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思維方法下的“公共資源管理”優選方略
最近與幾個科學界的朋友談到了社會變革的有效性,感覺頗有收獲,所以想寫點東西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下。
由于平時我們在這塊的工作開展得較少,雖然累計用了好幾天的時間,最后也只得出了這樣幾個結論。
一,將科學管理納入變革核心事務日程。為什么呢?因為社會變革的成本、代價和效率,主要取決于變革者對科學活動及成果的管理。管理得好,有價值的科學活動和成果就會很活躍、很豐富,變革時期的社會成本、代價會減小,變革過程會縮短,建設時期的社會也會因此而繁榮。
二,將階級立場構建的辨證統一論,作為科學活動和成果管理的指導思想。怎么理解呢?大致就是——科學活動方面,不管是剝削階級、無產階級和無階級意識的人,我們都鼓勵其去搞科學,只要有興趣和基本素質,我們都盡可能地去為之創造條件搭建舞臺。科學成果方面呢,為防止剝削階級立場的人(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壞蛋)干更大的壞事,凡剝削階級科學研究人員的成果我們要壟斷其應用權,凡無產階級科學研究人員的成果我們無條件開放其應用權,凡無階級意識科學研究人員的成果我們要將之階級化地管理(即先明確其階級性,然后對剝削階級性質的部分實行壟斷,無產階級性質的部分實行開放)。
三,將科學活動和成果管理規范化。怎么個規范法呢?首先是將之從“管理對象”角度進行分類管理,如先從性質角度建立“認識類”(如真理和定律)和“應用類”(如方法、技術和工藝)兩套班子,接著再從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四個方面建立管理科目,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項目的細分。其次,便是從“管理關系”角度建立班子構架,說白了也就是“什么人來管理”及“什么人管理什么”。于此,由于目前階段只限于探索,我們只確立了這樣幾個大體的原則:科學活動偏人性化管理,即最大限度地尊重個體要求;科學成果偏政治化管理,即將“階級立場的強制性管理”作為一般原則,將“辨證統一的政策性管理”作為特殊原則。
上述認識和考慮的形成,主要基于我們事前形成的“階級立場構建的‘辨證統一’理論,是一切科學活動和成果的價值內涵”這一共識,其核心價值則如前面所說的防止壞蛋(剝削階級)“利用科學活動和科學成果干更大的壞事”。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公共資源管理科學的一項標桿性應用,上述“科學活動和成果的管理提議”,于人類其他領域的公共資源的管理事務也同樣適用。
故以,鑒于“公共資源管理”是所有變革的前提性事務,同時也是所有進步的積極性動因,因而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人類來講都可謂“尤其之重大”,我于此慎重呼吁社會各界熱切關注之,以及慎重而又積極地對待本文涉及的部分可取之思想和意見。
經濟及人文分析員
“英雄在線”(www.cnhelper.com)總主持:彭忠義
2007年12月20日
友情及責任聯絡:
13651084355(北京手機)
[email protected](email)
22761792(QQ)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