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政府公屋的管理的建議
為了讓社會低收入群體,能夠住有所居,西方國家都有一大批由政府所有的房源,叫做政府公屋,以低租金向低收入群體出租。中國政府也認識到此項社會服務的必要性,并開始著手在中國的城鎮建設和組織房源,以廉租屋的名稱,提供給社會低收入群體。為了讓中國政府這一惠民政策更好的起到其作用,我提出以下建議,供中國政府參考。
以人口分房,以收入定租金
以入住的人口多少而定多大的房子,比如兩口之家和三口之家所得到的房子是不一樣的;一對夫妻帶一個孩子的三口之家,和祖孫三代的三口之家所得的房也應該是不一樣的。這就叫以人口分房,大家很好理解,不會有多大的異議。下面我要講什么是以收入定租金,以及為什么要以收入定租金。
以收入定租金,就是說,以入住者的收入水平定租金,而不是以房子定租金。比如,同是一樣的單元房子,一個入住家庭的月收入只有600元,而另一個入住家庭的月收入2,000元,那么,盡管房子一樣,他們所付的租金應該是不一樣的。
因為這是政府公屋,它是政府用來保障社會低收入群體住有所居的。若是房子租金不隨入住者的收入而變化,那么,這種房子本來所具有的扶助弱勢群體的性質,就會慢慢失去。比如,某入住政府公屋的家庭,開始入住時,全家月收入600元;過了若干年,家庭某成員找到好工作,月收入3,000元,這時,若房租若還維持原先的水平,這個家庭就不會愿意搬走,這樣就會擠占了有限的政府公屋資源,使真正的低收入群體不能入住。這是不合理的。所以,政府公屋的租金,不應該是劃一的,而要隨著入住者的收入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 月收入(總) 租金 (元) 租金占收入的百分比
500元 50 10%
1,000 元 150 15%
1,500 元 300 20%
2,000 元 500 25%
2,500 元 750 30%
3,000 元 1,050 35%
3,500 元 1,400 40%
4,000 元 1,800 45%
4,500 元 2,225 50%
5,000 元 2,750 55%
------- ------- ---
就是說,對于同一間公屋,當入住者的收入水平不一樣時,租金應該是不一樣的(如上)。原來的低收入家庭,入住后,若經濟情況改善,則租金就會變化。這樣可以促使經濟情況改善的家庭,愿意搬出公屋到出租市場上找合適的房子去。否則,一旦入住,則永遠居住。不管收入如何,誰不愿意住租金很低的房子呢?
關于房源,順便說一下,中國各地都有過許多新蓋的住宅樓,因為審批手續不全,被政府鐵腕拆除。我想,對這類被強行拆除的樓房,充公做政府公屋,豈不更好?既減少了社會財富的浪費,又減少了建筑垃圾對環境的破壞。同樣還有被焚燒的冒牌軍車等等,沒收充公比燒了要好。
(二)對勞資糾紛的法律援助法規的建議
中國現在欠薪或工傷等等引起的勞資糾紛很多。走投無路的勞動者往往被逼無奈鋌而走險,釀成許多悲劇。為了讓勞資糾紛在法律的框架中得到解決,國家開始向勞資糾紛中的勞動者一方提供法律援助。這對和平公正解決勞資糾紛,甚至對中國社會法制建設都有很大的意義。
但是,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是由一個專門為勞工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寫的。該律師在文章中抱怨,他幫助勞工在法律上勝訴后,勞工方往往就跑掉了。他無法得到工作報酬。他說,這樣下去,就沒有律師愿意為勞工方提供法律援助了。
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是中國有關法律不健全所造成的。提供給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既是援助,就應該是免費的。因為,這些弱勢群體之所以需要法律援助,就是因為他們付不起法律費用。 所以,在西方國家,法律援助都是免費的。但是,律師也要吃飯生活啊。這個問題在其他許多國家是這樣解決的。
比如,對于勞資糾紛,不管是欠薪,還是工傷,還是不公平解雇,為勞工方打官司的律師,勝訴后,都不從勞工方取一分一文的報酬,而是向敗訴的資方,開出一張法律費用的帳單,按法律,資方應該付此費用,因為是資方的原因,才造成此法律糾紛的。資方可以不同意勞方律師法律費用的數目,那就要通過另一場官司來決定,但是,這筆費用,資方一定得付的。
