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拷問經濟
談到經濟問題,首先我就要放兩大炮。如果我說錯了,你們可以砸我的飯碗,可以罵我的娘。一,我們國家沒有經濟學家,有,也只能算是政治經濟學家,以玩政治為主,或者是某個集團豢養的,是這個集團利益的代言人;二,我們國家的經濟看似繁榮,實則是虛假的,泡沫的,是斷子絕孫式的以犧牲國家的能源毀壞國家的環境,犧牲國家的尊嚴損毀國家的信譽作沉重代價換來的。
我要申明一下,我不是學經濟的,我對經濟也不是太懂,我說的只是個人的一點想法。在談經濟之前,我們來做一個試驗。下面這種情況,發生在中國和美國(或日本,英國等),同一件事,不同的做法,結果也不一樣。
第一種情況:假設在美國的一個州發現了金礦,經政府同意建了一個礦場,礦主雇用了100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60%發給工人做工資,每個工人年收入5-6萬。他們拿1萬來租房子,剩下的4萬他們用來結婚,生子,置業。礦主手里有4-500萬,他不是把錢帶走,而是一部分再投資,一部分用于改善工人的福利。工人的后顧之憂解決了,手里又有錢,就要消費。于是礦主就蓋起了大批住房,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喝,礦主又開了飯店,把工人的錢賺回來。開飯店又要雇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或親屬就有了就業的機會,也有了收入。妻子和親屬住在一起,就是一個家庭了,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這樣,幾年之后,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甚至更多。孩子們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來辦學校。人們要看書,要看電影,要鍛煉身體,要消費,要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于是這里就有了圖書室,娛樂場所,電影院,醫院,商店,市場,等等。這樣,50年過去后,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要被挖光了的時候,我們再來看,這里早已成了一個10多萬人的繁榮城市。
第二種情況:在中國的某地發現了一個金礦,當然,在中國是不能私人開采金礦的。我們假設由政府指定的公司來開采,同樣是雇100人,同樣是年獲利1000萬。公司老板把其中10%作為工資發放給員工,每個員工年薪1萬。這些錢只夠員工解決溫飽,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公司每年賺900萬,一部分上交財政,一部分揮霍一空,一部分進私人腰包。政府和公司也曾考慮過再投資的問題,但一看每個員工把錢看得蠻緊,除了勉強解決吃飯的問題,其它的錢都存起來,都是一幫子窮人,沒有什么需求的,也就不投資了。于是,政府和公司把錢投資到別處。這樣,很快50年過去了,這個地方除了金子淘盡了,環境污染了,生態不平衡了,員工也該失業了。最后,礦挖完了,巨款被抽走了,這里依然沒有別的產業。而員工們,不是一身的病,就是拖家帶口到外地去流亡,或者男的為盜,女的為娼。
這就是經濟的規律。
這就是兩個國家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
在這兩種經濟模式的作用下,繁衍的是這樣一種結果。在美國或別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經濟分配關系是,兩頭尖,中間粗。就像一個瓶子,兩頭尖的部分代表貧和富,如果讓百分比來說,各占5%,或多點,窮人和富豪的比率是最少的。中間粗的代表著中產階級,占90%,或少點。整個國家的財富基本掌控在中產階級的手中,中產階級才是這個國家消費的主體,只有90%或以上的人都來消費,才能拉動內需,才能讓經濟活起來。西方國家的改革,其特點是殺富濟貧,通過各種調控,把富人的錢拿來幫助窮人,哪個國家的總統在竟選時不是高喊減少窮人的稅收,增加窮人的收入,提高窮人的福利,保證窮人的利益。所以,人家賺了錢就消費,因為他們不要考慮讀書的問題,他們讀書學費全免,還有各種獎學金,助學金,救濟金,他們讀書就像在工作,每月可以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收入;他們也不要考慮生病的問題,他們看病是不要錢的;他們也不要考慮買房的問題,他們的房價很低(當然不是別墅),而他們的收入高,能按揭,政府還有補貼,他們的負擔很少;他們不要考慮失業的問題,只有他們炒老板,老板一般是不會炒他們,就算他們失業了,政府的救濟機構立即就會上門辦理救濟手續,但他們是不會要救濟的,對他們來,接受救濟是沒有面子的。這就一個國家經濟體制最良性的循環。
