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要“開發商業墓地,”洛陽烈士陵園“革命烈士保護區第一區”的烈士陵墓正遭到破壞。民工把保護區內的125座烈士陵墓砸壞搬走,運去垃圾場。陵園的工作人員稱 感到慚愧和羞恥,但這是領導決定,無人敢反對。(12月26日《大河報》)
看到這條新聞,感到十分的憤慨。肆無忌憚地毀人墓地,就有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而如此對烈士墓地胡作非為,更是令人發指。
人總是會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長眠于洛陽烈士陵園的烈士們,是解放戰爭時期,在兩次解放洛陽的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洛陽城的每一寸土地,都 沾上了他們的鮮血,正是這些烈士們的英雄犧牲,換來了洛陽的解放。解放洛陽的戰斗,成為了解放戰爭中不朽的史詩,洛陽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頁。
而今天,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解放的城市——洛陽,卻容不下他們的遺骨。他們的安息之地,正被當作商業墓地開發,烈士的遺骨正被殘忍地填入垃圾坑,換取某些人手中花花的 鈔票,換取某些人頭頂耀眼的政績光環。這是多么地悲哀!
翻開人類的文明史,無論那一個民族,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一些人,為了民族,為了人間正義,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于是,無論歷史經歷怎樣的變化,不變的是人們對他們的 懷念與尊敬。于是,人們通過為他們塑像,樹碑,立卷,修墓,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嘉獎,供后來者永遠紀念。因為他們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種民族的精神。翻開中國革命的歷史,
正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強大,前赴后繼,換來了共和國的今天。而他們的精神,被一代代人傳承。于是,即使在和平年代,我們同樣涌現出了為搶救人民生命財產而獻身的烈 士,涌現出了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而獻身的烈士。
無數的烈士在我們的前頭英雄犧牲,他們的行為,他們的靈魂,鑄就了我們的民族精神。孟子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我 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今天,洛陽烈士陵園的管理者們利令智昏,在保護烈士陵園……保護民族精神,和商業利益面前,其行為是多么地卑鄙,
其靈魂是多么地畏瑣。
搗毀烈士墓地,就是在背叛那一段血與火的歷史,就是在摧毀我們的民族精神。作者:劉輝 來源:紅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