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掠奪”比“暴力搶劫”更瘋狂
20世紀著名的經濟學家奧爾森指出,社會經濟繁榮的最大關鍵就是建立一個市場擴展型的政府,而這種政府的基本職能就是向社會提供制度規則來保護個人產權,來保護合約有效履行,來保證個人的財富不被受到“掠奪”。
經濟學家錢穎一教授則認為,市場經濟有好的市場經濟,有壞的市場經濟。壞的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一種“掠奪經濟”。因為,在任何市場中都潛在地存在著兩種“掠奪”。第一種是“私人掠奪”。它可以是私人“掠奪”私人,也可以是私人“掠奪”國家。如偷盜搶劫,侵吞國有資產等。第二種“掠奪”是政府“政策掠奪”。
政府“政策掠奪”的方式,有政府組織的“政策掠奪”,如亂攤派、超過公共服務需要的“費與稅”、“通貨膨脹”等,有政府的一些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掠奪”,如貪污腐敗,有私人通過政府“權力的掠奪”,這種“掠奪”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實質上都與政府的權力有關。如壟斷、設租、通過游說把個人利益固化在制度與法律之上等。
“政策掠奪”完全是一種低效率的。因為,在一般人看來,任何“政策掠奪”都是不公平的,但這還不是問題的根本,“政策掠奪”最大的核心是影響整個社會的效率。在一個社會中,如果社會中“私人掠奪”和政府“政策掠奪”盛行,那么理性的經濟人一定會減少創造財富、提高效率的活動。相反,大多數人也會加入這種“掠奪”行列。如社會中人人都在“掠奪”,那么這個市場效率也就無從談起。
對政府“政策掠奪”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討論,“政策掠奪”對社會嚴重的負面影響,用“政策掠奪”理論來討論中國問題,可以發現,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人掠奪”都不鮮見。如對自然資源之“掠奪”,對民眾財富之“政策掠奪”、對民眾生存權“政策掠奪”。如果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這樣一種基礎之上,那么這個基礎牢固嗎?如果這個基礎不牢固,這種高速又能夠持續多久?特別是目前國內許多經濟問題的實質是什么?只要用“掠奪理論”都可明辨清楚。
可以說,目前中國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與困難都與“政策掠奪”式有關,無論是政府“政策掠奪”還是“個人掠奪”都是如此。首先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市場化程度已經十分高了,但要素市場發展則相當滯留,從而導致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嚴重扭曲。而正是這種人為的價格扭曲,使得社會民眾的大量財富,輕易地轉移到少數人手中。如中國的房地產商,為什么在短期內涌現出一大批所謂的富豪,如中國的百富排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房地產開發商。這些房地產商在短期內成為富豪,是憑正常的市場競爭、是憑他們個人的市場能力與市場智慧嗎?不是。他們靠的是,利用政府權力,對城市弱勢民眾及農民土地資源的“政策掠奪”。“政策掠奪”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觀念,在現實生存環境中存在,與世態萬物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不道德觀念,像寄生蟲一樣棲息在我們周圍,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異,不論各行各業都有這種“政策掠奪”的行為存在。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庭瑣事,無一例外。
被別國“掠奪”。國人凝聚力非常重要,國人要互相尊重、誠信自律,自已人看得起自己人。國強則可“掠奪”敵人,否則被別人“掠奪”或只能“掠奪”家人,也帶有“政策掠奪”性的意味,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也應該是這個道理吧,在食物鏈中,像動物吃動物的“掠奪”性更強,它們是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如有一環出現問題,也許會像7000萬年前生態環境發生了突變,恐龍頻臨絕境,世界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所以缺那一環都不成。