再來看我們國家。我們國家的經濟分配關系是葫蘆式的,一個大葫蘆,一個小葫蘆,大葫蘆是特別的大,小葫蘆又是特別的小。大葫蘆和小葫蘆代表著貧和富,大葫蘆當然是貧,小葫蘆就是富了。如果按百分比來說,富人占0.47%??蓜e小看了這0.47%,據世界銀行統計,這0.47的人口掌握了中國70%以上的財富,美國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財富,中國的財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為世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超過了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再看窮人所占的比例,窮人占90%,而掌控的財富不足10%。我現在所服務的這家上市公司的員工,一月的收入扣除三金,打到卡上的不足800元,現在豬肉每市斤漲到15元,800元能買53.3333333市斤豬肉,800元兌成美元是100美元,按月來算,一天可以消費3.333333美元。國際通用標準是一天消費1美元,即為窮人,按一家三口,一天可消費1.1美元,所以這家上市公司的員工都是窮人。注意,我講的只是員工,而不是管理層。管理層是我在第一章里談到的,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理論的既定受益者。葫蘆的中間還有一個小頸,這個小頸就是美國人講的中產階級,我們講就是奔入小康了的白領階層,這部分所占的比例不到10%,掌控的財富也不多,一個國家,依靠這部分人來消費,不能拉動內需。90%的窮人,他們要把從嘴里省下來的有限的資金存起來,他們要一個居住的空間,他們擔心生病,他們的小孩要讀書,他們攢上10年20年30年,也不一定能買上一套像樣的房子,也不一定能供得起孩子上學,也不一定攢得上一筆醫藥費,他們能舍得消費嗎?那0.47%的富人,他們該消費的已經消費了,他們擔心錢會貶值,他們擔心窮人會起來造反,他們擔心錢放在國內不安全,于是,他們把錢存到瑞士,存到有保障的國家。窮人的錢是死錢,富人的錢存到了國外,白領的錢又有限,國家的內需怎么能夠拉動?既然內需拉不動,只好把商品廉價出口,挽回可憐的一點外幣。所以人家就對你搞反傾銷。人家說,我憑什么要養活你們中國人?看來,要保持每年8%的經濟增長,就只能在老百姓身上想辦法了。所以住房改革,醫療改革,教育改革,股市改革陸續出臺,這幾項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老百姓兜里的那點可憐的鈔票掏出來。中國的住房有多貴?中國的教育投資又有多高?中國醫院的藥費又有多高?中國股市那張血盆大嘴又有多大?可憐老百姓的這點錢不是進了政府的口袋就是進了富人的口袋,這就是窮人幫富人呀,這就是政府和富人在剝削窮人的錢呀??纯词澜缛魏我粋€國家,哪有一個老百姓自己的政府這么千方百計的掏老百姓的錢的?沒有,就是大清朝,也知道讓老百姓生息休養,讓老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過上國泰民安的日子。
所以,是我們自己的經濟體制害得我們如此惡性循環。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費,有錢誰不會花?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社會,這是一個多么充滿著誘惑的社會,這是一個多么曖昧的社會!我們也想大把大把花錢,也想人模狗樣的受到尊敬,也想包個二奶,也想養個小密。可是想就行了嗎?我們還有一分責任,國家不把我們當成他的子女,可是我們還得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培養好,寧愿自己吃鹽菜,也得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好點的生存環境。可是,我們就是有這樣的心愿,也無濟于是。當我們所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上一輩子的時間才能買到一個安身之所的時候,當一個家庭的一個孩子上學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積蓄,而你的孩子一畢業就是失業的時候,當你在股市上投了錢就相當于丟進水里,被那些所謂的國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順的中飽私囊的時候,當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不夠一個公務員吃一餐飯的開銷的時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儉用,瘋狂存錢?