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少經濟學人奉為金科玉律的“經濟人假說”,其實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
《四十二章經》有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于愛,何憂何怖!”此說不無道理。只不過,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真個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能有幾人哉?更何況,倘若人人都無愛無欲,個個都無所事事,那將是多么恐怖的世界啊。
無論是個人理想還是團隊信仰,其實都只不過是不同層面的私欲:一個人愛自己、愛家庭、愛集體、愛國家,乃至于愛我們的地球村,其實統統都只不過是個“小我”和“大我”的關系?!按笪摇睂榷允枪?;對外而言,則是地地道道的私欲。
由此可見,私欲的的確確是人的本性,根本就不是什么“假說”。問題在于,私欲必須嚴格地區分“正當私欲”和“非分私欲”。所謂正當私欲,就是指人們充分享有并能有效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欲望;所謂非分私欲,則是指那些一心想掠奪他人財富的欲望。因此可以說,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正當私欲和非分私欲博弈的歷史。
如果說“經濟人假說”是個模糊概念,那么,與其對應的“政治人假說”就是一個錯誤的概念。人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利他”受制于所有權!因此,利他必須嚴格區分“主動利他”和“被動利他”。
一個人利用自己的能力,利用自己的財富,甚至利用自己的生命所實施的利他行為,就是主動利他。主動利他是權利利他,是對外利他。只要不損害第三者的利益,主動利他可以不受任何法律規章的制約。
無論是經濟人還是政治人,只要他們掌握的不僅僅是其個人的權利,他們就必須對全體所有者負責。所以,他們的利他是責任利他,是對內利他,因此也就是被動利他。任何所有權臨時受讓者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權擅自動用集體的利益對外利他。
不難看出:主動利他是擴大了的私欲;而被動利他則是轉移了的私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