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羞愧:讀“國人不文明行為致國外中文提醒增多”
云淡水暖
剛才看到新浪網有一個訪談實錄,標題很有點意思《外交部官員:國人不文明行為致國外中文提醒增多》,此“外交部官員”是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副主任陳雄風,整個訪談其實大都在談新發布的《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2007年版,但新浪編輯可能出于抓眼球的心態,把其中的一小段拿出來說事兒,叫做“國人不文明行為致國外中文提醒增多”,有點想撩撥什么的意思。這個話題也是新浪的訪談主持挑出來說的,敬錄如下:
“主持人馬驤:大概在您看來,包括您接觸的這些案例來看,我們剛才所說的這種不文明行為,之所以被大家討論,可能它是嚴重到一定程度了,在您看來有多嚴重?
陳雄風:比較普遍,尤其是一些團組,包括旅游團組和出訪的團組,人比較扎堆這個問題比較集中地反映出來。如果一般的個人或者是兩三個人這種小的團體的行動上,相對來說會好一些。人多好像力量大,人多法不責眾,人多聲音就高,這方面的問題可能顯得比較突出一些。所以為什么像在咱們剛剛開旅游目的地國的時候,首先在東南亞就出現了中文的一些提醒的標識,比如說“不要大聲喧嘩”,比如說“不要隨地吐痰”等等,包括在廁所里還有“小處不可隨便”等等這些話語都有了。當然現在隨著中國人足跡慢慢往外延伸,類似的中文標識在其它一些國家也能夠看到了。
主持人馬驤:這其實是一件挺令人羞愧的事。
陳雄風:對,從這個角度我們覺得比較難堪,因為當地的語言是沒有的,換句話說不需要提醒了,在潛意識中認為這些事是不需要提醒的。而中文的提醒,當然是對著我們這些中國的同胞來講。我們要去跟當地進行一些接觸,做一些解釋,做一些說明,希望他們公平的對待我們的中國公民;但是另一方面,也非常希望我們自己的同胞能夠在這些小節方面把握自己,不要授人以柄?!?/p>
外交部的官員“羞愧”、“難堪”著,新浪的主持人“羞愧”著、“難堪”著,作為受眾,草民當然也“羞愧”著、“難堪”著,但轉念一想,能夠在國外公共場合悠然自得、瀟灑倜儻、大聲喧嘩、旁若無人者都是誰呢,草民認為,首先應該排除掉偷渡出去做苦工的農民工們,那幫群體非但不敢如此放肆,還要東躲西藏,謹防被當地的移民局、警察看見,一旦遣返,那交給蛇頭的數以萬計的“手續費”就白扔了。
所以,追根溯源,應當在現今所謂的“階層”中找出脈絡來,首先,最廣大的中低收入“階層”,是不會有機會到這些地方去“喧嘩”的,就拿因私出國辦理護照、簽證來說,此地護照辦理照相要數十元,公安局收取工本費、手續費200元,如果去歐洲國家,大使館、領事館簽證費加保險金近千元,如果參加旅游團,草民所在地的人均“保證金”高達數萬,一個中低收入者月收入不過區區幾百或者千把多元,這種未曾出國,花費已經超過其月收入的“出去”,實在是有點過分“奢侈”了。
無他,眼光當然只能轉向改革開放以來產生的“新社會階層”,換言之,就是社會“金字塔結構”的尖頂上的那一小撮,有人稱為“精英”階層,或者用去年“西山會議”上某學界精英的話說,叫做“官產學媒”們,再或者,用“微觀經濟學泰斗”茅于軾的話說,是“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高收入者”。這批人的“大聲”,可能來自于國內練就的“內功”,比如“官產學媒”把持了話語平臺,所以說話目中無人,比如暴發戶財大氣粗,經常出沒于顯富場所,頤指氣使慣了,比如,官員面對蕓蕓眾生講大話,做秀場多了,總之,培養出一種高高在上、優越不堪的習性,炫耀的心態。
也正是這批人,才或者有無以數計的出國機會,比如學閥、官員,或者能承擔起昂貴的出國成本,比如大資本家、中小 “企業家”、高薪白領小資們,比如,草民曾經與一群教授們聊過,他們的出國,像是很頻繁的樣子,千萬別以為文化人們就“文明過人”,去年不是有一位國學界的知名“大儒”利用出國機會帶了6個“老婆”出國牟利么。當然,草民也認為不能“一竿子掃倒一船人”,但實在是能夠擠入這條出國之船的人實在有限。
所以,外交部與其泛泛而談,不如開辦一個“精英學?!保瑢iT教誨這批“官產學媒”們,讓他們在“推動社會前進”之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免得國人跟著“羞愧”、“難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