你指望銀行里幾萬億的存款能夠轉化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費品市場難免持續火熱?你指望有點閑錢的人能夠去做更有用的投資而不是作為熱錢去炒房產?你指望本來就不多的社會財富能夠更快更合理的流動?我們本來很窮,我們的錢被裝在少數人的包里,這些人正在窮人面前顯赫呢。我們本來就不富,卻在銀行壓一塊,在房子上壓一塊,在股市里套一塊,都是一點死錢。于是,窮人的錢摳得出血,少數人手里的錢只能去買LV,卡地亞,施華洛世奇,因為除了這些,他們也沒有什么可買的了。
因為這種經濟體制,現在,我們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現象,就是工資倒著走,與經濟增長形成剪刀差。上世紀80年代,廣東,深圳工人工資就有800多元,如今300多元都有;我們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保持在上世紀90年代的工資水平,十多年沒有上調工資,一些企業不但沒調,反而在下降,下降速度之快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之快同樣驚人,這是其它國家經濟發展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我們國有企業的大部分老職工,在計劃經濟年代,把自己將應得的大部分工資存放于國家財政,并通過財政進行投資,形成了龐大的國有資產,高達3萬億元,其中一部分是國企職工存放于財政的退休養老金??墒?,這些干了一輩子的老職工,退休后的近10年中,退休金少得可憐。現在,我們又用國家力量強迫工人和農民經歷了一次原始積累和經濟大危機的悲慘過程,中國老百姓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6000萬人下崗,近1億職工喪失國有企業身份;9000萬民工奔波在全國各地,干最累最臟的活,住最差的工棚,吃最差的伙食,飽受各種歧視,才拿到一點微薄的工資,甚至被拖欠著;7000萬股民投資,80%血流成河血本無歸;1.6億喪失土地的農民大部分沒有得到補償,有的是被克扣,有的是被各級官員貪污,有的是被揮霍一空,有的本來就沒給農民補償。
中國本來是有經濟學家的,我知道的就有厲以寧,吳敬璉,茅于軾,林毅夫,郎咸平,樊鋼,張維迎,胡鞍鋼,蕭灼基,張五常。這些活躍在我國經濟舞臺上的風云人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是做出了貢獻的。但是,就目前我們國家的經濟模式所存在的問題,他們也是了解的,中國也是太復雜了,受很多因素制約,所以我們的經濟改革并不是成功的。回顧一下我們改革所走過的路程,我們付出了多么沉痛的代價。
說起來,我們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經濟體系,我們搞經濟就像趕集一樣,一窩風,那勁頭就像是海浪一樣,一浪高過一浪。經商,全國人民都經商;下海,全國人民都下海;炒地產,全國人民都去炒地產;造城,全國各地都在造城;造車賺錢,全國各地都有生產線;股市來線快,全國人民都去炒股。上世紀90年代,因一位隱退領導人的一句話,我們就違背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步子更加快了,膽子也更加大了,好像我們國家已經提前進入了小康社會,房地產有多熱?我們有的國有企業幾億幾十個億拿到海南,北海等地去搞什么地產開發,什么都看不見的東西,圈一塊地,就指望這地里能長出人民幣來。結果是錢丟進水里響都不響一聲。有的房子是蓋起來了,但是沒有人去住(誰又買得起?),結果是有人做養殖場,豬住起了別墅,還有就是一些流浪閑散人員住著。投資的這些錢又是哪里來的?不是銀行的就是職工集資的,到現在成了一筆死賬,國家成了冤大頭,某些個人倒是發了洋財。
這只是一例。