人類的“掠奪”又稱之為“占有欲”。“掠奪”可分為兩種,物質的“掠奪”與精神的“掠奪”。物質的“掠奪”又分“財產掠奪”和“物品掠奪”,這種“掠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人在靜態的環境中,還能分析一下局勢狀態,做出判斷。比如剛剛紀念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人侵略中國,殘害眾多中國百姓“掠奪”大量中國的文物,占中國土地為己有,他們可真是“有來無往非禮也”像這種歷史的悲劇,已經是數不勝數了。
現今社會,有許多商業成功人士身邊出現了不乏的“小人”,這些“小人”往往都帶有“掠奪”性,在沒達到目的之前,顯得唯唯諾諾必恭必敬,讓你沒有絲毫察覺。當目的達成時,他們就露出了原有的猙獰面目,是防不勝防,這是看見摸著的。
當地政府、為房地產開發商,為他們的房地產的交易中,一次性地“掠奪”去了消費者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勞動所得。是最厲害的“政策掠奪”相信也不過如此而已。
“政策掠奪”再也沒有什么方法比他掙錢更快。如果說“政策掠奪”是贏利的一種極端的話,那么乞討,恰恰是贏利的另外一種極端。
中國3000年的統治歷史,導致中國人具有官場人格,而官場人格特征就是,要么統治別人、要么被別人統治,所以要么“掠奪”,要么乞討。流行于銷售人員中的一句話是:白天做孫子,晚上做老爺,就明白無誤地描述了銷售人員,乞討于客戶的真實情景。在市場談判地位高于自己的對手面前,通過犧牲一些自己的尊嚴,獲得別人的同情,而獲得贏利,是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銷售人員,采用的贏利方式。
精神的“掠奪”是最可怕的,它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說它像空氣,可它不是空氣,說它是一種可見的物質,可它沒有具體的形狀,說它像靈魂,可它怎么可能是靈魂那,那它可能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帶有腐朽的,骯臟和正義有所抗爭的邪氣,給人感覺是說不出道不明“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的比喻,在這兒用應該是最恰當不過了,就像鴉片一樣,一但被傳染上這種“病毒”,它就會一點點的侵蝕著你,慢慢向你逼近,你不想接近它吧,它還偏要向你靠攏,當你要懸崖勒馬戒掉它時,最好不要看到或聽到,類似的詞字或圖片等,要做的只有克制和忍耐。若要被它再次感染,那你的“隱性”就必然加重加大,甚至連性命也會犧牲掉。
在生活中那些虐待兒童,虐待父母和有自虐的人群,屬于一種病態,像“噓毒者”一樣有意或無意的,殘害著身邊的人,包括親人。由于他們的成長環境造成生活壓力過大,不會正確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導致內心充滿了對社會眾多“不平等條約”的積壓,時不時的釋放一下,心靈扭曲的心態,天長日久,必然釀成嚴重的后果。
這就是精神的“掠奪”在沒有經歷過這種“災難”的人,很難感受的到它的存在,“掠奪”在世態環境中存在是必然性的,自然界需要的是平衡,而人類的“掠奪”則是偶然性的,它標志著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人際關系,心與心靈的撞擊。它仿佛似有型又似無形、無形又似有型、空無飄渺、無聲無息在我們周圍,圍繞生存。引用劉庸的一幅對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改革三十年的成效究竟如何,至今人們己有結論。但它所造成的嚴重社會“政策掠奪”后果,卻是有目共睹。其社會后果之一,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國有企業的資產,正在迅速流失到企業管理者手中,或一些私人老板手中,情況類似于,曾經在前社會主義國家發生過的“自發私有化”現象。在改革“政策掠奪”造成的利益分配中“誰得到了什么”這一政治學的基本問題。
