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共和國祖墳中的骸骨挖出來賣錢
[ 田嘉力 ] 于2008-01-07 06:28:56 上帖 [ 發短信 ] [ 表狀 ]
這是有感而發。今天在南方網看到一篇文章《從《集結號》到洛陽烈士墓——挖共和國的祖墳》。“挖共和國祖墳”幾個字強烈地震撼了我。文章說:“當前《集結號》和洛陽烈士墓事件,評論眾多,實際上二者本質是相同的,都是數典忘祖之舉。”也就是說,都是挖共和國祖墳之舉。洛陽烈士墓事件是當前的一個熱點,至于《集結號》,我沒有看過,不好亂下評語。文章的內容也不在此重復了,讀者可以從以下地址閱讀原文: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ex3.php?forumname=lingnanchaguan&job=view&topicid=288100
當今確實有人在挖共和國祖墳。他們當然不會為挖而挖,凡事都是有動機的。歸根結底為了錢。所以,說他們“把共和國祖墳中的骸骨挖出來賣錢”也不算太冤枉他們。
重慶也有座烈士陵園。這里有白公館和渣滓洞遺址。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牢記那段慘烈的歷史,在這里修建了《美蔣罪行展覽館》,后改建為《歌樂山烈士陵園》,又興建了《紅巖魂廣場》。如今,這里是全國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但是,人們前來瞻仰烈士,緬懷革命先輩,是要買門票的,而且價格不菲。曾有外地客人憤慨地說:“許云峰和江姐真有遠見,早早地就為本地留下生財之道,他們為革命犧牲了,他們的遺骸還在繼續為重慶的經濟建設做貢獻。”這讓重慶市民覺得臉上無光。曾有重慶市民呼吁說:如果重慶市財政實在養不起這座烈士陵園,我們愿意自發捐款。讓我們重慶人民出錢維護烈士陵園的生存吧。
然而無效。門票繼續收著,甚至,被提高到“紅色文化深度開發”的高度受到官方肯定,甚至把調子唱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央視《新聞聯播》曾這樣介紹他們的事跡:“山城重慶有著著名的紅巖和歌樂山兩個革命紀念館,過去由于長期依賴政府資金投入和傳統體制的制約,紀念館缺乏活力,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沒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重慶市以‘紅巖聯線’為載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為革命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和有效應用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據介紹,自從市場化運作以來,“每年門票效益在1000多萬以上,我們獲得的經濟效益反過來,又支撐我們的研究開發,擴大我們的研究領域,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這與外地客人說“許云峰和江姐他們犧牲了,他們骸骨還在繼續為重慶的經濟建設做貢獻”,不知孰是孰非?
還有,國有企業早賣、快賣、賤賣,自然不能算是賣祖墳中的骸骨,只能算是賣祖產。回顧歷史,新中國的國有企業無非這樣幾種來源:第一,原國民黨的兵工廠,理所當然被新中國收歸國有。第二,有帝國主義背景的買辦產業,也同樣被收歸國有。第三,民族資產階級創立的民族工業,通過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逐步改造成為國有企業。第四,新中國成立后自行投產建設的國有企業。這些,都是共和國幾十年積累的家當,是共和國的祖產。據說,快賣光了。至少,中小企業快賣光了。其中,第一種、第二種企業被賣,只能證明管理人員的無能。好在他們還沒有主張讓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回來接收,還只是主張讓“新社會階層”接手,算是尚存一點良知,尚存一點民族氣節。對第三種企業被賣,是不是證明當年的“公私合營”搞錯了,應該平反?不好妄說,姑存疑。對于第四種企業被賣,我認為是應該啟動“問責”程序的。可是至今為止不但沒有“問責”,反而被當成光榮體面的事情在受到表揚。甚至,這些人由于“剝離了不良資產”還成為功臣。真令人糊涂。
數典忘祖和挖祖墳,應該還是有區別的,是程度上的區別。性質上應該是一樣的。五十步和一百步,誰也別笑話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