艘臺灣補給船開赴西沙前線,為前線的解放軍戰士運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東海艦隊如期抵達前線,雙方兵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海軍形成絕對優勢,將入侵越軍幾乎全部殲滅。
西沙海戰是中國海軍戰史上最光輝的一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國共精誠合作的結果。而蔣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現讓人感動,也讓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評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