然而個人對國有資產的“侵奪”并不是“誰得到了什么”這一問題的全部。“事轉企改制”,對轉制過渡期退休職工的利益,造成了制度性的侵蝕,因為改制包含著一系列針對“事轉企”干部、工人的嚴厲措施,如福利喪失、工資剝奪1/3-2/3等的事件發生。轉制退休職工在喪失國家的有效保護,又沒有自己組織的情況下,日益成為“市場鞭子”是管理者專制的受害者。盡管多數人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威脅或損害他們利益的事情,采取了逆來順受的態度,但也有一些人打破沉默。為制止或糾正這些,對他們利益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剝奪,他們開始用對抗的方式進行抗議。“事轉企”改制退休職工對“事轉企”改制的抗議,充分反映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正在出現的經濟沖突與利益博弈。
就其基本訴求,抗爭方式以及結局來看,這種抗議,同私有企業工人的抗議活動,和下崗工人的抗議活動,都有所不同。“事轉企”改制退休職工,針對改制進行的抗議活動的要求是什么?他們提出這些要求的依據是什么?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他們抗爭的方式?影響著他們抗議活動的結果,其主要因素又是什么?這些抗議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事轉企”改制退休職工,對經濟轉型的立場和態度。
“暴力搶劫”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暴力搶劫”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和公民的人身權利,屬復雜客體。“暴力搶劫”侵犯的對象是國家、集體、個人所有的各種財物和他人的人身。“暴力搶劫”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對公私財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護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對人身實施強制的方法,“暴力搶劫”立即搶走財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財物的行為。比較典型的“政策掠奪”表露為:
勞社部發(2000)2號文,津政發(2000)25號文就是比較典型的“搶劫政策”。明明知道72院所部分職工,已到退休年齡,不得不走退休這條路,用“政策掠奪”就“坐地搶劫”,這與暗室里殺出的“搶劫強盜”有何區別。
用“政策掠奪”制定出的“9、7、5、3、1”政策,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簡而言之,即當一名科研人員或干部職工,用一生的血汗、智力、體力、精力、為幾元至十幾元工資增幅,勤勤懇懇,點點滴滴,好不容易積累達到退休工資數額時,政府強行采用“政策掠奪”手段,將你的退休工資在短期內,剝奪走1/3至2/3的原有待遇,這就是勞社部發(2000)2號文,津政發(2000)25號文,比較典型的“搶劫政策”。而“9、7、5、3、1”政策正是“政策掠奪”的本質。這種“政策掠奪”在十七大后,非但尚未收斂,在某些地方政府,少數官員中,反而愈演愈烈,甚囂塵上,表演的更加瘋狂,他們不顧天津市72個科研院所轉制退休人員,上訪了7年半,但個別官員,仍然完全背棄十七大的公平正義路線,個人專橫跋扈,情感惡性膨脹,“政策掠奪”具有典型的強暴色彩。“政策掠奪”對低收入轉制退休職工是一種巨大的瘋狂,更是無情的“政策性掠奪”。“政策掠奪”正演變成為一種悄然的“政策剝削”工具,以犧牲百姓一生點滴積累的代價,換取局部更遠大的“政策利益”。“政策掠奪”明知違背民意,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卻還要強行推行,這和強暴完全是一個路數。“政策掠奪”難道用文件通知一聲、打聲招呼就不是強暴了嗎?“政策掠奪”難道拿出原四部委的“所謂文件”就不是強暴了嗎?
中國百姓被打著“所謂文件”旗號的壟斷行業搶劫強暴久了,早就越來越沒有意識了。見到攔路搶劫刁賊,就不自覺地掏錢包,見到強暴犯,就不自覺地順從,幸好還有正義者敢于站出來大聲說不。