再說我們每天說到的GDP指數,我也不知道是我們的經濟學家不懂呢,還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只知道GDP。在我們向資本市場逐步轉化的過程中,我們不能跟國外學,GDP固然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的主要手段,但不是絕對的,特別是在我們國家。我們的一些政府官員,自己又不懂經濟,為了突出自己的政治成本,就是搞政績工程,不惜犧牲社會成本,不惜犧牲資源成本,不惜犧牲環境,不惜犧牲民眾的利益。西方國家早年提出GDP,他們的這種GDP是建立在掠奪的前提下,所謂掠奪,就是搶,中國曾經是這些提出GDP指數的國家搶奪的最大市場。在中國提GDP合適嗎?并不合適。中國去搶哪個的?只有搶自己的。所以,瘋狂的向自然搶,向老百姓搶,向社會搶。為什么我們那么熱衷于毀田毀地毀森林來造城搞開發區?種田種地種樹木能賺什么錢?搞個開發區就不同了,紅線一劃,地價就猛漲,GDP指數就上升,成本是誰的?代價是誰的?是老百姓的,是老百姓的下一代的。打個比方:開發這座山,山是國家的,也就是老百姓自己的,山是不要成本的,政府開發出來,花了1000萬,這就是搶。在全國只注重GDP的口號下,誰又去種田種地?再說森林,我們如果去植樹,去綠化一座山,你就沒有GDP,不僅沒有GDP,你還得投入。但如果我們去毀掉一座山,你的GDP指數就上升了,因為樹可以賣錢,山毀了后可以搞一個開發區,可以建別墅。這就有GDP了,政績自然起來了,為官一任者自然可以升官了?!斑@種逼良為娼的經濟發展觀,使種樹的書記省長越來越少,砍樹的書記省長越來越多,即便拼命種樹的焦裕祿活到現在,也要被逼去砍樹,否則就別想得到重用。淺看,這種經濟發展觀的結果,就是在發展過程中老百姓越來越窮,越來越買不起房子看不起??;深看,更加可怕,形成了一種斷子絕孫的發展方式,用李瑞環的話來講就是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說得直接些就是啃祖宗的骨頭喝子孫的血。我們這一代人還沒走完,就透支了幾代人的發展資源,毀掉了子孫后代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如果再繼續下去,中華民族就真的要斷子絕孫了”(張宏良語)。
這是政府官員在經濟大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的各級官員,注重的不是綜合指標,在他們的棋盤中,只有經濟這顆子,其它的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什么民生問題,什么民計問題,什么能源問題,什么環境問題,什么社會治安問題,什么子孫后代問題,什么富人窮人問題,什么讀不起書的問題,什么看不起病的問題,什么有沒有房住的問題。對這些官員來說,全國都是一樣的,靠我也解決不了,那是中央考慮的。這此官員只管兩點,一是GDP指數有多高的問題,二是社會不出大亂子就行,至少在任期上不要出。也有相當一部分官員關心自己的腰包問題,這是個隱晦而又讓各級官員鋌而走險的問題,一些人玩得相當穩,隱蔽極深,因而還做著他的官,一些人政治上栽了跟頭,經濟上牽出一堆的屎,在省部級地市級的官員中,這種人還少嗎?看看北京的陳希同,上海的陳良宇,廣西的成克杰,原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統計局局長邱曉華,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安徽省副省長王懷中,鐵道部副部級高官何洪達,等等。拿上海的房地產說,上海豪宅湯臣一品開盤均價高達11萬元/平方米,這是誰住的房子?是老百姓住嗎?顯然不是。上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十幾年總建房面積5億多平方米,相當于一個中等城市,按照上海近兩年的房價,新建房產總值是4.5萬億,增殖部分約3萬億,這3 萬億怎么來的?從老百姓腰包里掏的。上海的官方解釋,其中1萬億進入了各級財政,那么,至少有近2萬億落入了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的腰包。落入了誰的口袋?我們不知道,但是肯定落入了一些人的腰包,這是確定無疑的。大家可以想想,2萬億是個什么概念,是上??偖a值的2倍,增加值都被拿走了,就是說從老百姓的口袋進入了別人的口袋,這老百姓還怎么富裕?還靠什么富裕??!甚至連老百姓最后那點活命錢社保基金都敢拿走,老百姓還能有什么指望!又怎么能逃過新三座大山(醫療、住房、教育)之下的命運?改革也好,經濟建設也好,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提高老百姓的福利待遇,但我們的改革是以犧牲老百姓的福利,砸爛老百姓的飯碗,剝奪老百姓的既得利益,毀掉老百姓賴以生存的能源環境為代價的。都說朝鮮窮,但是沒有人想過朝鮮的福利是很好的,蘇聯東歐共產黨被推翻,醫療、教育、住房、養老這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四大福利制度都沒有取消,甚至有的像俄羅斯那樣還在完善。然而,中國天天喊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老百姓卻在先富后富的等待中,連當初所謂貧窮時代的福利都等待沒了,更別說等待富裕本身了!這就是中國的改革嗎?這老百姓所盼望的嗎?
