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烈士陵墓被毀使我夜不能寐……
作者:朱久如(原成都軍區第三十九師副政委)
看到洛陽烈士陵墓被毀的報道,作為一名參加過解放洛陽戰役的老戰士,我心如刀絞。那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的戰場,那一位位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年輕生命的戰友們的面龐,那慶功大會上激越嘹亮的歌聲,那追悼英烈亡靈的肅穆和悲壯,一幕一幕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多日來,使我夜夜不能成眠……
解放洛陽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相持階段,轉入戰略大反攻的關鍵一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國民黨派守洛陽的主力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全部美式裝備的青年軍第二〇六師,后來被我旅二十八團活捉的其師長邱行湘是蔣介石的親信。洛陽的防守工事堅固,碉堡林立,全部用鋼筋水泥建成,具有高強度的抗炮火能力。
當時,我在陳謝兵團第十旅政治部宣傳隊參戰。參戰前,部隊經過“訴苦三查”(訴舊社會的苦;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教育,干部、戰士的階級覺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戰斗意志更加旺盛,請戰書、決心書真象雪片一樣飛到各級黨組織和指揮員的手中,全體參戰部隊迅速進入了臨戰狀態,我軍作好了克敵制勝,解放洛陽的一切準備。
戰斗打響以后,那種激烈的程度是我在此以前所未曾經歷過的。敵人頑固地抵抗,妄圖死守洛陽;而我軍則決心殲敵,志在必得。兩強相爭,勇者勝。我軍指戰員們正是靠著高度的階級覺悟,面對著敵人優良的武器裝備,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奪取勝利。這中間涌現出許許多多驚天動地、悲壯慘烈的情景,令人終生難以忘懷!
我旅當時擔負著主攻洛陽西門的戰斗任務。我旅二十八團這個全軍著名的紅軍團,善于打苦仗,打硬仗,他們以遠不及敵人精良的武器,不僅全殲了洛陽西門的守敵,而且活捉了敵軍主力青年軍二〇六師師長邱行湘。我旅二十八團五連不愧是一個英雄集體,在整個戰斗中,他們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戰前,五連有指戰員一百多名,戰后幸存下來的不足三十人。記得,五連撤出戰斗后,駐在伊陽縣的柳泉鎮,我當時與旅宣傳隊的衛吉盛分隊長奉命代表旅政治部,專程到五連慰問。看到部隊傷亡如此之大,我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
為了鼓舞士氣,也為了振奮我們自己,我們就組織大家高唱革命歌曲。我記得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狂風暴雨北往南掃,反攻聲浪直沖云霄,眼看枯樹就刮倒,大家快把禍根(指敵人)刨,刨,刨!……”我們和五連的同志們,用這歌聲傾訴著對犧牲戰友的思念,和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仇恨!
為了使同志們疲憊的身心盡快得到休整,我們盡量搞好伙食,讓同志們吃得稍好一點。一次,我們發動全體同志集體包餃子,目的是為了活躍一下大家的情緒。可是大家的情緒卻怎么也活躍不起來。以往包餃子,大家總是有說有笑,現在卻沒有人說笑。餃子包好以后,戰士們竟分頭把村上老鄉家的桌椅板凳全都借了來,擺好座位,然后在每個座位貼上犧牲戰友的名字。餃子煮熟以后,在每一位戰友的名字下都擺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他們站在自己戰友的座位前,流著淚,呼喚著戰友的名字,叫他們“來吃餃子……”!啊,這些手握鋼槍的五尺男兒們,在戰場上,他們是一只只猛虎,重傷不掉淚,輕傷不下火線,而此時此刻,他們卻用了這樣暖人心腸的方式寄托著他們對戰友的一片深情!
五連全體指戰員以他們團結奮戰,敢打敢拼,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績贏得了中央軍委授予的“洛陽英雄連”的光榮稱號,他們派出的代表出席了一九五〇召開的全軍第一次英模代表大會,受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親切接見;他們犧牲的八十多位戰友,后來就安葬在洛陽烈士陵園。
這情景已經過去六十年了,可是,每當我想起它來,就如同發生在昨天……
沒有挨過餓的人,不知道饑餓的滋味;沒有親歷過戰場上血的噴涌和火的燃燒的人,怎么會懂得烈士的偉大!
烈士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奪取洛陽的每一寸土地,可以流盡自己的最后一滴血,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洛陽市政府的某些官員們,為了掙錢,為了“創收”,卻可以使烈士們死后被掘墓拋骨,死無葬身之地!這種無恥的行徑,不僅在毛澤東時代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伍子胥為報家仇而掘了平王墓,歷來為史家所不齒。在日本,一座小小的“靖國神社”,被人家奉為圣廟,其中供奉的戰死者,被視為自己的民族之魂。這不僅反映了日本的傳統文化理念,也反映了日本統治者不俗的智商。
《色戒》和《集結號》電影的出現,以及洛陽毀陵事件的發生,都是一種顏色識別器,通過它,人們會識別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大是大非,識別出各種顏色。可以毫不含糊地說,洛陽毀陵事件處理得好,對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將是一次生動的、現實的革命傳統教育;處理得不好,就不僅僅是給歷史留下了一樁背叛革命,出賣先烈的罪行,而且會讓一切準備為黨和政府的利益而獻身的人,不得不去思量:自己會不會有一天也被出賣,從而在一切正直的人們心中留下永遠的傷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