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二中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邵喜珍的那篇《鼓掌再鼓掌 手都拍紅了》的文章,讓大家都領會了出席兩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那句“掌聲過后,我伸出手讓身邊的代表看:我的手已經拍紅了”的發自內心的感動,讓那些沒有機會進入會場的人們,都會感受到會場內的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掌聲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認同,當然也意味著一種由衷的感動。尤其是那震耳欲聾的掌聲,更是取得了絕大多數與會者的認同和感動,“大腦決定手掌”這是個最最簡單的道理,這可不是我們有些人認為的那樣他們“只帶了手掌,沒帶腦袋”的說法那樣輕松、那樣的不負責任。如同每年的兩會一樣,我記不得有心人多少次在記錄著每次大會的掌聲了,而且是極其的精準,當然這次是43次之多。
5000多人齊聚一堂,商議國家大事,實屬不易,一則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二則發言發言再發言,三則應付里里外外的狂轟輪炸,四則還要兼顧“家里面”的各種大事小事(他們可基本上都是各行各業的“當家人”)。說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骨、精英怎么看也不為過,不管是掌握的社會資源,還是擁有的經濟財富,都應該說是金字塔里的塔尖,這些應該不是問題。作為十幾億人口大國“被選出”的代表,“肩負重擔”是理所當然和義不容辭的,不然會有愧于這一光榮稱號的。
當掌聲過后,當新當選的本屆人大、政協委員們拿出當已準備好的議案、提案的時候,這時候才會感到“壓力”,才會檢驗它們的這些“試卷”合不合格,才會校驗他們是不是履行其職責,行使“人民”賦予的責任了。大幕開啟后,我們開始發現他們有些建議和提案不如他們身上的光環那樣的光彩照人,也很少發現那些關乎民生的大事、急事、要事讓我們有些委員們“倍加關注”,倒是那些關乎既得利益的、關乎小團體成長的新聞不時地從會場內傳出。這種與“代表”身份及其相稱的議題會被代表委員們“爭執的面目紅赤”甚至“拍桌子”的“民主氣氛”躍然紙上。人們不得不驚呼“新階層開始大聲說話了”,這甚至被媒體們稱之為“民主政治的進步”,這時我們發現有些“手被拍紅后”的喜悅是被一種“權力”所掩蓋了。
實際我們不應否認大多數委員的建議和提案是很負責任和有建設性的,但一些“無厘頭”式的議題、太多顧及本身利益的建議確確實實的被場外的草民們用放大鏡很“無情的”放大了,也很實在的“鞭打”一番。這是一種無奈,這是一種運用現代通訊技術所做的“民意的表達”。當然,大家也知道“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當然不會否認各個利益成員中的代表為本集體的福祉謀利益的。但是,當民主政治還不能顧及全身的時候,鮮有看到、聽到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的聲音的時候,草民們的這些“嗆聲”,也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還是“掌聲”多,這意味著成績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是被代表們所認同的。但也不可否認的是,今年的“嗆聲”也多,除了人們的民主意識、社會環境有了一定的改觀外,不得不承認一個時期以來的問題和困難呈上升的趨勢,尤其是物價、就業等問題已經引起多數人的極大關注。不管怎么說,掌聲和嗆聲多對于正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中國都是一個福音,應該是一個好事情。
一味的責難社會上的不同聲音、一味的追求表面上的萬馬齊喑,不是當代社會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只有認認真真地容納不同的意見、老老實實的聽取人民的呼聲,那“為民”、“親民”才會有實際的意義,才會達到“社會和諧”的真正途徑所在。我們古訓中“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要求的就是處處要以“民”為重,不然的話,那我們描繪得美景即便不是空中樓閣,那也是一廂情愿。所以說尊重民主,首先要尊重民意,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兩會即將落幕,人們的關注點會逐漸的落在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中,怎樣把年復一年推出的“紅包”讓真正的受益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怎樣把當今社會的熱點、難點一一解決好,這才是考驗“執政為民”的意義所在,只有這樣,掌聲也好、嗆聲也罷,才會有實際意義,當然也會讓公民們體會到中國的民主政治是在進步的,我們的“社會和諧”是會達到的。
聽過掌聲、受到嗆聲之后,我們的官員們是否真正檢討我們的不足和缺失?是否該行動起來改進我們的工作思路?明年這個時候,民眾會據事實作出評判的。
請關注康平的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u/TIANJIN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