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印發展潛力的觀察》
《參考消息》近期刊載美刊文章,認為中國基礎設施先進,印度軟件先進。而在長期增長潛力上,印度具有制度優勢;中國硬件優,而印度軟件優。并且認為在2015年,印度將趕超中國,成為亞洲經濟的排頭兵。而一旦奪得領先地位,印度將在未來的許多年里保住這種優勢。
這種觀念頗能吸引人,然而分析的思路過于平淺。比如基礎設施先進不正是軟體制優勢的反映么?印度的體制優勢表現在哪里呢?表現在長期增長潛力上和后勁上么?也就是說,中國爆發力好而印度耐力好,這就象龜兔賽跑。但這一結論缺乏證據。規章制度和金融體系等軟件,雖是支撐力量,但這一切在中國卻處于急劇的變革過程中,因此只是一種分析的中間環節而不是穩定的根據。
比較中印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命運,必須從更根本更宏觀的基礎方面去考察。一個人的命運取決于人的個性與精神,國家的命運則取決于國家的素質或民族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具體層面,在當代表現為智力智慧因素。對這一核心因素的考察,可以見出中印兩國的歷史地位和發展潛力。
這一因素,視諸往即可。單就哲學思想而論,中國古代一部《孫子兵法》就可以使印度智慧陷于尷尬境地。我們不必比較光輝燦爛的文明總體。中國在科技上有古代四大發明,而印度沒有;印度雖然也有自己的科技發明,但在歷史宏觀系統中其智力顯現不能與中國相比。而這也正是構成歷史上東方兩大文明古國的歷史地位差異的根據。這一歷史地位和歷史的表證,不能為未來的歷史所改變,相反未來的歷史將不斷地重新證明文明的潛力和國民素質的恒定性。
這樣,即便在制度文明上,模仿西方文明的印度也失去了歷史的優勢。就長期增長潛力而言,中國制度文明的改革發展,必將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開辟無限可能的前景。而印度的制度文明,則已經無法創新,因為整個西方的制度文明都已經失去了創新的動力和動機。
這就是中印發展潛力的實質比較,比之一些具體制度的優勢更具有歷史的底蘊。在未來知識經濟或智慧經濟的較量中,中國文明固有的力量將自由地舒展開來,而印度自然也一樣。但是舒展的結果,必然存在差別。這種差別,就是中印文明的差別,也是中印歷史地位的差別。甚至有時候,在文化革命的階段,這種差別還會表現得特別巨大。中國的發展兆示著人類文明的未來,這種未來極其宏偉壯麗。
——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