“9、7、5、3、1”,“政策掠奪”,用政策一次性“掠奪”完轉制職工,在國家內的個人積蓄。國家積累的價值,都屬于勞動者創造,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積累包含了完全屬于個人積蓄,是從勞動者總體勞動創造的價值中,除去低份額的工資,與部分國家公共積累之后的剩余部分,雖未結算,但卻毫無疑問屬于個人的積蓄,它將在醫療、退休金、各種社會保障中,根據社會發展水平逐步返還,如果后半輩子沒用完,這些非結算型的個人積蓄,則還將造福其他的勞動者。
“政策掠奪”把這筆巨額個人積蓄,輕輕地、巧妙地、無恥地、抹殺并掠奪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對事轉企進行的改革,為了把事業科研院所推向市場,國家實行了“斷奶政策”。
“政策掠奪”即國家不再給事業科研院所撥款,事轉企業需要資金全部由銀行貸款。為了搞技改必須向銀行貸款,萬一技改不成功沒達到予期效益,企業就得背一身債,弄不好利息都付不起,把企業拖垮而“死”。不搞技改沒有技術進步就會在競爭中落敗,被淘汰而“死”,可見當時“事轉企”的困境,一個“錢”字。害了多少人。
“政策掠奪”對“憲法”而言,就是倒行逆施,將十七大的“公平正義新政旗幟”丟棄一邊,卻死死抱著,瘋狂搶劫的1999年至2000年的舊時代,即勞社部發(2000)2號文,與津政發(2000)25號文。
“政策掠奪”被官員反復糾纏,并力挺出臺“搶劫剝削政策”不放,這是不是倒退?這種倒退是否有出路?。
個別官員還不知羞恥地說,“這是一項惠民政策,比原來政策強多了”難道不“搶劫”了、不“強暴”了就是“惠民”嗎?難道不“搶劫”了、不“強暴”了,就要老百姓感恩戴德嗎?一批人的堅持較真,讓傲慢的權力,終于低下高昂的頭顱,這是72院所的勝利,是民意的勝利,是天津市市委,市政府,楊副市長的勝利,更是十七大后,胡溫新政的偉大勝利。
改革三十年,“政策掠奪”將毛澤東紿予人民的一切福利待遇,幾乎掠奪一空,令人可喜的是,自胡溫主政以來,正在有目共睹的推出一系列惠民新政,將被“政策掠奪”的一切,正在逐項退還給百姓,如天津市楊棟梁副市長2007年11月28日重申,“政府對過渡期這批人,工程技術人員和老職工評價很高,這批人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都很高,對國家做出了很高的貢獻”,“你們寫的信我都收到了,認真看了,2003年我就想著手解決,………沒能解決了,但我一直關注此事,現在己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時機成熟了,我們一定要緊鑼密豉,日夜兼程,把這個問題解決好”,“這次下決心了,按老人老辦法解決,過渡期也是老人,…….總體要公平合理”,“花了錢,就要把事情辦好”……….。
看到、聽到、楊棟梁副市長語重心長的講話,百姓盼望多年的“公平正義”終于開始回歸,這是天津百姓之福,是“公平正義”戰勝“政策掠奪”的搏奕,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回歸。
真正落實楊副市長的講話,尚還有一定阻力與難度。
在當今社會,用“暴力搶劫”和與用權力“政策掠奪”這兩大公害,誰最可惡、誰最可怕、誰最可恨、誰最可怒?用“暴力搶劫”者,幾乎都是平民百姓,但這種人大多數是:好吃懶做,怕苦怕累,游手好閑,嫖娼濫賭,吸毒貪心,失業饑寒,憤怒社會待民不公道等,而道德惡劣者,主要搶劫平民百姓,憤怒仇視社會者,大多搶劫富有官商,他們是社會治安最大的破壞者,百姓對他們十分害怕和憤怒,政府把他們視為最危險的壞人,可是,往往一些政府官員,卻與他們勾結在一起,充當保護傘,共同為害百姓。
用權力“政策掠奪”者,毫無疑問,他們都是手持國家與政府權力的官員,從小官,到大官,這類人似乎比“暴力搶劫”者要文明得多,可這類人,危害則遠遠比搶劫暴徒更厲害,它們不但危害百姓,而且還殃及政府和國家,小則亂國,大則亡國,所以,“暴力搶劫”只是受害者一人一家局部之苦,而用權力“政策搶劫”,則是億萬百姓遭殃和國家蒙難,政府誠信基石嚴重受損,此類事件,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上舉不勝舉。
如今說歷史毫無意義,說現實又忌諱太多,如果大家都不說,中央以為“民靜安康”其實大多數百姓,尤其是“轉制退休職工”,是在兩種危亡之中,尤如等待兩種死亡,當年毛澤東階級斗爭抓得嚴,他們不敢伸出貪欲骯臟的黑手,自毛澤東去世后,階級斗爭武器不用了,貪官們紛紛不顧羞恥的出來了,改革開放是精心策劃,還是財運好,利用市場機制改革,取消了公費醫療,取消了公費住房,取消了公費上學等,所有國民社會福利,計劃經濟國家財富積累,是勞動人民血汗,“高薪養廉”被他們拿走了“退休雙軌制”被他們拿走了,“貪污腐敗”被他們拿走了,這種“掠奪”比“暴力搶劫”更瘋狂。