建議中國也該如此的法規。為勞工方面打官司的律師,其費用,來自敗訴的資方。這樣,不但保證了勞工利益,使勞工們更愿意以法律為武器解決問題,也保障了勞方律師的利益。在實際中,有些案子,勞工勝訴后,僅得不到1,000元,律師從勞方取報酬,能得多少呢?這樣更造成沒人愿意為勞工方面達官司,使勞工無處伸冤,使中國法制建設無法落實。若是從敗訴的資方取費用,那么,律師的費用可以大于勞工勝訴的所得。比如,某老板欠勞工200元工資,律師可能花了一年功夫才勝訴,那么,老板賠給律師的費用就可能遠遠大于付給勞工的欠薪。老板因為有這樣的風險,就不敢欠薪,從而減少糾紛。
所以,不管從那方面來看,在勞資糾紛的官司中,勞方的律師費用,在勞方勝訴后,應該由敗訴的資方出。這也是國際慣例。中國應該借鑒。
順便說一下,在勞資糾紛的官司中,若勞方敗訴,則互不賠償。資方不付勞方律師的費用;勞方或勞方律師也不付資方的法律費用。這也是國際慣例。這可以減少勞方律師的經濟風險。
健全的法律一定是可行的法律。中國立法者一定要考慮法律的可行性。否則,法律就是空文一張,沒有實際意義。
(三)關于助學貸款后的還款問題
最近,看到人民網強國論壇上一個帖子,題為《一位貧困大學生的心里話:助學貸款!我恨你,恨你一萬年》。內容大致是說,一位是接受過國家助學貸款的貧困大學生,畢業后被學校扣押了畢業證書。要他還清貸款后才給他畢業證書。由于沒有畢業證書,因此該生找工作到處碰壁。這樣的大學生,本來就處于貧困狀態。他靠借貸完成了學業。現在就不了業,弄得苦不堪言。不要說還不了貸款,連生計都成了問題。雖經百般協商,學校就是不能通融,因此畢業一年多,工作既找不到,銀行又發來催還貸款的通知書。在這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由當初對助學貸款的無比感激,變成對它的仇恨,而且要恨它一萬年。
一位貧困大學生,依靠國家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按理他要發自內心地感謝國家的助學貸款政策。然而,隨著他畢業以后的就業過程,他卻由感激轉化為憤懣。居然發出了“助學貸款!我狠你一萬年!”的沮咒!這恐怕不是個別現象。因為,我國每年都有一百多萬貧困生入學。如果這些貧困大學生今后都會面臨如此困境,那就會引發很大的社會問題,
然而,學校方面說,如果學校不扣貸款學生的畢業證書,就很難把貸款收回,搞得銀行和學校很被動。有些大學生靠著助學貸款完成學業以后,一走了之,拒不還貸。逼著銀行和學校出此下策。就是扣押證書,也不能保證貸款可以完全收回。然而,扣押了學生的畢業證書,學生無法找到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怎能貸款?如此惡性循環,出路在哪里呢?
我曾多方建議過:在中國每個人,包括在中國做生意或上班的外國人,都需要申請一個由財政部統一發的稅號。發工資,找工作,建立銀行存款戶頭,貸款等等,都需要此稅號存案。如有人遺忘自己的稅號,可從有關部門的電腦中查出找回,所以該稅號可以終生不變。這是個優點。而身份證號,則是可變的,比如丟失之后,重新補發的,號碼就會改變。
有了此稅號系統,無論是國家的財政系統,還是銀行系統,還是稅務系統,只要輸入某人的稅號,就可以看到此稅號的持有人的收入狀況,在哪里工作,是否欠貸等等。因為,所有雇主雇工時,必須填寫一份由國家稅務局統一印刷的表格,其中除了填寫雇員的名字,出生日期等信息外,必須添上稅號。因此發工資也通過該稅號系統管理,所以,當有過助學貸款的畢業生找到工作后,當其工資收入高于某個水平時,系統可以自動扣除一些欠款,直到還完為止。 所以,不必扣押貸款學生的畢業證書。這不是辦法。不但給學生找工作等等制造了障隘,而且也沒法收回不打算要畢業證的畢業生的欠款(不管這些不打算要的學生后來收入有多高)。有了此稅號管理系統,所有人的收入情況,國家稅務和財政部門就很清楚了。國家財政部門,可以對借過助學貸款的就業者,根據其收入水平,扣除一定的還款額。其實,此類稅號管理系統,還可以防止偷稅漏稅,洗錢等等。這類系統,在今天網絡時代很方便。希望國家認真考慮之。中國有關方面如需要,我可以抽時間為此系統作更詳細方案設計。
