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鶴問答二十
歷史難道就這樣順其自然嗎?
二00七年九月十七日
龜問:“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還存在嗎?”
鶴答:“據權威人士測算,到二00六年年底,在第二、三產業中,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的比重分別為48%與52%;全國二三產業的就業人員中,公私比重分別為32%與68%;國內生產總值,公私比重分別為37%與63%。可見,我國憲法中規定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不存在了。資本方面,私有已經過半;就業人員中,已有三分之二成為私營業主的雇傭勞動者,公有制企業中的勞動者已不足三分之一;對GDP的貢獻率,私有經濟也已遠遠超過了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已代替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至于廣大農村,據說象華西村、南街村、劉莊、周家莊、竇店、韓村河等這種仍然保留集體經濟的村,全國尚有6000多個,其他都分田到戶了,并且幾十年不讓動,當然就更是私有(小農)經濟為主體了”。
龜問:“這之前,公私比重的狀況怎樣?”
鶴答:“一九九五年,公私比重分別為73%與27%,全國GDP中公私比重分別為78%與22%。一九九五年至二00五年,有產階層從66萬戶增到430萬戶,增長4.7倍;私營資本從2262億元增到61331億元,增長26倍。而一九五六年,私營企業的雇工人數只有250萬人,資本額也只有24億元。據稱,改革國企、發展私企、私進公退的速度,到十一五結束時(2010年),民(私)營經濟的比重,將上升到70%。某些精英們說‘公有經濟保留10%、20%、最多30%就行了’。這個發展大勢早已形成,恐怕難以改變。”
龜問:“這樣的歷史現象怎麼解釋呢?”
鶴答:“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就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既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這就是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只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建國58年以來,我們國家經歷了從私有制到公有制、從純公有到以公有為主體、再到私有成分大大超過公有制。這個生產關系的變化,這個經濟基礎的改變,一方面是上層建筑領域內兩種思想斗爭的結果,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政治、法律及其相應的意識形態為他服務。公有制要求保留公有制的上層建筑,私有制則要求恢復或創立自己的政治法律制度。這樣兩種思想、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斗爭,恐怕永遠也無法止息。”
龜問:“當前的斗爭形勢怎樣?”
鶴答:“過去我聽說過歷以寧,后來注意到了郎顧之爭,看過皇甫平的兩篇言論。最近幾個月,主要在網上,又陸續認識了高尚全、張維迎、張五常、周其仁、賀衛方、李銳、謝韜、辛子陵等人。還對照了十五大、十六大黨章,重新閱讀了建黨八十周年的七一講話中關于共產主義理想追求的‘新闡釋’。流行在網上的小平遺囑,我也先后看過兩遍。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綜合分析,我深深感到,這些人之間的氣息是相通的。是他們攪動了一池清水,并時而推波逐讕。他們確實是‘崽賣爺田心不疼’。他們雖然只是代表少數人的利益,但他們始終處于強勢,處在攻擊的位置。而巍巍、李爾重、張全景、鄭天翔、李波、鄧力群、喻權域、李成瑞、馬賓、岳求珍、姚丙錢、徐非光等老同志及左大培、張勤德等則憤然而起。他們是共產主義的真正信徒,他們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忠誠捍衛者,他們才是人民群眾最可靠的代言人。可惜權被人家掌著,盡管你喊破了嗓子,人家照樣我行我素。既定方針早已形成,未來十七大高舉的旗幟和指導思想中,把毛澤東思想排除在外,在確定十七大召開日期時就已成定局(最多留下塊牌子)。陣地恐怕仍會一塊一塊地被蠶食”。
龜問:“歷史難道就這樣順其自然嗎?”
鶴答:“歷史總有他自己的發展規律,誰著急也沒有用。二00五年,我國職工人數為10850萬人,其中國家機關1073萬人,企事業單位9777萬人。軍隊武警353萬人,雇工4700萬人,享受低保的2053萬人。鄉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7%,為7.45億人。國家機關、軍隊、企事業單位的上中層、農村人口的幾%或10幾%,這些都是黨和國家的手足、門面,什麼時候也得優待他們。其余的絕大多數,則構成人民群眾的主體。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這個主體受到了太多的虧待。對他們竟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只要他們能忍受,就最大限度地‘拉開差距’。一直形成現在的上學、看病、住房、就業難,食品漲價與水源污染、背井離鄉與工資拖欠、丟失土地與野蠻拆遷、黑磚窯事件與大小礦難接連不斷......。任何忍受都是有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就肯定要鬧事、要反抗、甚至爆發革命。任何統治者都深知這個主體的厲害,都想抓住他,誰也不希望這個主體對著自己發怒。十七大只能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講究點公平,縮小點差距,緩和下矛盾。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全國都轉向華西村、南街村那個方向),我看還要走很長的路。”
龜問:“對十七大,你好象很消沉?”
鶴答:“這是我的一面,我不愿隱瞞這一面。我還有另一面,對十七大的召開,我還是充滿興奮的。如老伴即將漲工資一百多,我也將再漲七八百,到時我倆可拿到近四千元,每月用去一千,還剩近三千可以養老。這不是十七大帶來的好處嗎?再如臺海局勢,九月六日胡布會談,隨后美高官柯慶生,都對臺獨提出了更加明確、更加嚴厲的警告。阿扁對布什也公開表達了不滿,并出現‘阿扁暗修飛機跑道,到時準備逃跑’的報導。戰勝臺獨,無論是和平式或戰爭式,都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更需要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假設十七大、奧運會過后,萬一不得不用戰爭手段,一舉打敗臺獨,國內消極、低沉的情緒肯定會一掃而光。再如,‘毛澤東熱’仍然如火如荼。近日某網站首頁的95篇文章中,有63篇是關于毛逝世31周年的紀念文章;將12月26日定為毛澤東日的倡議與簽名活動,自二00三年四月開始至今,現仍在繼續;投票評建國后57年來對國家貢獻最大的領導人的活動雖然已被截止,但仍能看清毛鄧江胡的得票結果。在十七大的氛圍下,這雖然只是股暗流,但遲早會變成明流、主流。十七大民生問題的解決,就是‘毛澤東熱’的結果。理論再創新,也難以突破毛澤東早就畫出的這個圈。當了三十年的甩手掌柜,最終還得挑起為人民服務的重擔。共產主義幽靈附體的杞人,沒有必要憂天”。
龜問:“你這眼界可真夠開闊的呀?”
鶴答:“還不是你馱著我上到了天,這就叫登高望遠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