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分發“紅包”成藍綠競選陣營交鋒課題
聯合早報 (2008-02-20)
● 曾昭鵬(臺北特派員)
新加坡政府上周五公布新的財政預算案,向人民發送“紅包”的慷慨動作,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而媒體也針對政府執政效能和經濟管理能力進行熱烈討論。
《聯合報》封面頭條報道
新加坡人民獲得政府新年大禮的新聞前日更成為《聯合報》封面的頭條新聞,其中對于財政預算案的“增長分紅”,以及各種稅務制度修改,做了詳盡的報道。
不過報道也指出,新加坡通貨膨脹近來達到25年來新高,使得新加坡民眾雖然歡迎政府發“紅包”,但也有人覺得杯水車薪。
新加坡去年經濟成長與房地產景氣程度超乎預期,財政盈余達64億元,創下1994年以來最高紀錄。政府決定從中撥出18億元還富于民,其中8億6500萬元將分兩次在今年4月和10月,作為分紅發給年滿21歲的國人,而窮人與老人受惠更多。
此外,政府也宣布取消遺產稅,且提供納稅人稅務回扣。年長國人也將得到保健儲蓄賬戶補助。在教育方面,政府決定頒發更多獎助學金,讓三分之二低收入家庭學生無須動用現金支付學費。
在企業方面,在新加坡投入研發支出扣抵稅額從100%提高到150%,研發型企業創立初期每年可獲現金補助。
學者肯定新加坡政府分紅做法
新加坡政府出手闊綽,以創意方式與人民分享國家進步的果實,讓部分臺灣人欽羨不已,而臺灣學者則肯定新加坡政府的分紅做法。
成功大學經濟系教授謝文真告訴《聯合報》,新加坡政府懂得把握時機,進行稅制改革,政策做法非常聰明,“公務員高薪沒有白拿。”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也認為,新加坡此舉對財政沒有壞處,可以當作臺灣兩黨總統候選人未來施政的參考。
臺灣總統大選正處于如火如荼的競選過程中,新加坡財政預算案意外成為藍綠陣營交鋒的課題,紛紛作出有利自身選情的訴求。
曾提出CEO(執行長)治國理念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陣營發言人鄭文燦表示,新加坡落實政府效能的做法符合謝的治國理念,謝主張稅賦要具國際競爭力且符合公平,新加坡取消遺產稅并提高企業免稅額后,臺灣的相關稅率的調整也應整體考量。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陣營發言人羅智強則表示,新加坡的做法前提是要有財政盈余,也就是經濟必須提振,這是過去八年民進黨政府未做到,而馬英九團隊要達到的目標。
如今新加坡稅務體制的進步,再次引起臺灣內部對稅務改革的呼聲。《工商時報》在昨日名為“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國如何追隨新加坡之后分紅全民”的社論中就說:“面對新加坡政府賺錢讓全民分享以及可能力爭上游的前景,我們認為朝野除了欽羨之外,似乎應該多思考如何‘有為者亦若是’,也就是如何在深化民主之余,也務實地從事一些民生、經濟、財政建設工作,讓臺灣的經濟實力增強,財政結構改善,即使不能達到發放現金股利給全民的境界,至少也要讓全民感受、確認臺灣是一個可長可久,可以安身立命的家園,并愿意拿身家性命押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