另外,國家不必指望學生畢業后一下子就把貸款還完。 對助學貸款的歸還,應該設立不同的利息。比如,在5年內歸還的,可以是無息;以后,每增加一年的還款期,利息可以增加1%。就是說,若15年才開始還,利息為10%。這樣可以促使人們在有還貸能力時,及早還清。不過,若畢業生要出國留學,則需要全部還完貸款才可出國去。
(四) 在中國建立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議
袁大成
自從中國改革派知識分子建議實行醫療產業化以來,中國人因無錢看病而死去的事件在中國一再發生。其中,有貧困家庭的幼小的兒童,有無錢去醫院在家自己用菜刀劃開肚皮的產婦,有因突發事故身上沒帶錢而被醫院拒絕的路人,等等,等等,層出不窮。至于中國老百姓因生大病傾家蕩產致貧的事情,更是司空見慣。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評議,在醫療資源分配公平和保障問題上,中國在全世界193個國家中排名188位!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中國的知識分子看來,國家在醫療等等問題上的支出,都是浪費了錢;因此他們主張中國醫院應該變成為盈利的產業單位。在他們看來,不但醫療,包括教育,養老,等等,都應該變成盈利的產業系統;國家的負擔越小越好。中國的知識分子還以看笑話的態度嘲笑西方國家背上了包括公費醫療在內的福利政策體系的“負擔”。
這充分暴露了中國所謂的“知識分子”們理論思維能力的低下和無知。實際上,就像世界上的所有國家要同時在國際貿易中實現“出超”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一樣,一個國家也不可能使自己內部的所有單元都成為盈利的單元。換句話説,就像在國際貿易中,必然有貿易“出超”的,同時也有貿易“入超’’的國家(其代數和必然是零)一樣,一個國家內部也比得有以營利為目的的產業系統,也要有消化盈利的非產業系統。否則,社會經濟就會失衡,就會停止運轉,就會崩潰!從貨幣的流動角度看,溝通國家內部盈利的產業系統和消化盈利的非產業系統的橋梁,就是國家稅收和國家支出。實際上,正是被中國的知識分子們所嘲笑為“負擔”的西方國家福利政策,才使得西方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三十年代以前因社會經濟的失衡所帶來的周期性發作的經濟危機,從而才有了西方國家戰后的經濟繁榮。因為我在其它地方對這些問題有更系統的闡述,所以在此就不多講了。
上一段主要是想說明,國家在醫療,養老等等社會福利項目上的開支,不能被看作為所謂的“負擔”,而是社會經濟平衡運轉的必要條件。而那種把社會所有單元都變成盈利的產業部門則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在實踐中必然使得社會經濟失衡,凋敝。
有了以上認識的基礎,我們再來討論如何作的問題。這實際上可有許多具體的可行性方案。我在此只能討論一下可供某些具體方案參考的綱要性問題。
一、小病保醫不包藥;大病全包
中國現在許多地方,給每個職工每月可報銷幾十元的醫藥費的指標,少了不再給,用不完作廢;互相之間,“誰不沾誰”。結果大病來了,那每個人每月幾十元錢的“配額”卻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人們還是處于醫療無保障狀態。
盡管有人認為以上這種“誰也不沾誰”的“小鍋飯”方式很“公平”,卻是不了解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真諦。
實際上,對于平常治療頭疼腦熱之類的小病小疼的藥,一般情況下,個人能負擔的起,由個人承擔藥費,是大家能接受的。而國家之所以需要建立社會范圍的醫療保障制度,卻是因為對于社會絕大多數人來說,萬一發生大病,個人的財政能力是無法承受的起的。因此需要國家出面把醫療資金集中起來,對患了大病的人實行全公費醫療。一般來講,大病不可能同時發生到所有人的身上,所以不必擔憂國家財政負擔的問題。另外,任何人都有得大病的風險,沒得大病的人也不會計較這種“大鍋飯”方案對自己“不公平”。
小病個人自費付藥費,可以把目前用于小病的公費節省下來,集沙成丘, 用于個人財政負擔不了的大病.所以應該是小病個人自費,大病國家公費全包.因為得大病的人相對小病要少的多,所以,總負擔并沒有增加多少,卻使社會成員不再擔心一但得大病,就家破人亡.
