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與他的企業之間顯然不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因為企業是資本家自己的企業。在公有企業里,企業是公有的,所以公有企業與其職工的關系也不應該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
由于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所以在資本家的企業里,職工是拿工資的。工資是職工的,而企業則是資本家的。
在公有企業內,由于職工不是被雇傭的,所以公有企業的職工應該是不拿工資的。然而事實上,公有企業的職工卻是拿工資的,所以事實上中國公有企業的職工事實上又是被雇傭的。
這種問題的存在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混亂,這個混亂使公有企業與其職工發生了分離:工資是職工的,而公有企業卻不是職工的。結果公有企業成了無主的企業。而這又導致了公有企業的管理混亂和一些人借亂對公有企業的大肆侵吞。
目前的中國,通過改革,公有企業的職工被雇傭傾向更加鮮明。中國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別也更加模糊了。以至于人們甚至不知道公有的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區別在哪里里了。
如果說在公有企業工作的職工應該是不拿工資的,那么職工怎么生活呢?
這個問題在這里只是簡單說一下。這就如同你的家庭,你在家里打開冰箱拿東西吃,你要付錢嗎?顯然是不需要的。真正的公有企業就如同一個最好的家庭,職工在其內部不用花錢就可以有吃有喝。
我知道許多人對這樣的公有的社會會有疑問,他們會提出什么資源不夠了,什么有人好吃懶做了等等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你們還是先研究研究日本的山岸主義吧。山岸社的實踐雖然與我說的公有的社會不完全一樣,但卻有許多的類似的地方,比如說吃飯不要錢什么的。山岸社都可以,為什么我說的就不可以呢?
如果你真的好好反思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無論是改革之前的中國社會,還是改革之中的中國社會與真正的公有社會的區別是很大的。中國應該向何處去呢?是向我說的社會去,還是向資本主義社會去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