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從“反窩里斗派”看“人奶教育”
作者 蘇 杜
時間 2008-01-09
“洛陽毀墓”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北京的語文讓魯迅帶阿Q下課,上海的歷史令葛存壯率壯士退陣,指董存瑞獻身為他人捏造,誣劉胡蘭就義系鄉親所殺,塑秦檜站像,畫岳飛奸容,視影劇書,全身解數,若多故事,都是同一主題:對國人進行“人奶教育”。這并不是“左派借機煽動”,而是自己30年來闡釋的一貫主張和做下的系列實事。
“人奶教育”的成績也是“舉世公認”的,盡管自己可能還不十分滿意。聽聽“洛陽毀墓”的后續,官家的解釋,理家的解讀,我們也不必再繞舌了;單瞥一眼“網民”跟貼中的“什么烈士呀,窩里斗的炮灰!我還以為是抗日的英雄呢”,便可止觀作嘆: “人奶教育” ,真是育績卓著呀! “丑陋的中國人”,“一個人是英雄,兩個人是窩里斗的狗熊”,這些審視國人的理念,已經升華為判斷自董存瑞、劉胡蘭、江雪琴、方志敏、瞿秋白、李大釗、潭祠同、明末五人一直上溯到人猿相揖別之初所有為他人他事而掉腦袋的一切人的唯一標準了。 什么“秋風秋雨愁煞人”呀,愁什么愁?你秋家的事呀?快找個好主嫁了算了,充什么俠呀?什么“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呀,論學問也算是當今的研究生了,犯什么傻呀,跟哪位親王混能難為了你呀?要不是棄市,你的重孫玄孫,能比康家梁家的差呀? 怎么也得進個政協當個華商什么的了。
不錯, 此等“網民”們很寬容,還給“抗日的英雄”留著一塊墳地,但也只是墳地而已。狼牙山五壯士已經不符合時代精神了,歷史教材也要與時俱進,不能僵化。 首都淪陷,30萬人掉頭,這事準不準還很難說,老念叨這事也影響中日關系的大局,分散“聚精會神搞建設”的精神頭兒,再說,沒有這么多日資企業,那么多農民、下崗工,拖兒帶女的,誰來養活呀。“小左”們就是只知道說得痛快,口無遮攔,商業開發陵園,說起來不太好聽,但吃起來又甜又香,將幾百個爛墳堆變成大樓小區,讓你搬你不搬呀?賺了錢,轉移支付,低保戶一月又能長好幾十元,給你你不要呀?“記住歷史”可以,但要“忘掉仇恨”。我們要記住的是上海教授編寫的,權威部門審定的,沒有恨自然也沒有愛的“人類衣食住行文明史”。
這并不是筆者的自我妄斷,這是彼此都可以看到的“上情下達”。左派們一直對洛陽的共產黨官員開火,但洛陽開著推土機毀墓的,并不是他們,而是農民工。而這些愚民,說起來也不過是“聽工頭的”而已,而工頭呢,又不過是“聽老板的”而已,而老板呢,則不過是“按合同辦事”而已。鏟下是烈士還是“炮灰”,他們何嘗有動于衷過?早出晚歸,風里雨里,干活掙錢,如此而已。如果說他們文化層次低,愚昧無知,那我們再去試問一問雖已大學畢業但尚未找到飯碗的大學畢業生,或研究生,或博士生們,2007年其數約為100萬,他們是奔波于“人才市場”中向未來東家遞笑臉,還是埋頭于網壇里向右派或左派發怒呢?身價幾何,伙食怎樣,誰家留爺,如此而已。在網上罵一嘴“炮灰”的,如果不是博中常客,那實在是些“有心人”了。“國情”通融,一般高低, “人奶教育”功不可沒。
“人奶教育”之能功成名就,靠的不是幾個理論家教育家的奔走呼號,它之功成名就,靠的是“大膽鼓勵積極發展非公有經濟”的大環境,它是附在“新階層”驥上而騰飛的。大環境雖然還給公有經濟還留著那么一句臉面,但這仿佛是國學大師的“真話不全說”。以私興國,豈會以公育民?“人奶教育”不僅是不要階級斗爭,不要無產階級專政,不要社會主義,不要為人民服務,它除了“自己一個我”,什么都不要,包括爹娘祖宗。罵解放戰爭中的解放軍烈士為“炮灰”,抗日戰爭中的抗日烈士他們就不罵了嗎?照樣罵,罵你不該反抗,你反抗,那人家還不掃蕩呀。不解什么放,不抗什么日,中國早騰飛了!罵解放烈士,罵抗日烈士,罵共和烈士,罵明末五人,再往上就不罵了嗎?還罵,罵岳飛破壞民族團結,頌秦檜千年蒙冤受辱。中外歷史上凡不愿為奴的,凡有所抗爭的,都在他們的“窩里斗”之列。“網民”跟罵,不過是“草罵”,著文雜罵,編書通罵,逢“毛”惡罵,遇“共”狠罵,見“公”必罵,境內罵,不足,則境外罵; 自己罵,不足,則借嘴罵,那才稱得上“正罵” 。“人奶教育”不是“民辦教育”,“鄉土教育”,“支流教育”。“人奶教育”,羽豐翅硬,主一沉浮, “反窩里斗派”才得以破殼而出矣!
“人奶教育”,方興未艾。毀陵,罵“炮灰”,反“窩里斗”,這只能算是小學畢業水平。吃這樣“人奶”長大的“華又栓”,還得像他爺爺華小栓一樣去吃人血饅頭。吃這樣“人奶”長大的祥林嫂的遠房侄孫女,還得去尊儒而撞頭,信佛以贖身。與孔乙己同是魯鎮上本家的“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的后代們,吃了這樣的“人奶”,命運也不會有什么改變,盛世里,只不過仍是在趙家抄書,混在短衣幫里站喝,再做不到及時還酒賬的誠信時,還是免不了去趙家竊書,被打斷腿,用雙手撐著地走路,不知所終。魯鎮呢,還畢竟是魯鎮。在鼠年降臨,又一甲子開端的時候,還像大上一個甲子一樣,遠近響著畢畢剝剝的鞭炮,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在這繁響的擁抱中,每個國人都懶散而且舒適,所有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國人以無限的幸福,現出“人奶教育”的極致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