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自私本性的,人也有利他本性,人自私是為了自己快樂,人在利他的時候也能感到精神愉快。人類在自私本性與利他本性矛盾斗爭中發展了公平意識,因為人們越來越感到公平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使自己的私利獲得的更多,人類社會在公平的進步中獲得了進步。人有公平心才能獲得別人的合作幫助,人的公平心越多,獲得合作的人越多。
私是人行為的動力,公是人獲得私的環境,大公才能獲得大私。
傳統農業的勞動性質使農民很不懂得集體合作,就是一個人自己勞動種地也能自給自足,這就是農業國的家族長輩必須有極端的權力才能強制家族凝聚合作,否則就會分家,農民分家就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分地自己種。農民就是一盤散沙,需要強制性的集體合作,所以包產到戶是原始人的智慧。
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就是集體合作,有被逼迫的集體合作,有自愿的集體合作,提高集體勞動效率的動力是公平分配財富。不公平只能逼迫人們集體合作,這不會有高效率的,而公平才能有自愿集體合作,如果沒有自愿集體合作的人,只能說明沒有公平?,F在有一種說法是現在的工人都是自愿與資本家簽約的,那是詭辯,資本家壟斷了一切自然資源和一切生產資料,人們想生存就必須去給資本家打工,這不是自愿的簽約,是被迫的。
人人都在為了私利競爭,而人明白競爭需要與人合作,而合作需要公平。什么是競爭?競爭如果沒有公平的制度制約就是競爭斗爭,是掠奪性的競爭,是弱肉強食的掠奪,這種弱肉強食只有人類有這種惡性霸道,在自然界動物們只是為了生存。自然的法則是平衡,不是弱肉強食。沒有公平制度制約的競爭是掠奪性的,是人類的自相殘酷掠奪壓迫,是內斗互相消耗,最后是消耗了國家整體的利益。只有在公平制度下競爭才能獲得國家整體的健康發展。
沒有公平制度的競爭就像國家也搞了包產到戶,各個利益群體各自自由競爭,互相掠奪競爭,不懂得公平合作,這是國家的內斗,最后只能是少數人掠奪到極大的財富,在這種掠奪性的競爭里今天的勝利者也許就是明天的失敗者,這只能消耗國力阻礙國家發展。每個國家都有法律,法律就是維護公平秩序的。只是公平的水平有高有低。
經濟自由化競爭的結果就是自然資源和資本被少數人掠奪,這是不公平的根源,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這是經濟崩潰的根源?,F在精明的經濟學家在計算人們對不公平的承受力,就是那個基尼系數,那個基尼系數就是社會動亂或者發生革命的臨界點,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會用計劃經濟的手段搞一些公平使國家離那個基尼系數遠一點,那是政府安撫民眾使資本家在社會穩定中獲得最大的利益。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是為資本家服務的,是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暴力工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