再看我們的國企改革。談了幾十年的國企改革,實質就是部分人瓜分國有資產掠奪國家財富的一次轟轟烈烈的搶劫運動。精英集團要想享受改革的全部成果,就心須要有一部分替他們執行這種改革,因此,國企的管理者們就是他們最理想的執行者和實踐者。而保證這些執行者和實踐者最大的利益也是不足為怪了。
首先,精英階層提出了減人增效一說。我申明,我不是反對減人增效,顧名思義,減掉多余的人以增加做事的效益,從而提升企業的效益,這是其他國家都做的。問題是,減掉的這些人怎么辦,要不要他們做事,讓不讓他們吃飯。人是減掉了,事也沒做了,這部分人就算是失業了。企業是不管了,政府也不會來管的,這也能夠接受。改革嘛,就是要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又一個問題是,企業減人了就真的增效了嗎?沒有,相反,減效了。我來算筆賬,一個100人的企業,減了30個,按每個員工年工資獎金福利1.5萬計,30人年減少成本45萬。反過來企業增加收入45萬。根據精英集團給企業管理人員的政策,老總副總可以享受年薪,一個100人年贏利100萬的企業,老總的年薪20-25萬,副總的年薪10-15萬,一個老總,一個黨委書記,三個副老總,一個工會主席,來算算這筆賬有多少,110萬。那么其他64名員工在企業一分不開銷的情況下,也只有35萬來發工資了??墒聦嵤?,這35萬里,老總們還有業務費,車輛改革使用費等等,這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真正到員工手里的又有多少?這就是我們國有企業的改革。這是哪家的改革?這就是減人增效?而我們的企業的老總們,天天研究琢磨政治問題,政策問題,干部問題,人的問題。我們的所謂企業家對政治問題的熟悉和了解,遠遠超過西方國家的國會議員,越來越多官員的腐敗就是企業研究政治問題,干部問題和人的問題的結果。你跳皮搗鬼,你不尊重我,好,你下崗。不知道搞經濟,天天把人當猴耍,把員工一個個擴得緊緊張張。為了有分工作,男員工送錢送物,女員工送了錢還要送色,腐敗就是這么產生的。政府和企業一樣,一心一意賺大錢,對百姓疾苦等民生問題沒有絲毫興趣,即便有興趣也只是裝裝樣子而已。整個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私人莊園,全國人民都變成了莊園的農奴,少數文化精英、政治精英和經濟精英成了莊園主。莊園主肯定要求效率,效率是富人經濟學的概念,是莊園主經濟學的概念,是奴隸主經濟學的概念,不應該是窮人經濟學的概念??梢哉f,減人增效,效率優先的實質,是把人僅僅看作是實現GDP增長的一個工具,是達到某些人掠奪國有財產的錯口。過去常說以鐵面孔,鐵手腕,鐵心腸,砸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其實就是更加全面的剝奪老百姓,更加喪心病狂的侵吞國有資產。用工制度改革把工作拿走了,住房改革把房子拿走了,醫療制度改革把公費醫療拿走了,教育改革把免費教育拿走了,總的來說,把老百姓剝奪得干干凈凈,自己撈足掙飽。哪像過去的官員,先保證了員工的老百姓的利益,再來考慮自己的,這是毛澤東時代的官員。
員工身分置換,更是精英集團掠奪國有資產達到了頂峰。政府只保留500家大型企業,這500家大型企業的老板真的是國家嗎?不是,是精英們。想想看,哪個壟斷企業不是精英們或精英們的子孫和利益代言人控制著?最近,張宏良指出了一個讓人擔心的苗頭,就是右派正在把斗爭矛頭引向國有大型企業。特殊利益集團的問題全社會都在討伐,這是需要警惕的現象。為什么呢?把中華民族推向災難邊緣的,不是國有大型壟斷企業組成的利益集團,而是瓜分國有資產和百姓資產的那個利益集團,我們把他稱為精英集團或官僚買辦集團。一定要把中國這兩個利益集團區分開來,由精英集團和官僚買辦集團組成的特殊利益集團,是建立在國有資產私有化基礎上的特殊利益集團,它正在把老百姓的最后一點希望剝奪干凈,我們不能不擔憂。
前段時間,我的手機收到一條短信,是這樣的:起來,還沒有開戶的人們,把你們的資金全部投入誘人的股市,中華民族到了最瘋狂的時刻,每個人激情地發出買入賣出的吼聲:快漲!快漲!快漲!我們萬眾一心,懷著暴富的夢想,前進,前進,前進進!這條短信隨后便流行起來。是的,指望手里那一點點錢的老百姓,怎么不想讓自己的錢生出錢來呢?可是,這些善良的人呀,他們哪里知道,7000萬股民投入股市的3萬億現金,還剩1萬億,其余2萬億現金哪去了?2萬億啊,老百姓需要攢多長時間才能攢出2萬億。 這個數字導致的間接作用就是:創造了一個新興產業,養育了三十萬證券從業人員,為國家提供了兩千多億稅收,為企業同樣提供了數千億資金。可是股民的2萬億哪里去了?蒸發了?七千萬股民自己損失血流成河,幾乎被欺詐干凈。這個期間國家經濟高速增長,財政增長又超過經濟增長,有什么必要去騙老百姓的血汗錢!胡錦濤,溫家寶執政伊始,老百姓剛剛有了一點盼頭,精英集團操縱中國證監會又搞了個股權分置改革,把他們瓜分到手的成本不足三毛錢的國家股法人股,拿到市場上和老百姓手里15元20元甚至更高的股票一起賣,你說老百姓還不是死定了,這完全是拿國家信用坑害老百姓。