所以,中國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至少應該是:小病免費看病,自費買藥,;大病費用國家全包.
現在需要定義: 何謂大病?何謂小病? 一般來講,那些需要住院治療的,不治療可能有生命危險的都算大病;那些只需要門診看過后,開些藥就可以回家的,可算小病。順便説一下,孕婦盡管沒病,其檢查和住院費用都應該算到全公費醫療的保障范圍。
小病要保醫部不包藥,就是說即使是小病,買藥錢由患者自己出,但是看病還是由公費負擔的。為什么?因為許多大病,急病,一開始表現是小病;為了不使人們為省錢而耽誤診斷,看病求診費最好由國家醫療保障體系負擔為宜。不包藥一是因為為小病所看的藥大多數個人都能負擔的起,二是避免藥物浪費。
和本段一開始那種每人每月報銷幾十元的藥費,大病來了卻要病人自己承擔的“保障”相比,在這種體系下,大家雖然平時小病的藥費自己出,但是萬一得了大病,卻無財政上的憂慮。國家也剛好把平時眾多的小醫藥費開支節省下來,用以支付個人承擔不起的治療大病的費用。這也是筆者所在的澳大利亞國家醫療保障的政策之一。
二、公費醫療費用的來源
國家公費醫療費用的來源當然是來自國家稅收。我建議,每個在中國有收入的居民,應該把其收入的10%或15%繳納給到公費醫療基金中去(具體的百分比可以再研究)。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第一,雖然只是有收入者交納這筆費用,但是,公費醫療的范圍卻不應該以此為限,就是說,那些無收入者,也應該包括在公費醫療的范圍之內。
第二,公費醫療體制,應該以全國為單位來統一安排規劃,這樣就避免了以地方各自為政所造成的各地財政貧富不均問題。
第三,該費用為強制性的。即使有些富人參加了私人醫療保險,不打算享受公費醫療服務,也得繳納此金。
公費醫療基金的收取,當然由國家稅務部門收取,由國家財政部門劃歸國家公費醫療基金管理委員會管理支配。
三、體制
國家公費醫療基金管理委員會:
成立一個垂直領導的國家公費醫療管理委員會,管理公費醫療基金的使用。
醫院:公立醫院的所有工資和公費醫療有關開支,由國家公費醫療基金報銷和劃撥。當然,公立醫院不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產業單位,所以上報的費用不能含有利潤成分。公立醫院的基礎建設和設備更新,由國家財政另行統籌,不在公費醫療基金的開支范圍之內。
個人:國家公費醫療管理委員會發給每個在中國的居民一張醫療卡;個人到公立醫院就醫看病時,刷卡,簽字(兒童的名字可隨著父母的醫療卡中)。國家公費醫療管理委員會根據這些資料報銷各醫院的免費服務開支。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實行公費醫療制度,保持醫院和醫藥部門是國有制,很重要. 如果醫院是都是私立的,那么,醫院造假或亂開藥而騙取國家的醫療基金費就會發生,如果讓醫院成為可以利潤留成的產業部門,也會使醫院部門騙取國家的醫療費,所以.醫院只能是非贏利的社會公益部門.所有醫務人員拿固定工資.
制藥企業,也應該是國有企業,這樣,國家就不必頭疼如何制止藥價虛高的問題,因為在國有制的體制中, 高藥價所帶來的制藥利潤應該上繳國庫, 再撥到公費醫療基金中去. 這就象錢在一個人不同的口袋間轉一樣.不會造成國家醫療開支失衡.
以上只是為中國建立全民公費醫療保障體系的提供了一些初步的建議。當然建立這樣的體系還需要更充分地論證,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但是,無論如何,建立這樣的體系都不是可望不可即的難事情,而是非常可行的。希望中國政府能及早考慮之。
另外,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全民公費醫療體系對中國建立和諧社會,發展民族凝聚力等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列舉出十個以上的好處來。
(5)中國應及早應對艾滋病的傳播危機
中國的房價格,從70年代的幾千元一套,上漲到如今幾十萬元一套,上漲百倍。如此速度,令人驚嘆。但是,比起艾滋病在中國的傳播速度,中國房價的速度就算不了什么了。中國艾滋病例,在85年僅有一例,到如今有數百萬。上升了幾百萬倍!如今還以每年40%的增長速度增加。根據有關方面預測,兩年后,中國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數字,要超過一千萬人!若繼續以40%速度傳播,到2020年,中國就會有3億人感染艾滋病毒。2025年,感染人數會達到15億人以上!這是真正的亡國滅種的危機!可惜,中國對此卻缺少應有的憂患意識,缺少廣泛的社會討論和可行有效的應對方案。其實,以目前艾滋病在中國的傳播速度,到不久的將來,即2020年,感染人數到3億人時,中國的醫療體系就會崩潰,中國社會已經無足夠的勞動力和足夠財政收入繼續運行。希望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能夠及早的行動起來,不要等到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明白其嚴重性。那就晚了!
