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民公社為什么不能讓小崗村自給自足的原因”
[ 大于 ] 于2008-01-26 19:25:48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關于“人民公社為什么不能讓小崗村自給自足的原因”
應該說,“人民公社”是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道路的產物。這一點,從“人民公社”的建立過程可以看到——
1958年8月上旬,毛澤東赴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視察工作,多次與當地的負責同志談到“小社”并“大社”的問題。許多當地的負責同志在匯報工作情況時也都強調辦“大社”的優越性和迫切性。在河南,當地方領導匯報他們對“大社”的名稱沒有使用“共產主義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時,毛澤東說:“看來‘人民公社’是一個好名字,包括工農兵學商,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眾喜歡的名字”。他還對“人民公社”的特點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東視察工作時,當地負責人請示“大社”叫什么名稱時,毛澤東說:“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這些消息見報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萬歲!”在60年代之后成為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基層無產階級政權的典型口號。(人民網)
雖然有人說“人民公社”這不好那不好,但隨著三農問題的突出,對“人民公社”優越性的研究越來越多。那么,為什么“人民公社”沒有讓小崗村這樣的地方自給自足呢?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有搞得好不好的問題。凡“人民公社”搞得好的,就不會存在不能自給自足的問題。凡存在不能自給自足問題的地方,都是“人民公社”搞得不好的。小崗村之所以沒有解決自給自足的問題,就是沒有搞好“人民公社”。因此,要找小崗村不能自給自足的原因,就是要找出他們搞不好“人民公社”的原因。
小崗村搞不好“人民公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他們本身來說,概括來說一是懶散,二是自私,三是做假。
小崗村的“散”有記者的采訪材料可以說明:“我又跑了和小崗比鄰的3個村,附近的村民們似乎對小崗沒有好感。聽到最多的說法是,小崗之所以發展不上去,是因為小崗人不團結,缺乏凝聚力。他們說,小崗是由姓嚴的一個家族構成,“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幾年,政府對小崗的支持不可謂不多,但無論多么好的事情,到了小崗人那里,事情都變得復雜了,最后好事情也辦不成或辦不好。”
小崗村的“自私”也很典型。記者的采訪材料說到,鄰村的一位支部書記說,小崗受到國家那么多支持,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比我這個村好,我們村未要國家一分錢建起的小學也不比小崗村政府出資修建的小學差——我到他說的小學看了,事實也確實如此。這位書記還向我說起了他對小崗大包干的看法——一種大包干緣起的另類說法。他說,1978年,最初各個生產隊都是在搞“包產到組”,即把生產隊劃分為幾個組,雖然生產單位縮小了,但“組”仍然是集體,沒有違背社會主義公有制原則,容易得到政府的認可。小崗生產隊(當時小崗是個生產隊,后來為了弘揚小崗精神,政府把小崗擴編為村)因為家族因素作怪,內部不團結,分了幾次組也未分出個結果來,親兄弟都攏不一起,最后嚴俊昌出于無奈,就對大家說,既然你們誰和誰都干不到一起,那就分到戶吧。一個村子,父子不能合作,兄弟不肯相幫,這樣自私自利的地方在中國應該不是很多。
小崗村的“作假”不需要記者說,他們按的“大包干紅手印”就可以說明。“瞞上不瞞下”是不老實,在這樣的大事 上都敢這樣不老實,還有什么事情不敢作假。為了吃返銷糧,就可能有吃裝沒吃,為了要救濟,也可能虛報困難。造這些小假,至少沒有作(坐)牢剎(殺)頭的危吧。
不過,這些原因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為這些毛病在小農意識比較嚴重的農村都有。共產黨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組織教育農民,引導他們自己從小農意識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塑造出一代社會主義新農民。但是,小崗村沒有一個像大寨大隊黨支部那樣的領導班子,沒有陳永貴賈進才那樣的帶頭人。大寨公社大寨大隊的自然地理條件不比小崗村好,但大隊黨支部帶領農民戰天斗地,建造梯田水庫和灌溉渠道,不但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徹底改造了農民的思想,把農民從個體小農變成人民公社社員,從而解決了被馬克思看成是落后和反動的階級、被列寧認為是每日每時產生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土壤、也被毛澤東稱為是“嚴重的問題”的小農階級問題。
小崗村的共產黨員不但沒有起到這樣的好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消極的倒退的作用。這樣的黨支部,在當時就沒有真心實意地搞“人民公社”,當然不能讓小崗村自給自足。后來不搞“人民公社”了,還把他們樹為了典型,各方面的條件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他們的 “自給自足”又解決得怎么樣呢?一想到村長嚴宏昌的親弟弟嚴富昌說著說著,難過得幾乎要流出淚來:“真沒有想到,搞‘承包’,把別人‘包’富了,卻把自己‘包’窮了”的情景,明白就應該明白“人民公社為什么不能讓小崗村自給自足的原因”了,再問這樣的問題,不是傻子,就是托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