當初公眾股之所以能夠15元賣給老百姓,是因為你保證那三分之二的國家股法人股不上市流通,老百姓15元買的就是你這種國家的承諾,股票作為信用產品本身就是由承諾組成的,你現在承諾改變了,股票就不是原來那個股票了,你就要賠償損失,至少應該把錢退還給老百姓??晌覀兙褪菑娦幸幎ǔ杀?毛錢的國家股法人股和成本15元的公眾股,一起拿到6元錢的股市上去流通,還規定如果低價賣只能賣給外國人,不能賣給那些虧損嚴重的股民。為什么這樣干?原因很簡單,賣給股民它是按比例打入個人賬戶,中間任何人撈不到好處。賣給外國人則是誰給我好處多我就賣給誰。什么叫買辦經濟?這就是買辦經濟。買辦經濟的特點,只要個人有好處,國家損失再大,與我何干?中國毀就毀在買辦這個東西上,為什么那么多官僚把中國核心企業賣給老外?他不知道危害國家嗎?中國官僚是知識化程度最高的一個集團了,他完全知道對國家的危害,為什么還要干?完全是個人利益決定的。
另外,中國經濟在持續增長后,本身已面臨著一個極限,一種泡沫,如果不夯實可持續性增長的基礎,我們將面臨更大的威脅。我國的房市目前已瘋狂到了極點,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全國民眾普遍存在一種投機心理,說得難聽點就是投機取巧。市場經濟條件下,投機是必然的,馬克思曾斷言,資本的嗜血沖動必然引領國家經濟走向懸崖。28年后,在社會主義中國,這種現象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房市的投機分子官商勾結,綁架銀行,屯房待沽,導致空置房節節攀升,而房價也持續暴漲,已經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房價過高,老百姓還可以持幣觀望,暫時忍耐,于是,我們的精英集團就把流動性過剩從房市引導到股市來,因為股市若無節制的投機性暴漲,讓早已帶有投機心態的百姓必定把資金投入到股市中來。然而,泡沫一旦破裂,其對政府信用和經濟大局的損失決不亞于樓市。最主要的是,百姓的資金被卷走,百姓對政府的仇恨與日俱增。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資本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資本家的產生,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在我們國家,可以一夜之間暴富。這些暴富,不是憑勞動,不是憑智慧,而是憑手中的權力,憑掌控的國家的經濟命脈,憑勾結,憑貪欲,憑允許一部分人先富的理論。0.47%的人,控制國家70%的財富,這是一人多么驚人的數字,你讓老百姓怎么不產生仇富心理,你讓老百姓怎么去擁護你。歷朝歷代,哪個國家,貧富不均肯定是存在的,但絕對沒有像今天的中國這樣,反差之大,民怨之深。
政府在每年或每屆的報告中總在說持續保持8%左右的經濟增長,這聽起來是大快人心的。國家統計局出來的數據,不信也罷,有幾個是真的,外糊弄洋鬼子,上糊弄庸昏之人,下糊弄老百姓的。然而,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既然有如此高如此快的經濟增長,怎么就沒看到老百姓漲工資?倒是物價天天漲,一天一價,老百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奢侈品老百姓可以不買,但吃的東西和老百姓有關,不吃會死人的。有人說,中國只是世界的一個超級加工廠,而且所有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政策,稅收,都是中國廉價提供,就是說,外國人來中國做生意,開工廠,他只來幾個管理人員,也有象征性帶點資金的,抑或帶點技術,就到你中國來賺錢,面且是來賺大錢。看看我們國家生產的汽車,哪一輛是我們獨立自主生產的?外國人帶幾張圖紙,來幾個人,他就要拿走你利潤的一半以上。為了引進所謂的外資,我們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只要你來XX(XX是地名),一切都好商量。這本身就是一句無原則的話,在這句話的掩蓋下,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被喪失和賤蹋,多少年不收稅,國土使用費減半,或者就不收,說白了,就是外國人利用中國的一切資源在中國這個超級大市場里舒舒服服地賺錢,一些買辦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國家的利益,和這些洋鬼子相互勾結,吸榨國家和老百姓的血。
希望中國經濟崛起,但不是希望國家只顧自己崛起,而忽略了百姓。很多人都有個模糊的概念,國家的錢是國家的,其實,國家的錢是人民的,人民有困難時,國家就來解決困難。人民有需求時,國家就來滿足人民的需求?,F在的確有些問題,國家和人民之間出現了一些微變,說不清是什么,不過,用心去想一想,就明白了。
但這種事,少去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