中國因為貧富差別巨大,造成中國娼業泛濫。中國的富人還把請客嫖娼當作社交手段,足見中國性開放的程度已經到何種程度!中國上億背井離鄉的進城務工人員,也是潛在的受害者群體。據有關方面統計,在今天的中國,性交轉播已經成為艾滋病毒的主要轉播方式。艾滋病已經進入中國普通人群。
本來,早在80年代的中期,中國就應該實行嚴厲的檢疫政策,防止艾滋病進入中國。可是由于中國的麻痹大意,使艾滋病在中國泛濫起來。中國現在萬萬不可再掉以輕心,要及早的行動起來,防止艾滋病在中國的進一步擴散。
要有效的防止艾滋病毒在中國的擴散,需要由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可以設計出來的方法很多。究竟采納哪幾種方法,需要看社會的決心。不管怎樣,大張旗鼓的對全社會進行防艾滋病傳播的教育是立刻就能進行的。另外,建議中國每年對全社會進行2-3次全民普查。現在已經有廉價簡便的試紙方法可以用于此類普查工作。要把防止艾滋病毒的擴散工作,當作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而落實下去,并落實到每個公司,機關和娛樂場所。
(6)社會建設是政府施政的主要內容
很長時間來,提起建設,中國人就想起修公路,建廠房等等土木建設工程。不錯,這是建設;但是這只是建設的一個內容,即物質建設。除了這些土木建設工程外,建設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內容,即社會建設。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很重視物質建設,一直大興土木,可以說,干勁十足。但是對社會建設卻不了了之,沒有把社會建設也看成是重大的建設項目去重視,去規劃,去建成。所以中國有必要要補上社會建設的缺失。社會建設是政府的工作項目,是要靠政府來搞的。現在,中國有以下幾個沒有完成的重大社會建設項目需要政府組織力量去完成:
(1)公費醫療體制建設;
(2) 社會養老體制建設;
(3)社會貧困保障體制;
(4)義務教育體制建設。
這幾個項目需要由政府組織立項,規劃,實施和完成。沒有這些社會建設的完成,建設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就是一句空話。 中國一些愚昧的文人,一直主張政府管的越少越好,把事情都叫給市場去搞。他們以外西方國家就是這樣搞的。這是無知!其實,以上社會項目在西方國家也是由政府負責的,并不是交給市場去亂搞----市場其實是無法承擔這些項目的-----所以中國政府不要聽那些無知文人的誤國餿主意。
以上四個社會建設項目,仔細看一下,需要財政支持。所以,中國還需要有完善的稅收政策和體制,來支持政府的社會建設的完成。即:
(5)完善的稅收政策和體制的制訂和建設。
中國一些愚昧無知的文人可能又要大喊大叫,說這是“大鍋飯”,要影響資本積累的效率了。其實,這些項目的建成和運轉,更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平衡運行;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關與此的理論分析,可參考我在(關于中國經濟的對話)的系列文章的第三章和第八章。
當然,除了在理論上不要受無知的文人干擾外,這些社會建設還需要有具體化的體制和運行機制。這需要有藍圖,有經過研究論證的細化方案。
中央政府不但要負責制定這些社會建設的實施步驟,而且要由中央政府的具體部門負責直接管理這幾個建設項目落成后的運行。比如養老,其支出應該由中央財政負責,也應該由中央政府的社會保障部門在各地設辦公室分發(所以,這些部門,可從地方政府中剝離。政府部門應由任務而設,不必中央政府有什么部,地方各級政府都有對應的局,反之也是一樣)。這種全國統一的管理,可以避免各地貧富不均而在各地造成貧富差別。
社會保障,本質就是大鍋飯。大鍋飯本是歷史的進步。國家應該通過稅收杠桿,把沉淀在富人柜子中的錢收上來,建立起人人(包括富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社會保障制度。和諧社會,就是要有基本保障的人人有生活安全感的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