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很小的時候,尚不知文化二字如何書寫,但已經多次聽人說起村里誰誰有文化或者沒文化的事,知道那是令人羨慕的字眼。通過他們的解說和判斷,對文化也粗略有了一些模糊的認知,比如讀過幾年書、會看書寫字、懂世故、明事理等等便是有文化。像傳說中孔明能知曉上下五千年的事,天上的知其一半地下的無所不知,那便是大大地有文化,可以成神稱圣。后來,我上學讀書了,慢慢地明白更多的文化,知道文化有程度、地域和時期等等分別,比如小學文化和大學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真要究問起來,卻令我犯難。為此只好求助于詞典,《新華詞典》(1988年修訂版,1989年9月第2版,第934頁)關于文化的釋義如下:①指人類在社會歷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教育、科學、文藝等。②語文,科學等的一般文化。
就是看了詞典的釋義,我仍舊沒有明白多少。什么是物質財富?什么樣的物質財富都是文化嗎?發現日常生活語境中的文化與詞典里的定義不盡一致,生活語境中的文化詞義很隨意;詞典里定義的文化更是寬泛,似乎人的一切思或者想以及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后形成的東西,無不是文化。如此寬泛的意思指稱會不會導致實質文化的空泛呢?暫且不說。不過這樣的定義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可以讓很多的人和事都有文化起來,可以讓自己和別人都得到羨慕。如此吃喝拉撒皆文化,甚至嫖賭也不例外;時下的文化就不只是多元,可以說n多元。
如果按照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綱目來談論儒家文化,那么,知些事理是起步,學會做人算開始,能夠治理國家天下的才夠真文化。權謀一直是儒家的大文化,要是不入官場不諳于權謀,即便是有些許文化,頂多只是迂腐書生。人稱中國文化一向博大精深,自然不單有主張權謀的,也有打坐煉丹的,更不乏聲色犬馬之類。一旦有文化,不免也會沒文化,比如草民、黎民、蠻夷等等就不多文化或者全無文化。
據說人類天生就很愚昧,一思考上帝就要發笑。這話說的有些道理,譬如原先我便以為自己有些文化的,可是這樣一思考,竟然發現自己全無文化,后來又覺得無所謂有或沒有文化。結果呢?連自己都不知所云,反而更加的懵懂,也就難免上帝不發笑。遭到嘲笑是一種羞辱,使自己感到不快,如果一直要承受這樣的不快,倒不如向這樣的文化發難。于是,我便要稱這樣的文化為空泛文化或者泛文化,一種充滿惡俗與流毒的文化。
二
文化,是人為創造的東西,所創造的大多與人相關,也是為了寫給人看。因此,對人的看法是所有文化的根基,這種看法的正確與否決定著文化思想性的對錯。一種惡俗與流毒文化的產生以及流行,就來源于對人的看法的謬誤。
任何人的個體無差別地都是動物之身,并具有根植于動物之身的某些無差別的需求和意愿表現,它們像人身對呼吸的需求一樣不會停止。這里想要說明的是,人性的某些需求和意愿必定會顯現出來,很自然地要支配或者決定我們的行為,并不需要接受思想意識的指引。比如吃喝拉撒、逃避勞作、追求愉悅體驗等等都是人之所好,并不需要進行誘引、催化、鼓勵和刻意的幫助。
有一句老話說: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我一直很認同,這是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通過觀察驗證的道理,過往以及歷史的事例也能夠予以印證。人的思想行為有好壞之分,如果毫無節制地順從自身需求和意愿作出行為,大多時候是會造出惡果來的。
因此,對人性某些需求和意愿不僅不需要進行誘引、催化、鼓勵和刻意的幫助,反而應當進行節制、規范、引導以及矯正。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來說,本不需要加以鼓勵的,只要允許人們就會爭先致富;如果特意地幫助某部分人先富起來,就是對那些沒有獲得幫助的大部分人有失公平了。
以餐飲文化為例,吃好喝好是人之所欲,大有市場和群眾基礎的,這樣需求正當也客觀必要。但是窮盡所能地縱深挖掘食物的做法和吃法,就不是可以認同的餐飲文化。如果沒有限度地研究起人肉的燒烤或者清蒸技巧,我是看不到有什么好處的,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不少這樣的愛好者和實踐者,據說時下也有人實踐人肉的做法和吃法。
再說影視和文學中的情色文化,它不但時尚流行和大受歡迎,還成就不少的各色的明星和名家。而且越隨性肆意地張揚,越是裸露和別出花樣,就越是受到喝彩和追捧。比如唱響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有結婚前夜對情人思念的,有愛了這個愛那個的。愛便愛吧,原本就是人身欲求,還非得扯上愛情的外衣宣誓什么理想和追求,占著歌唱美好的茅坑。
投其所好的文化大有市場,古今中外的情色文化一直就生生不息,也容易形成產業,這不需英明的領導和決策。也有一些關乎情色的文化,告訴人們情色之害,勸導人們要有所節制,甚至試圖建立規范和法則。盡管多一些說教的成分,可能不會起多大效用,但我以為這樣總可以少一些壞處。
面對人身固有欲求的問題,不需要誘引、催化、鼓勵和刻意幫助的文化,需要節制、規范、引導以及矯正的文化。偏離這種基本的文化價值取向,是導致惡俗與流毒文化泛濫的根本原因。人之所好的、市場需求的、風靡流行的未必就是應當認同的文化,當一個國家趨向于這樣的文化,越是繁榮越多禍害。
值得關注的還有政治意識形態的文化,倘若它只是告訴你真理又限制你質疑的文化,那么,它的禍害將遠甚于情色文化。因為它是試圖以無知的狂妄來終止人們對真理的探求,我想一個沒有開放體系的文化,終將自我窒息而死。
三
我居住的縣城有一座裝修亮麗的影劇院,是文化的形象,也是文化的標志。在這座影劇院里都做了些什么呢?無非官用或者商用,官用比如慶典晚會、歌詠比賽、表彰大會、事跡報告等,商用呢?是不間斷的艷歌艷舞,演繹著公開裸露和煽情的文化。
坐在臨街的辦公室里,三天兩頭可以聽到街上宣傳車來回播放的關于艷歌艷舞的好消息,叫賣著“性感”和“瘋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劇團。偶爾也會接到官方送來的座位票,或報告或晚會,大多是沒人愿意去。
現實中人們生活在各自的欲求里,忙碌奔波著,看不到有什么高遠的意義,但不乏真實。可是那些可以閱讀的文化,是對現實的升華嗎?感受到的卻是無處不在的漂浮。(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