用國企改革形式“掠奪”:國企改革是以官商勾結,用粗暴野蠻的手段把職工趕出工廠,“剝奪”他們勞動生存的權利,砸爛他們的飯碗,然后“掠奪”企業所有財產和資產,這種對人類生存資源的“搶奪”和對工人的“粗暴”,是比奴隸社會更野蠻的“暴力搶劫”。
用政策分配形式“掠奪”,政府官員的勞動是創造不了國家物質財富的,他們可以創造精神文明財富,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創造的精神文明財富究竟在那里?非但沒有創造,而且還毀壞了原有大量的精神文化財富,使得我國的精神文化財富,遭到了一場毀滅性的浩劫,可他們得到工作報酬,卻比勞動者要高出好幾倍。
我國的國企工人與公務員退休養老,他們用“退休養老雙軌制”的鬼計,“掠奪”了企業退休養老金,物價年年上漲,意味原有收入大幅降低,如房價瘋漲,豬肉價成倍上漲,糧油等生活食品,全面瘋狂漲價,這不比搶劫厲害嗎?歹徒“暴力搶劫”僅僅是個體遭災,可這種尤如遭“搶劫”的是,百姓中低收入全體,人們遭到歹徒“搶劫”也只不過一、兩次,可這種比“搶劫”還厲害的,卻是全年365天。
大量土地轉讓變賣,大量國企變賣,大量國家主權喪失,大量工農各種納稅緊勒,這不如同“搶劫”嗎?官員權力對百姓與國家財富的“掠奪”的變相“搶劫”,罄竹難書,可以看出,用“暴力搶劫”的匪徒與用“權力掠奪”與“搶劫”的官員,誰的罪惡最大?人們遭到“暴力搶劫”,受害者可以反抗,政府可以捉拿懲處兇手,可百姓遭到“權力搶劫”,他們沒有反抗的權力,如4000萬下崗失業及退休職工,難道他們在遭難中,沒有反抗掙扎嗎?他們害怕國家的武裝公安“保持社會治安”的恐嚇和威脅,害怕遭到以“破壞國家安定團結”的罪名懲處,國家“憲法”屈就政府“游行示威管理條例”之下,中國法律。
三十多年的實踐證明,中國目前法律,難保工農百姓權益。百姓受害忍辱負重,忍氣吞聲,國家安定了,可是團結了嗎?百姓不鬧了,可社會和諧了嗎?改革開放經濟飛漲了,可百姓生活,同官商與時俱進了嗎?以“權力掠奪”百姓利益和國家財產,必須嚴對落網被捉的貪官污吏,不要被他們幾滴淚水而憐憫,不要被他們幾句懺悔謊言而感動,對未被捉的貪官污吏,不要被他幾句漂亮的口號和甜言蜜語所迷惑,擦亮眼睛,辯別真假。魯迅早就告誡人們:落水狗一旦上了岸還是要咬人的,百姓希望政府,加大對貪污腐敗清查與打擊力度,加緊平衡調整國民共同勞動利益分配速度。
總之,無論是政府“政策掠奪”還是“個人掠奪”,無論是直接“政策掠奪”還是間接“政策掠奪”,目前中國許多地方“政策掠奪”是十分盛行,特別是間接掠奪更是無孔不入。政府最近出臺的嚴厲打擊貪污腐化的規定,已經看到國內“政策掠奪”行為的嚴重性。
但是,其根源在哪里?為什么國內各種“政策掠奪”會如此泛濫?并非是僅靠打擊就能夠一了百了的事情。可以說,近三十年來,中央反對貪污腐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為什么會越反越多?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對政府權力約束不夠,在于民眾沒有暢通地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在于貪污者沒有受到嚴厲打擊。
如果中國不能夠從“政策掠奪”中走出,今后社會矛盾與沖突會進一步激化,中國經濟要發展也是十分困難的。西方列強靠“政策掠奪”才走向富強。從秦到清,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停止對人民的“政策掠奪”與壓迫,但政府為什么到了清末窮得被西方列強當猴玩呢?
在“掠奪”通行的時代,所有的國家都在“掠奪”,國小的向鄰邦“掠奪”,國大的殖民“政策掠奪”,中國幅源遼闊,打打邊境民族,得不到什么好處,通過向本國人民“掠奪”足可以富甲天下,人類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是靠“掠奪”而強大的。人類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沒有過“政策掠奪”的歷史。中國政府從秦至清,一直“掠奪”中國人民,但為什么沒有走向強大?
建議政府,應靜下心來,認真負責的全面清理,屬“政策掠奪”性的各類文件,凈化社會、行政環境,讓十七大“公平正義旗幟”,“胡溫親民新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工同酬”,“按勞分配”,旗幟鮮明的,世代相傳,永遠飄揚在中國大地之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