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沒有
最近一段時間,自己嘗試做點商業咨詢,因此也接觸了不少國內商業界的人士。和他們也談到了
今天中國又提出了儒商的概念,說這是中國商業的行為特色。說實在,就目前中國,根本談不上儒商。儒家的一個中心,就是天下為公。中國傳統的特色,就是保護大多數,保護大眾,為了大眾的利益可以犧牲個人的一些利益。而今的中國,缺乏的正是這樣的心態和行為。從這點來說,韓國日本人,遠比中國人更有資格稱自己為儒商。至少,韓國日本人,對于本國人,他們的誠信體系是相當完備的。
當一個社會,極端自私成了圣經的時候,誠信的消失也就很自然了。這點,歐美國家的行為在資本主義初期以及殖民時代表現得最為典型,還有在國際政治上美國在中東石油問題上,也是如此。在今天的商業舞臺,中國人成了缺乏誠信的代表,特別表現在對自己本國人的身上。你連自己國家的人都要狠狠騙,那讓外人看了是個什么感受?中國政府自己再如何努力保持在國際上的誠信,也無法完全抹去中國社會中人們自私自利的行為。
如果說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誠信危急,可以解釋為是由于國內國際政治原因所導致,那在今天開放社會,中國社會的誠信危機依然嚴重比如華南虎事件,嫦娥照片事件,龍芯事件,那我們的借口又是什么?
當損人利己成為一個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那誠信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
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往低處說,誠信不僅是一種人格魅力,一種企業和政府形象,更是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往高處說,“誠信”如同一種宗教,一種信仰,不僅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國之本,這并非夸大其詞,而是中國真實的誠信報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